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AI繪圖出口成畫妙趣生

  最近,在各種社交平台上搜索「AI繪畫」關鍵詞,與之相關的作品展示、技術分享及話題討論隨處可見,晒出自己的AI畫作成了一種風潮。在AI的幫助下,參與者都能收穫到一張筆觸細膩、構圖精巧的合成作品,並可一鍵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對於AI繪畫,不需要你有藝術細胞或是美術基礎。只要在AI繪圖軟件裏輸入幾個關鍵詞,或是一張參照圖片,再選擇想要的風格與視角,隨後經算法驅動,就能收穫一幅與AI共創的精美畫作。

  「小溪從山谷中流過,林中的樹木鬱鬱葱葱,錯落着幾座房屋……」隨便打開一個AI繪畫軟件,輸入一段文字,等候幾秒,隨即便出現了一幅「秋日山水圖」,從事新媒體行業的趙鴻振看着滿意的照片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

  與趙鴻振類似的「畫家」還有很多,與職業畫家不同,他們從未學過繪畫,晒出的作品都是通過AI生成的。「把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總結成文字,用逗號分開填入關鍵詞,就能生成作品了。」趙鴻振向記者表示,AI生成的作品無法微調,只能通過不斷嘗試修改關鍵詞進行調整,但輸出的作品總體質量很高。

  在AI繪畫中,「以圖生圖」的形式更受歡迎。參與人將自己的照片上傳後,再添加限定的關鍵詞,AI就能夠參與到新圖片合成。AI繪畫的出現,滿足了不少人的畫家夢。趙鴻振向記者表示,雖然AI繪畫不能和傳統意義上的繪畫相提並論,但通過AI的幫助能夠參與到一幅幅作品的創作中,也算是圓了自己的夢想,滿足了自己的一點「虛榮心」。

火速生成插畫 自媒體寵兒

  AI繪畫不僅僅存在於朋友圈晒照階段,已經應用到實際領域。「現在網絡上有一種聲音是AI繪畫的出現會取代繪畫師,我倒不這麼認為。」具有13年插畫工作經驗的高陽向記者表示,「AI繪畫對於畫師來說不是敵人,更像是助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給我們靈感素材,或是可以利用它生成底圖,再以其為底稿,進行二次創作,或者直接用作遠景貼圖。」

  憑藉着AI繪畫所輸出的高質量作品,目前亦有不少自媒體工作者選擇用AI繪畫,替代掉需要付費的版權圖片。在傳媒公司負責公眾號運營的張浩表示,目前公司使用的大部分配圖,多是用AI繪畫生成的。AI繪畫的出現對自媒體很友好,不僅工具免費,生成的插畫速度快,質量高,還能夠很好的規避版權問題。

「翻車短視頻」成分享熱點

  由於AI繪畫的不確定性,用戶通過AI繪畫創作的畫作,雖然很多生成的是藝術品,但不乏有一些「翻車」的作品。不少網友晒出「畫風詭異」,甚至跨物種跨性別的畫作。由於時裝搭配以及色調的問題,人物識別成動物、性別識別混亂等成為AI繪畫最為常見的問題,因其過分離譜、反差大、超出預想,反而掀起一波搞笑熱評。攝影博主高袁紅向記者表示,「本應該是我與男朋友的合照,結果被AI錯誤識別成兩頭小豬,為自己帶來了5千多個點讚,以及200多個粉絲。平台上相似的翻車筆記很多,沒想到引起這麼大討論。」期待AI繪畫翻車已成為網友們興趣之一。

AI繪畫走入藝術殿堂

  所謂AI繪畫就是「人工智能繪畫」,是一種計算機通過算法生成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創造力和自主性。

  最早一批探索電腦作畫的並不是藝術家,而是電腦專家和工程師。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電腦生成藝術作為藝術的一種新形態被接受,更多的電腦專家和藝術家進入到這一領域。

  發展到21世紀,深度神經網絡促進了智能繪畫的快速發展。AI藝術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商業化,逐漸被機構和個人收藏,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才被美術館納入其展覽和支援計劃。

AI繪畫普及的迷思

  假新聞「兇器」?

  它既可以被用來進行藝術創作和表達,也可能在別有用心的人的使用下,成為偽造圖像,製造假新聞的「兇器」。例如能替換視頻中視覺和音頻內容的「Deepfakes」,被用於偽造名人色情視頻、欺詐勒索、假新聞等內容,而遭限制使用。

  加深偏見歧視?

  除卻用戶使用上造成可見的「垃圾內容」,在AI的圖像學習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吸納了人類認知中對於性別、職業、種族的刻板印象和偏見,並潛移默化反映在AI繪畫的生成結果中。

  抄襲如何定義?

  AI繪畫另一大被詬病的問題是「侵權的邊界」,界定真人畫手是否抄襲,是否構成侵權也存在種種複雜的爭議,放到AI繪畫的侵權問題上,或許也需要足夠多的經驗和案例,形成行業認知。

 

1 則留言:

  1. 不過AI也會犯錯, 因為它沒有常識。AI只會從輸入的資料,即發生過的事,找出機會發生最大的事件,作出選擇,但有時會錯過真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