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香港慢進也是退

 

  最近粵港澳大灣區熱度居高不下的輿論焦點,莫過於中央接連頒布的重磅利好政策──橫琴方案及前海方案,已多次談論橫琴與前海方案,仍覺有餘未盡,再次搬它們出來。由於頒布時間接近,涉及的又是粵澳、粵港之間的深度融合,兩個方案中的政策紅利難免會被拿來細細分析比較。

  總體來看,此次前海方案更着重於在現代服務業的深化改革上布局落子,而橫琴方案最大的亮點,則在於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分線管理」制度,並積極探索「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嶄新管理模式。

  應該說,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跨境運行新機制。粵澳兩地主官出任橫琴管委會雙主任,而日常運作的「揸Fit人」則由澳門政府委任。這種創新設計有效確保了主體平等性,解決了澳門參與路徑的問題,給予澳門充分的決策權和主導性。新體制還明確了「共用收益」模式,利於澳門有效分享橫琴建設的紅利。某種意義上,「將橫琴打造成第二個澳門」的願景正在成為現實。

  在「新橫琴」體制創新上賦權力度更大、邁出步子更快,當然有各方面因素考慮,但外界普遍認同,這種制度紅利的釋放,顯然建基於澳門特區的社會平穩、各界齊心、堅定踐行「一國兩制」以及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極取態。

  近幾年來,香港的「泛政治化」氛圍撕裂社會共識時,澳門卻始終專注於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早着先鞭,低調作為,悶聲發財,既對標國家發展綱要出台澳門特區五年規劃,又成立特區政府「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委員會,將一方發展納入國家大局中去考量。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有評論認為,橫琴方案某種程度上證明香港「慢進也是退」。的確,澳門回歸祖國比香港來得晚,整體實力和經濟地位與香港亦不在同一水平線,在很多港人心中只是不起眼的「梳打埠」。但須知道,搭上國家發展快車的澳門,成了承擔「一國兩制」重大體制創新神聖使命的「模範生」。

  龜兔賽跑的故事,以前在學校早會提過幾次,相信大家都爛熟於心,如今,又要順應時勢,用烏龜比喻澳門、它能抓住機遇了,像兔子的香港,還能繼續坐井觀天、蹉跎歲月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