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拜登對華

拜登上台後,外交政策似有3個重點:

一是修補被特朗普破壞了的與盟國關係,

二是重新加入國際組織,

三是延續對華的強硬態度。

3個方向的核心其實都是在於遏制中國的崛起。

這些政策並非新生事物,奧巴馬年代已有,拜登只是蕭規曹隨而已。但奧巴馬的政策遏止不了中國的冒升,特朗普用更極端的政策,後果更糟糕,中美實力差距進一步縮窄,拜登老調重彈,但彈得響嗎?拜登把中美關係定位為競爭關係,競爭甚麼?按照常理推測,應是指如何維持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或外交上的主導地位,此種影響力或地位亦可為美國帶來經濟利益。

要達到此等目的,美國可有甚麼手段?我相信有3大類手段,一是軍事實力;二是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三是意識形態軟實力,亦即西方社會常提及的自由、民主、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並將此等軟實力武器化。但這些策略能扭轉美國相對實力走下坡的態勢嗎?

中國對這些板斧其實十分熟悉,因為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早孕育出相關的智慧,當中又以戰國的歷史最集中演繹過國與國之間可如何博弈。打個岔,近日斷斷續續的觀看內地4套有關大秦帝國的長篇電視連續劇,其製作認真,當中時有使人驚喜的亮點,例如《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張儀的連橫戰略,其對手是搞合縱的公孫衍,而非《史記》中所說的蘇秦,一個歷史劇有膽量挑戰司馬遷?有的,它是根據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的資料,當中顯示,蘇秦是晚期得多的人。

在戰國的博弈歷史中,秦國在立國的頭500年內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在秦孝公(前362至前338)初期,仍被魏國欺凌,及後秦孝公得商鞅變法,才轉弱為強,國力冒升。商鞅後來雖得罪了太多宗室被車裂而亡,但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一樣沿用商鞅的新法,並重用張儀在大國間利用利益軍力與外交搞同盟,以應付公孫衍的另一批結盟國家。這時秦國已有足夠的軍事與經濟力量與強敵周旋,其他國家本看不起秦國,到了這時期已變為害怕了。當中很多歷史細節與權謀,可為要明白國際關係的人提供不少參考。

言歸正傳。美國軍力超強,軍費接近GDP4%,中國則只是2%左右,若論軍費絕對值,美國近乎中國的3倍。不過,美國手伸得太長,全球數百個軍事基地,經常性支出龐大,致使特朗普也希望削減開支及要求其盟國分擔美國軍費。反而中國的軍事力量集中在防守上,省錢得多,軍事開支佔GDP的比重十分平穩,GDP上升才增加軍費。上世紀8090年代,蘇聯的經濟被軍費拖垮了,今天美國欠債纍纍,若不把軍費轉為發展經濟,會否角色轉換,變成她的經濟被軍費連累,而中國卻變成當年的美國?要注意的是,今天美國軍事力量雖遠勝中國,但在防守戰上,中國中程導彈及人造衞星技術的一連串突破,已經對美國航母有嚴重威脅,美國已無把握在中國海岸2,000公里內佔有優勢。這便足夠了,中國並無遠洋擴張的意圖,美國的軍力也就奈何不了中國,中國自己守得住,在外交上便可腰骨挺直了。

在國際間的經濟利益上,美國明顯處於下風。世界200個國家中,130個的最大貿易國是中國,不是美國;而且中國每年新增的資本冠絕全球,可到處投資或助人基建;中國的中產階段市場亦正在急劇擴大。這些條件都是美國所沒有的。

軍事上奈何不了中國,經濟利益上輸給中國,美國搞外交便只能由實變虛,以所謂「普世價值」團結盟國,打擊中國的武器。此種戰略,戰國時也曾有過。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的仁義道德,套在今天可以變成自由、民主、人權。國與國間若有重要共同利益,根本不需要價值觀作基礎去結盟,若利益不足,才需滿口仁義道德。

不是要放棄仁義道德,這些還是要講的,但美國訴諸於所謂「普世價值」,卻有重大紕漏,不見得能起多大作用。美國的問題是常抱雙重標準,有口說別人,無口說自己。美國的建制對攻入國會山莊的暴徒毫不手軟,但對佔據及破壞香港立法會的黑暴卻稱為民主鬥士,這怎麼不叫人懷疑其動機之虛偽?美國的知識界已在反省「阿拉伯之春」對北非及中東的國家帶來災難,美國在這些地方大肆破壞,受害的多是回教徒,但她卻為了打擊中國的絲綢之路,製造假新聞說中國在新疆搞種族滅絕。其實維吾爾族人口增長率遠超漢人,如何能有種族滅絕?內地有幾名大紅大紫的維族美女影視明星,她們身形瘦削苗條,穿衣甚少,內地有網民笑稱她們可被西方社會描繪為被迫害至衣食不足!西方媒體有關新疆的報道,已被內地人民視為笑話,此點我有同感,因為它們對香港的報道一樣使我們知道是在胡說八道。美國仁義道德策略我也不看好。

我深信中美之間本來不應有利益衝突,合作共贏遠比互相對抗要好。美國早已失去遏制中國冒升的機會,若勉強為之,卻可能把中國變成自己的敵人,成就了自我應驗的預言,十分不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