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魷魚遊戲》多面體

 自從收看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後,對韓劇也接受下來。最近不少人都在談論《魷魚遊戲》,全球觀看人數更突破一點一億。當然我不甘後人,一氣呵成看完全劇。

《魷魚遊戲》主要講述456名身負巨債的人被引誘到一場遊戲中,若連續六場遊戲都獲勝,就能贏得456億韓元,但若輸掉比賽,代價是失去性命。參加者都一樣因經濟問題而走投無路,遊戲為期六天,在某神秘組織把守下的秘密場所進行,內容為「一二三木頭人」、「拔河」等六個兒童傳統遊戲。敗者將面臨以死淘汰的命運,最終勝出者則可獲高達四百五十六億韓圜獎金。劇情內容極為暴力驚悚,呈現出現實社會的殘酷,又揭露人性醜惡的一面。

 

故事吸引我的不是劇中懸疑情節,而是該劇對現實的折射。劇中人曾經投票中止這場殘酷遊戲,但回到現實世界後卻處處碰壁,有句對白發人深省:「真實人生比遊戲更像地獄」,最後大家紛紛回歸,玩起這個亡命的遊戲,妄想自己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魷魚遊戲》以趣味的遊戲刻畫出社會底層人物的困境,負債的人為了高額獎金賭上生命在所不惜,其中戲劇主要元素是以韓國人的兒時遊戲為主,卻可以跨文化讓其他國家的觀眾感同身受,學者分析,這是因為該劇主題讓人們可以很輕易的「感同身受」,因此文化差異並不會影響觀眾感受。

像是來自洛杉磯的塔克,雖然平常不是韓劇迷,但《魷魚遊戲》讓他看到為生計而掙扎的窮人,為何最初因害怕死亡離開遊戲,後來又迫於現實選擇回去。這部劇讓他更了解韓國底層社會的生活,並說:「他們甚至願意冒生命危險或殺死朋友和家人來擺脫債務,像是有些人選擇為他人犧牲生命,有些則選擇欺騙他們的朋友。」

長年研究韓國流行文化的菲律賓大學副教授艾保羅指出,觀眾意識到這些人可能存在在社會中,他們的故事是如此真實導致他們必須做這些可怕的事情,為了脫離貧困,心甘情願地接受嚴酷條件。他觀察到:「很多菲律賓人將『魷魚遊戲』的劇情與他們目前對自身社會現狀的理解連在一起。」

台灣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林侑毅也說,底層的人為了拿到金錢,展現人性的醜惡和光輝,觀眾不只能看到緊張刺激的遊戲,還會看到底層社會人與人間的競爭與爭奪,這些「探討人性及社會議題,已經跳脫韓國社會框架,不同國家的人都能與自身經驗產生共鳴」。

近年,香港興起一股「韓流」熱潮,很多年輕人以為韓國街頭都是俊男美女,他們都住在豪宅,最重要的工作是談情說愛。現實中,韓國是貧富懸殊的國家,向上流動困難,低下階層想向上爬,必須千方百計入讀名校,擠進大企業,在這一人踩人的過程中,成功者寥寥可數,更多的是失敗者。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是全球發達國家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魷魚遊戲》成為Netflix有史以來全球首月最多人觀看的劇集。近期,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埛德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中國服裝抄襲了《魷魚遊戲》中的西服,在網購平台上,擅自利用李政宰的照片銷售因電視劇而出名的綠色運動服,是非常錯誤的行為。」這一帖文經過韓媒《朝鮮日報》報道,引發廣泛討論。但只要多看一眼,就能在「保護知識產權」這冠冕堂皇的字裏行間,看到傲慢與無知,雙標與偏見。在現實世界,也正在出現逐利追名的「遊戲」。

韓國大學教授徐埛德的社交媒體動態配了一張淘寶截圖,截圖中除了李政宰在《魷魚遊戲》中身穿綠色運動服的劇照之外,還有中國演員吳京身穿一件印有「中國」二字的綠色運動服的對比照。這簡直是成語「畫蛇添足」的典型示範,因為吳京的照片其實是2019年電影《老師.好》的劇照,而《魷魚遊戲》則在20219月才剛剛上線。如果徐埛德關於「抄襲、侵權」的說法成立,那這兩張照片非但不能說明中國服裝抄襲《魷魚遊戲》,反而是《魷魚遊戲》抄襲中國影視作品的鐵證。

另外,想必徐埛德在義正詞嚴「聲討」中國網購平台之前,沒有先在Gmarket(韓國排名第一的線上購物網站)上搜索一下,否則他用以證明自己「中國抄襲太多」觀點的「魷魚遊戲同款運動服」,在Gmarket上也是比比皆是。但動輒2500040000韓圜(165265港元)的價格,比淘寶不到70港元的價格貴了幾倍。考慮到這些商品運到韓國的低廉運費(只要15港元或者乾脆免運費),想必不是從中國內地「海淘」發貨,不知是韓國本土廠商「抄襲太多」自產自銷,還是從中國內地大批入貨再轉手倒賣?

或許自知理虧,如今這篇「引戰」帖文已被徐埛德悄悄刪除。在徐埛德的社交媒體上,關於中國的帖文都極具「韓國特色」:「辣白菜是韓國的」、「朝鮮族服飾是韓國的」、「參雞湯是韓國的」……如果那些未獲授權的商家是為了「利」去蹭《魷魚遊戲》的IP,那麼這位習慣性言論「出位」的教授,又何嘗不是為了「名」而蹭《魷魚遊戲》的IP呢?

嘲笑歸嘲笑,配圖引用錯誤可以說是徐埛德的無心或無知所致,其帖文承載的內容也因為其狹隘的民族感情所削弱,但其帖文中反映的情況則是真實存在的:不單是中國的淘寶、韓國的Gmarket,就連美國的亞馬遜上「魷魚遊戲同款服裝」等衍生產品,也都隨着劇集的火爆而熱銷。作為劇集的版權方Netflix面對其中巨大的利益,自然不會無動於衷,已經開始對這些衍生產品的經銷商積極採取法律行動,不少商家已經收到了相關版權投訴和警告。

我曾經查詢各國各地區商標註冊情況,Netflix已經在包括美國、加拿大、韓國、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了《魷魚遊戲》英文劇名《SQUID GAME》和韓語劇名《오징어 게임》的商標註冊申請,在香港則申請了「魷魚遊戲」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的商標組合。在附表(右上方)中同樣可以看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均有大量其他公司和個人在申請「魷魚遊戲」英文名的商標,但可以想像,同一區域如有Netflix「正主」申請,這些寄希望於偷跑搶註的公司和個人,極有可能會被相關機構駁回。

 


綜合網上消息,Netflix投訴和警告商家的理由多是基於商家在商品名稱或簡介中未獲授權使用「魷魚遊戲」中英文劇名,而非針對模仿劇中角色服裝設計。如果Netflix想要從這個角度入手,需要經過更複雜的申請程序。如果Netflix將「長袖運動服+綠色+數字456」的組合作為特定設計申請,那商家將顏色少許調深一點點,算不算侵權?綠色運動服上不寫456,寫個劇中完全沒有出現的457,算不算侵權?寫個代表香港的852(國際電話區號),又算不算侵權?

與此次因《魷魚遊戲》而起的侵權紛爭最類似的情況,要數二次元世界中的各種cosplay(角色扮演)了。

動漫愛好者穿上與動畫、漫畫、遊戲中角色相似的服裝、拿着相似的道具,通過扮演作品中的角色來表達自己對作品、對角色的熱愛,是否也侵犯了版權所有方的知識產權呢?嚴格來說,除了cosplayer自己動手製作的服裝道具之外,以各種形式製作、銷售cosplay服裝、道具的行為,都很可能是有侵權問題的。但實際操作上,很少看到版權所有方提出正式訴訟。箇中原因有很多,法律細節方面,其中一點就是動漫作品中出現的服裝都是二維平面的,從二維平面的「可見」到三維世界的「可穿」,這兩者之間的空隙,其實是由服裝道具生產商的創作來填補,並不完全屬於動漫作品版權所有者。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普遍認為包括cosplay在內的二次創作,在客觀上有助於作品的傳播,所以很多版權所有者非但不會去追究其中難以釐清的版權問題,更會主動推廣、配合這樣的行為。

同樣地,伴隨着《魷魚遊戲》的大熱,除了版權方Netflix之外,劇集的演員、幕後製作團隊都贏得了極大的關注度,事業進入一個嶄新的高峰期。而從韓國整體而言,劇集亦成功對全球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文化輸出。除了服飾之外,劇中各種傳統遊戲、食物,如椪糖等都受到了全世界範圍內的歡迎。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因為徐埛德這樣的言論而「敗了路人緣」,可謂得不償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