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乾隆一生作詩四萬多首

《三月初八日幸圓明園》

[乾隆

秉時禦氣暮春初,靈沼靈台豔裔舒。
似毯綠茵承步輦,含胎紅杏倚玫除。

下空回雁無憂弋,畫水文鱗底用漁。
滿眼韶光如有待,東風著意為吹噓。

中國是個詩國,古往今來「詩人」多矣。「詩人」多,那誰是寫詩最多的人呢?說出來你也許會大吃一驚: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清帝乾隆。早前談過三位清代皇帝的命盤,他是其中一位,自稱《十全老人》。

清朝第六帝乾隆本名愛新覺羅.弘曆,他享壽八十八,為帝六十載(加上太上皇三年,實際統治中國六十三年),在中國歷史上創下了皇帝中命最長、馭天下時最長兩項紀錄,如果再加上他的詩歌創作數量,乾隆保有再也無人打破的三項歷史紀錄。

乾隆帝一生喜讀詩、尤愛寫詩——「平生結習最於詩」。他的御制詩集共五集四百三十四卷,收詩四萬一千八百首──這還只是他在位六十年間所寫之數,如果加上他當皇子時的《樂善堂全集》和他當太上皇時的《御制詩餘集》,他的詩作總量當在四萬五千首左右──接近一部《全唐詩》。

乾隆自言「詩則托興寄情,朝吟夕諷。其間天時農事之宜,蒞朝將事之典以及時巡所至,山川名勝,風土淳漓,莫不形諸詠歌,紀其梗概」——這可看作是他詩歌內容的夫子自道。對於自己的寫詩特點,乾隆用「拙速」來概括:「拙速由來我所能」。確實,乾隆作詩,「下筆千言,倚馬可待」,乾隆寫詩很快,比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遊覽昆明湖,他不到一小時就寫了8首詩,平均7分鐘一首。他專門寫了一首詩記載這個小小紀錄的出現:「舟行十里詩八首,卻未曾消四刻時。」(《御製詩二集》)然而藝術作品的質與量往往成反比,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詩,從自來水管里一擰就出來的,只能是自來水。由於平均每天寫兩首詩,乾隆皇帝一生的大部分詩作不過是「分行的日記」,隨手記心情、記風景、記事件而已。

乾隆詩作產量大,除了他自己勤於寫作外,也有一些作品是他吟了一兩句並未完篇由詞臣續成的,或臣下代筆後經他改定乃至完全由臣子「捉刀」的,最後都算是他的「創作」。著名詩人沈德潛就曾經為乾隆爺代筆,不過他後來把這些「捉刀」之作收入自己的詩集,這就犯了大忌,死後不但被奪官爵,而且墓碑也被「撲」。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樣一個片斷:乾隆率大臣們遊園,詩興大發,順口吟道:「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吟到這裡,突然卡殼了。幸好劉羅鍋在側,繼上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才完成了一首御製詩。事雖誇張,卻惟妙惟肖地摹寫出乾隆許多「御製詩」的「創作」過程。事實上,為了記日記方便,乾隆皇帝什麼時間都可以寫詩,什麼事都可以入詩,為了押韻對稱,任意增詞減字,創作出了不少中國詩歌史上最沒有詩味的「詩歌」。比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曾經寫下了這樣一首一般人無法讀懂的「詩」:

閣報例應隔日至,均稱二寸雨欣滋。

然斯乃謂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頭兩句,對歷史特別熟悉的讀者也許能猜出大概意思:在巡幸路上,內閣每隔一天送給皇帝一次閣報,通報國家大事小情。今天的閣報上說,十八日北京下了二寸的雨。可是後兩句如果不看詩注,任您知識多麼淵博,也不可能讀懂:過幾小時,皇帝又接到了河北地方官的報告,說十九日河北下了四寸的雨。北京所報是十八日的事情,看來當時他們還不知道第二天的雨勢更加喜人啊!

當然,任何事情總歸會有例外,在寫作四萬多首平庸作品的過程中,乾隆皇帝也捎帶著寫出了一些情真意切的感人之作。不過,這些作品大多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悼亡」。比如下面一首:

《御製詩二集》

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復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

似昔慧賢曾入夢,尚余慰者到今誰?

一個獨眠之夜,皇帝突然夢到了死去的妻子。悄然而來,驀然而去,只是告訴皇帝,她在那個世界裡過得很平安,囑咐皇帝不要惦記。除此之外,就是打聽婆婆和孩子的情況,叮嚀他用心照料。一覺醒來,皇帝已經淚透枕巾,只聽到風吹帷幔的聲音,更襯托出子夜宮殿的寂寞悲涼。皇帝不禁悲問:當初慧賢皇妃去世後也曾入我夢,不過好在夢中哭醒後,還有你在身邊溫柔地勸慰。如今,再也沒有你這樣的人可以安慰我,我只能一個人在漫漫長夜承擔痛苦……

這首哀婉動人的詩,真切樸實,不輸於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其中透露的情味,更像是愚夫愚婦相濡以沫的平淡至真,而不像擁有三千粉黛的皇帝所作。這首詩證明,乾隆確係一深情之人。

這首詩,就是寫給他的結髮妻子孝賢皇后的。這樣的寫作姿態自然不會把藝術性放在重要地位:「豈必練研求警句,興之所至筆因拈」,詩作難有精品也就順理成章。不過,乾隆詩的藝術水準不高,歷史價值卻大,小自「正月望雪」,大到「十全武功」,乾隆的人生都在他的詩中留下了紀錄,「七字聊當注起居」,信然。

晚年的乾隆也意識到「五集篇成四萬奇,自嫌點筆過多詞」,他到底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在乾隆晚年,中國的西南雲貴川一帶發生了大規模的白蓮教大起義,來勢兇猛,遍及數省,給清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清政府多次派兵遣將征討鎮壓,結果起義軍越來越強大。這時號稱十全武功的乾隆帝也束手無策,一籌末展,整日憂心忡忡,心力交瘁。嘉慶四年正月初二日他有了病。初三日這天,臥病在床的乾隆帝仍在念念不忘鎮壓白蓮教起義的事,心急如焚,這時他已預感到自己在世的時間不多了,大限將至,但他對自己在生前不能親眼看到白蓮教起義被鎮壓而心不甘。在這種心情下,他做了一首五律《望捷詩》,全詩如下:

三年師屢開,實數不應猜。

邪教輕由誤,官軍剿復該。

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烖。

執訊迅獲丑,都同逆首來。

做完詩時間不大,他帶著無限的遺憾和無奈,離開了人世。終年89歲。乾隆帝一生做了四萬多首詩,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做詩最多的人。這首《望捷詩》是他一生做的最後一首詩。

這首詩不僅載入了《清高宗實錄》,也收錄了他的御製詩文集。乾隆帝在清朝皇帝中是最享福的皇帝,也是掌實權最長的皇帝。他晚年號稱古稀天子、十全老人,對自己一生的文治武功十分滿足,可以說是志得意滿。他實在沒有想到這首《望捷詩》竟成了他詩作的收山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