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失敗:孰好孰壞

愛因斯坦對失敗有以下的看法:

「失敗是成功的過程。」;

「任何從未犯錯的人,也從未嘗試任何新事物。」;

「確保避免犯錯的唯一方式,是不要有新的想法。」 

上文《恆毅力比天分重要》最後一段提到失敗:「這本書讓我得以仔細回顧自己的內心,抵抗步調越來越快的速食文化,體認到持久不懈的努力才是重點所在。人們太執著於追求成功,卻忘了失敗才是堆砌心靈力量的磚瓦。讓恆毅力成為自己心中的基石,無懼世界拋向你的任何狂風駭浪。」

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考試制度獎勵正確、懲罰錯誤。學生答對了,才會成績好,成績好才可以入讀名牌大學,畢業後才可能有錦綉前途。學者做研究必須成功,才申請到經費和資助。論文經常刊登於學術期刊,才能職位穩固。

怎樣才算成功?不同時代、不同社會,有不同標準。中國在王朝時代,不同階級有不同標準。貧下中農能不飢不寒,養家活兒,就算成功。富農和商賈則以賺取更多財富、買更多田地為成功。士人以考取功名為成功。科舉比現代考試好,一次落第,可以再考,三四十歲中年才考到功名,大不乏人。終身不仕,家貧如王充,仍受社會各界尊重。

現代社會的成功標準,離不開名利、權勢和生活水平。然而,現代經濟興衰急速,要成功不易,保住成功更難。不能向上爬,是失敗;家道中落,也是失敗。幾多人可以持久地成功?經濟亦然。持續增長是成功,衰退就是失敗,但哪個經濟可以長久地持續增長?哪個社會可以令一代又一代都有向上爬的機會?

否證假設

愈容易失敗,就愈害怕失敗。只有一種失敗不令人害怕,那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失敗。失敗了,汲取教訓,終會成功。坊間充斥「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勵志真人真事,鼓勵人不斷奮鬥。一而再失敗後未能成功,肯定遭白眼,被歷史遺棄。愛迪生為後世歌頌,誰認識電動車Tesla——直至他的名字成為汽車牌子?馬斯克MuskTesla的創立人,他畢業於美國頂尖名校賓州大學,並在史丹福攻讀碩士,之後輟學創立了Zip2PayPal,不過他最廣為人知的事蹟是創立了Tesla。但在成功前,馬斯克其實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

愛迪生得到贊助研究完美的電燈泡,卻不斷失敗,贊助人質詢時,他說:「我沒有失敗。我僅僅找出一萬個行不通的辦法(我剛剛發現了10000個行不通的方法)。」也許你會認為這是詭辯,前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系主任史超域費爾斯坦(Stuart Firestein)認為,科學的成敗標準,跟一般人大有分別,甚至相反。何況,對科學家來說,不成功(Not successing)不等於失敗。愛迪生不是詭辯,而是科學家和有志科學研究的學子應有的態度。知道什麼行不通,不也是知識嗎?費爾斯坦甚至說,失敗本身是好事,科學之能夠如此成功,皆因科學經常失敗。失敗的科學研究,可開啟新的研究課題和方向。G蛋白經過經年累月,研究員才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註】。

傳統的科學方法,源自培根(Francis Bacon)和牛頓。科學家先觀察現象,歸納之,用演繹法提出假設,然後,做實驗證明或否證之。如今中學教的科學方法依然是這個。費爾斯坦指出,這個方法有重大漏洞。科學家觀察到的現象有限,歸納後提出假設,之後根據假設找尋證據,往往由於希望假設成立,找到新發明,很易心存偏見,只看到有利證實假設的事實,而沒有努力找不利假設的事實,或刻意忽視和隱瞞可以否證假設的事實。事關否證了假設,等於失敗,既無法成名,亦拿不到研究經費——除非否證了以為正確無誤的定律,但以此為理由申請研究經費,成功機會有多大?試想像,寂寂無聞時的愛因斯坦,申請經費去否證牛頓的時空觀念,你以為他會成功嗎?

急功近利

費爾斯坦舉例,曾有幾個實驗室聲稱發現了蛋白是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的成因,清除,病人藥到回春。有關論文登時熱爆,每年達5000篇,花了多少研究經費,難以估計。幸好經過多番實驗後,發覺的確和失智症有關,卻非成因。清除了,大概無助於治病。更令人慶幸的是,進一步研究發現,其實有助於腦袋正常運作。若接受了當初的發現,為病人清除,病情可能更嚴重。

這並不是偶然或單一事件。現時,科學界太急於求功,太輕視和低貶失敗的價值,以致年輕一輩為了保住教職和成名——成名不一定為利,而是成名後才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研究——只好做一些成功機會壓一的研究,有失敗風險的研究就留給已成名的教授。難怪年年產生許多「阿媽係女人」式論文,尤以社會科學為甚!

費爾斯坦還說,假若一名研究員提出一項五年計劃申請經費,不應問成功機會有多大,而應問失敗的概率是多少?若低過一半,那便是太簡單、不值得花費大量費用的研究。

註:作者Stuart Firestein,《失敗:為什麼科學如此成功》(Failure: Why Science Is So Successful)。

1 則留言:

  1. 失敗而能總結經驗,然後改弦易轍是好;失敗而一蹶不振,永墜深淵,不能翻身是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