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

  最近幾年,世界大變樣,人心亦然;香港也旁觀了許多的聚散離別還有人來人往。朋友最近出差一個月,去了紐約和倫敦。大家都是幾年沒出門,她出發前就說,這次要幫大家看看歐美的生活近況,跟香港比起來究竟哪裏更宜居。

  紐約最先被她否定:物價高,小費打點大,服務費提高至兩成,公交設施和城市基建殘破落後。總想繞路的出租車司機和城市治安的隱患,且先不表。她對倫敦的印象尚佳:城市漂亮且有文化底蘊,工作生活很平衡,收入水平有性價比,除了最近頻發的各類罷工事件影響了生活的便利,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家庭生活。

  跟上一次去倫敦已經十多年之久,她的印象已經模糊,只記得客氣而克制的倫敦音,百看不厭的博物館,還有被倫敦十月的小風吹到瑟瑟發抖。她第一個探望的朋友,移居英國剛好兩年,此君逕直說,兒女們在當地讀書,適應當地生活,但他本人還是喜歡在香港過活,正計劃兩、三年後偕同妻子返港定居,就算要與子女分隔異地,也在所不惜。探望第二個朋友,他移居英國只有半年,沒有回流的打算,但不是因為喜愛英倫生活,只是因為兒女太小,兩夫婦必須留在當地照顧孩子們的起居。朋友再追問他是否適應英國的生活,對方沒作正面回應,只告訴她,上個月在倫敦的電費帳單,折合要近7,000港元。
        紐約在我心目中是《欲望都市》裏凱莉和她的朋友們精彩生活的大舞台,多元,時尚,現代,有趣,可這全部的美好都被朋友的一句話擊得粉碎:冬天在紐約室外每走一步路都是煎熬。也許,凱莉和她的朋友們擁有了太多的愛,所以她們不怕冷。

  我一直有個理論:買房子買地段,選城市選氣候。香港對我而言是個很好的選擇。我喜歡這裏的氣候:沒有嚴寒,一年當中氣溫低過十攝氏度的日子不多,容易忍耐;夏季稍許漫長,可是緊湊的城市空間、優良的城市基建和空調的廣泛普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暑氣和燥熱。

  海洋性氣候也讓這裏全年的日夜溫差相對溫和,空氣濕潤不乾燥。拜溫潤的氣候所賜,即便冬季在戶外行山郊遊,山海相鄰之間依然是滿目蒼翠,深深淺淺的綠意,夾着些許的紅褐焦黃,還有四季無休競相開放的各色花朵點綴其間。實在是讓人對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心生感激。

  我有一個學姐,他們當時趕上了出國留學的熱潮,基本都是中大轉美國常春藤(Ivy League),然後留美定居養育二代的路線。她在美國學習工作了好多年並結婚生子,因為她先生是香港人,他們又在十多年前回流返港。

  我問她:在香港生活好還是美國好?她說:哪有什麼好不好,無非就是家和工作在哪裏,就要安定在哪裏罷了。安定了,習慣了,也就離不開了。

  朋友飛出去大半個地球歸來,依然覺得香港最好;也許是香港真的好,也許是我們學會也習慣了在不安的世界裏安靜地活。三年多來,第一次,我覺得即便原地不動也很好。知足,常樂。

1 則留言:

  1. 香港確實是宜居的地方, 有人話冇言論自由, 睇吓是否真實, 如果是謊言, 令社會恐慌, 當然冇自由講, 對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