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天地對話(續)

 

  上日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進行天地對話,他們在「天宮」空間站與雲集灣仔會展中心的三百多名師生進行實時「對話」,過程饒有趣味,香港學生非常雀躍。透過實時視像,航天員為香港學生作導遊,瀏覽「天宮」空間站的各種設備設施,廚房、睡房、健身室,航天員又示範在太空無重狀態下如何生活及活動,展示如何喝水,如何做健身,如何打太極和拉筋,饒有趣味,學生看得津津有味。當航天員透過舷窗從太空展示蔚藍色的地球時,觸動了現場數百師生的情感,即時報以雷動的掌聲。此外,又透過複雜的地空系統,國家航天員即時與港生視像對話,解答學生種種對太空科學的提問。

以下節錄一些問題和對應答案:

  Q 香港大學馬同學:在太空的微重力狀態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實驗環境,能請你們介紹一下這次在天宮做的實驗嗎?

  A 湯洪波:我們主要開展失重物理、航天醫學、人體工程三大類實驗,利用寶貴的飛行機會,研究失重環境下特殊的物理現象,以及太空飛行對我們航天員身體、心理操作行為運動特點的影響,以便更好地讓人類在太空中長期健康工作生活,為人類第二家園做準備。

  Q 創知中學梁同學:請問你們在太空上能進行鍛煉嗎?有哪些項目?能不能展示一下?

  A 聶海勝:我們在太空不僅能夠鍛煉,還必須要鍛煉。因為在太空處在失重狀態,時間長了我們的肌肉會萎縮,心血管功能會下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在軌的工作能力,導致到地面以後,我們站起來的時候會暈厥。因此,航天專家為我們研製並協調了一套鍛煉設備,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車、太空拉力器等,經過鍛煉後,還需要做一些放鬆運動,例如打太極和做拉伸動作。

  Q 聖保羅男女中學黃同學:請問你們在太空中喝的水是從哪裏來的?怎麼喝水?能給我們展示一下嗎?

  A 劉伯明:再生水的由來主要有兩部分,一是艙內我們收集的冷凝水,二是我們收集的尿液。再生水在艙位主要有三個用途,電解製造氧氣、給艙外補充水,以及作飲用水。水對於我這個愛喝功夫茶的航天員來說,顯得彌足珍貴,所以每次都在有限的時間內沏一袋功夫茶。

  Q 中華基金中學王同學:請問宇航員出艙後能看到香港嗎?太空站外能看到衛星嗎?在太空看到的星星和地面一樣嗎?

  A 劉伯明:回想兩次艙外作業看到地球的美麗,這種波瀾壯闊的景象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歷歷在目,如同科幻大片一樣,用漂亮來形容,我覺得還不夠。在艙內看香港夜景的時候,和在艙外看的時候又完全不一樣,想起了香江維多利亞港灣,也看到了香港的繁榮夜景,見證了香港的繁榮。

  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科普教育活動,更是一場成功的愛國教育活動。過往部分香港學生,對國家的整體認識是相當貧乏和無知的,甚至達到僅憑印象及謠言來想當然的地步。在過往的不少通識答題中,常看到這樣的觀點,「中國封閉落後」、「中國科技遠遠落在西方之後」、「中國技術過不了關,經濟轉型無望」等等,很多學生攝取有關國家的資訊,只是來自那幾家反華的報章。

  是次實時「天地對話」,不僅題材輕鬆益智,能引起青少年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更可以直接讓學生看到國家真正的高科技實力,改變青年學生對國家僵化陳舊的過時觀念。更有甚者,能啟發素質更高的思考。一場實時的「天地對話」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當中要有空間站、中繼衛星系統、地面站三方面的配合方能完成的,技術精細複雜,從中也可以推斷,中國的高科技綜合水平是絕非落後的。

  「天地對話」也觸動了香港教育界及科學界,活動之後,不少教育界及科學界人士都表示要強力推動STEM教育。近年來香港忙於政治內鬥,並禍延教育界,STEM教育推動不見順利,香港科學漸趨落後,追不上世界工業經濟發展的步伐,白白浪費了香港這個國際都會的優厚條件。故香港科技要急起直追,既要配合大灣區經濟發展之所需,亦要積極參與國家的科學建設,使香港成為國家整體科學發展的一員猛將。

  「天地對話」是一場成功的「公民教育」課,讓學生看到了國家進步及科學實力的一面,改變了香港青少年對國家固有僵化的觀感,又能刺激香港推動科學及科技教育,為香港未來走出港英遺毒的怪圈、更上一層樓創造條件。香港年輕的一代,會有着更為遠大的前程,更為廣闊的國際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