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新電子時代

 

  近期多用了互聯網登記,如安心行、身份証預約和注射疫苗預約許多朋友說,社會發展太快,身處的環境一日千里,如果無法改變客觀環境,那就要改變自己。眼下是瞬息萬變的電子時代,無法不接受有關的新事物,稍微頑抗一下,很可能就會被拋到快速運轉的社會大機器之外,因此懂得利用智能手機的運作,已是不能避免的事實。

  多年前回鄉探親,時間非常緊迫,要打的趕高鐵,親友女兒問我有沒有電子錢包,原來召喚的士要用內地App,透過電子錢包付款,才可以call的士。朋友代我打電話,十來分鐘後,的士已到了樓下,上車出發,即可趕及乘搭高鐵。對於這般服務,我們著實感到驚訝,她還告之我們,到達車站不必付車費,她已用手機支付,效率之快,讓我們感歎。

  疫情去年初在武漢爆發,一位湖北小縣城的文友在封城的日子裏,買菜、買日用品通過網購解決,還有人將菜送到居處樓下。這種網購到家在香港還不普遍,起碼我沒聽說過。再之,手機付款在內地十分普及,連農村、一些偏僻的小地方,年紀很大的小販大嬸、阿伯,也懂掃二維碼,用手機交易。

  對於人類來說,科技的進步,委實是一場不需要流血、看不見硝煙的大革命。比如,它的好處是,大大加速生活的進程,以前需要一兩周辦完的事情,現在兩三天就可以完成。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回國讀書,要接到海外父母的信,至少要一兩個月後,那時電報收費貴,而且以每個字計算,不是人人能夠承受得了。今天的年輕人應該無法想像這樣的龜速吧。

  不知不覺,我們也看到香港在改變中。支付寶可以在香港使用了;沒想到有一次我在順豐快遞郵件回鄉時,發現也全面電子化了,先掃二維碼,然後在手機上按設置好的欄目要求詳細填寫資料。這令我很是感慨,一是你非有一部智能手機不可,二是你必須會一些操作,如發、轉文字(無論是手寫還是倉頡輸入)、複製等等這些基本技巧。如果不具備,可能連郵寄東西也需別人代勞。幸虧,服務機構既然要做成生意,也需要配合社會上的這一大改革。做事的年輕女子會一邊提示,一邊索性端起你的手機協助你完成有關程式。本來,我有點嫌麻煩,不願意多學,想到畢竟也不是經常寄東西給別人。我想還是到傳統的郵局吧。沒想到近期香港郵局也來一場悄悄的變革了,小小郵局內貼了郵電局的二維碼,也必須先掃一掃,然後按他們設置的欄目慢慢一步一步在手機上填寫,我填了三次都失敗,一方面不熟悉,另一方面忘記在最後按“完成”“確定”之類,前功盡棄。非常人性化的是,一個站在郵局內的員工,走到正被手機電子填表弄得焦頭爛額的我身旁,對我說:“我來幫你。”話語悅耳溫暖,我不禁眼眶一熱。雖然花費一個多小時“交學費”,但很值得。沒有第一次的艱難困苦,哪有以後的一帆風順呢?

  電子時代來臨,早不是什麼新聞,也絕非眼下才開始,是否擁抱新事物取決於我們的態度。年輕人固然沒問題,從小就接觸電子產品,年紀稍大的處於新舊交替之間,可能會經歷陣痛,方可掌握。就像寫稿,十幾年前我還在稿紙上爬格子,也是經歷一番努力,才學會在電腦上打稿,要不然投稿、參賽等等都寸步難行了;目前,疫情未了,檢測、接種疫苗的預約,皆可在網上進行。這也是順應科技發展的新方式。

  身處電子時代,接受新事物,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