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教育界是否教協的禁臠?

 

    上日談到《民主選舉體制》,可見的未來香港將實行香港式完善選舉制度,身為退休教師,對教育界選委的資格和教協所處的新形勢存疑,教協會長馮偉華日前發表了《民主倒車》的文章,究竟孰是孰非,博友可參考下文論據,分析教育界是否教協的禁臠?

  教協會長馮偉華日前發表題為《民主倒車》的文章,稱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是「粗暴地剝奪了我們僅有的一丁點選舉和投票權利」云云。

  有關修改如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

選舉委員會委員共1500人,由下列各界人士組成:

第一界別:工商、金融界

300

第二界別:專業界

300

第三界別: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

300

第四界別: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

300

第五界別: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

30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每屆90人,組成如下:

選舉委員會選舉的議員

40

功能團體選舉的議員

30

分區直接選舉的議員

20

  閱畢全文,馮偉華認為今次完善選制是「開民主倒車」,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減少了閱畢全文,馮偉華認為今次完善選制是「開民主倒車」,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減少了選委會中專業界內教育界選委,二是以團體票取代個人票。但這兩個都不過是表面理由,看完整篇文章,不難發現馮之所以如此氣憤,最大原因其實是教協無法再操縱選委會中教育界選委,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損,那自然就是「不民主」了。

  馮偉華指教育界選委由60人減至30人,的確是事實,但他卻忽略了選委會整體人數由原本的1200人,增至1500人,足足多了300個議席,同時加入更多界別的代表,包括基層社團、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同鄉社團、內地港人團體等。如果光拿選委數量說事,增加選委人數,加入更多界別,都是提升民主和多元成分的做法,如何得出「開民主倒車」的結論?難道全香港只有教育界、教協成員有資格在選委會選舉投票,一部分市民就活該沒有投票權嗎?

  至於以團體票取代個人票,跟民主成分的多少也沒有直接關係。教協坐擁十萬會員,本身就較其他教育團體有更大的資源和動員能力,上屆選委會選舉中,教協全取教育界及高教界的60個選委,卻也令到其他持不同立場的教育團體難以發聲或發揮影響力。

  教界選委非教協專享

  馮偉華形容在「一人一票」的情況下,只要選舉公平公正,就不存在壟斷的情況;但反過來說,非「一人一票」也不等於打壓民主,只不過代表這不是直接選舉而已。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人票,選民會先選出自己州的選舉人,然後再由選舉人負責投票給總統候選人,過去多場大選也發生過普選票較少的候選人贏得選舉的情況,但有人會說美國的選舉制度不民主嗎?至少在筆者印象中,教協就從未說過美國選舉「開民主倒車」。

  再說了,教協一方面稱自己如何重視民意和民心,但實際上做起來還是另外一套。去年攬炒派舉辦非法「初選」,楊子俊、蔣旻正等激進派成員要求教協參與,連戴耀廷也估計,如果教協參與「初選」,保守派未必能取得明顯優勢。

  但結果如何?馮偉華、葉建源等保守派元老依然不為所動,視教協內其他聲音如無物。當然,這不是說教協當時應該參與「初選」,但馮偉華若以「反映民意」來為教協抬轎,那就未免有點不要臉了。

  民主本身就是建基於一個多元社會,即使在一個界別中,也可以有不同的聲音。如果教協以為整個教育界都是禁臠,那不是民主,而是獨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