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核潛艇

 


上文提到在祖國統一前,戰爭或許難免。日前中方傳媒首次曝光了一支「深山海軍」,即海軍位於湖南西部區的大功率超長波電台,其遠離海岸線,卻通聯萬里海疆,向深海大洋傳遞無聲電波,給海軍核潛艇傳達作戰指令,是海基戰略巡航以及大國海軍建設必不可少的通訊命脈。戰略核潛艇是國家的安全基石,因為它可以在海底以靜音狀態航行,裝着實彈執行任務,從來不顯山露水,作爲國家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時刻準備向敵人發起最猛烈反擊。

                                     

長波電台主要用於對潛艇和遠洋航行的水面艦艇的通訊聯絡。大功率長波電台,是潛艇在水下時唯一的對外聯繫方式。沒有長波電台,潛艇就無法前出遠海,無法發揮作用,因此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潛艇部隊。特別對於深海遠程巡航的戰略核潛艇,長波電台堪稱通信命脈保障。實施海基核打擊的指令,亦需要由長波電台下達給核潛艇。

上世紀50年代,為建設潛艇部隊,中國在沿海建立了3個小型長波電台。隨後,為保持獨立自主,中國拒絕了蘇聯聯合建立大功率型長波電台的方案,在山西大同建立了第一座大功率超長波電台,1965年投入使用。

中方傳媒此次披露的即是這座長波電台。其編制屬於海軍參謀部保障大隊南北山分隊,被稱為「深山海軍」。電台位於湘西深山腹地,有海拔900米的南山和海拔1300米的北山等兩座大山相對而立。幾十根長約3000米、重達數十噸的天線架設在南北山巔之間。

戰略核潛艇是大國海軍最具威懾力的武器,可長時間在水下靜默巡航,其與陸上指揮中樞的通訊聯絡至關重要。而無線電波在水下的傳播受到極大限制,這時就必須應用長波和超長波通訊。因為長波和超長波的傳播穩定,能夠繞地球表面以電離層波的形式傳播,可隨着地球曲率彎曲,能夠水下收信,作用距離可達上萬公里。因此,無需把電台架設在海邊。

長波電台建在深山腹地,出於多重考慮。一是保密條件好;二是遠離城鎮等人群活動密集區,周圍電磁干擾少,電子設備工作環境「乾淨」;三是發信電台主機可以安裝在山洞裏,便於防護,可承受除了大當量核武器之外其他攻擊;四是當地地理環境優越,南北兩座平行山脊,利於架設天線,岩石地表也有利於提高天線工作效率。此外,天線矩陣抗毀能力強,如果遭到攻擊,可以更換備品備件快速修復。

潛艇在水下靜默巡航時,定期使用超低頻天線,接受長波電台的指令。由於潛艇長波電台拍發速率極低,所以接收到的長波信號通常只是簡單的幾十個字節的預備號令,並加上了校驗碼和干擾碼。然後潛艇根據預備指令,上浮接近水面,釋放出衛星通信浮標,再接收詳細的作戰命令。沒有長波通信命令時,潛艇則一直保持深海潛航,將暴露風險降到最低。

超長波電台系統是大國海軍的重要標誌。目前,中國海軍已經建成了完善的潛艇超長波電台通信體系,包括長波發射台、衛星通信網以及先進的潛艇低頻通信系統,能夠支持戰略導彈核潛艇遠赴1萬公里外的遠海進行戰備巡航。


中國長波電台發展史

1940年代二戰後期,盟軍佔領德國,發現德國利用大功率長波電台指揮潛艇進行「狼群戰術」,美、蘇遂於此後建立自己的軍用長波電台。

1954解放軍海軍組建第一支潛艇部隊,遂於1955年前後建起了3個小型長波電台

1957海軍提出建設大功率超長波電台,蘇聯得悉後於翌年向中國提出共建共用,經雙方商議後改為蘇聯援助中國建設

1960因中蘇交惡,蘇聯終止對華援助,中方自力繼續長波電台建設

1965中國海軍首個大功率超長波電台在山西大同順利竣工

1969海軍第二個超長波通信台工程獲批准,工程完全由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生產設備,選址湖南慈利

1985第二個長波電台的山谷天線設計獲評為國家進步一等獎

 長波通訊極限

長波通訊傳送的信息量有限,只能向潛艇傳送簡短信息,例如要求潛艇上浮接收更詳細信息。

為保持隱蔽,潛艇大部分時候停留於微波、短波不能到達的深海,只能接收長波通訊;當潛艇位於長波通訊極限以下時,可放出通訊浮標到淺海接收信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