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內地疫情縱過高峰 復常之路仍具挑戰

本港與內地於202318日首階段通關,截至晚上8時共有92,219人次過關。特首李家超表示,整體運作暢順,又稱向不同市民了解其通關情况,引述他們指整體過程愉快和暢順。

2022127日內地出台「新十條」之後,伴隨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大幅度放寬,各地感染個案飆升。在放寬初期各大城市曾一度出現三街六市關門閉戶的情況,但一兩周之後首批「小羊人」先後康復,大家對病毒不再那麼恐懼,商場、地鐵開始出現人流。之後很多人就算「中招」也是用一種較為輕鬆的心態處理,甚至有人拍視頻要求自己的親友趕在春節團聚前「快點中,早點好」。現在內地出現群體感染的城市已經遍布大江南北,中招後康復的人口數量也顯著上升,這部分人群對新冠病毒有較強的免疫能力,一道全國性群體免疫屏障正漸漸築成。

內地這一波疫情爆發時間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這波疫情將於何時到達峰值?我們不妨回顧一下2022年香港第五波疫情的發展情況,或許對預測內地疫情變化有所啟示。

港由爆發至回落約12星期

20221月至3月香港經歷了一波由傳播力極強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所引起的驚濤駭浪般疫情。根據媒體20211231日的報道,在12月末一名感染Omicron的機組人員在又一城望月樓用膳後,同枱的父親以及相距10米的另一名食客確診,那是本港首次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株在本地傳播。之後病毒在港島一跳舞群組傳播,不久後在一個公共屋邨出現小規模社區爆發。據BBC報道,2022123日及24日,本港新增本地感染的個案數目分別是125宗及98宗,大部分來自葵涌邨。自20221月底,本地確診個案幾何級急增,而新增個案的7天移動平均數字自1月底起均超過100宗。根據立法會資料,農曆新年前及假期期間的聚會致使病毒在社區廣泛傳播,加上Omicron BA.2變異病毒株的傳播力相當高,令確診個案數字在202225日和202226日分別飆升至351宗和342宗,並在202227日幾乎再次翻倍至614宗,創下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兩年來新增個案數字的新高。以上為該次疫情的醞釀期。

之後病毒在香港出現大爆發趨勢,進入急速上升期,225日全港單日確診個案首次破萬。隨後,衞生署在3月初成立網上申報系統平台,讓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的患者自行申報,申報人士直接被視作陽性個案,毋須再作核酸核測確認。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當時的數據顯示,香港於202233日單日確診個案總數為76991宗,是疫情以來的最高位;核酸測試當中,本地個案佔逾5.6萬宗,自行申報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為2萬多宗。

根據特區政府提供的統計數據,第五波疫情在202233日到達峰頂,其後數字逐步回落,並由2022326日起降至每日4位數字。截至到2022330日,全港共錄得約114萬宗陽性檢測個案,當中包括7493宗死亡個案。

2月或可建成免疫屏障

概括來講,香港在20221月至3月這一波疫情從零星輸入到社區局部爆發持續大概5個星期的醞釀期(202112月末至20222月初),從社區爆發到全港大流行並達峰經歷了大概4個星期時間(20222月初至20223月初),達峰後迅速回落期大概持續了3個星期(202233日至2022326日)。該波疫情從零星輸入到波及全港、達到峰值再到迅速回落,總共持續了大概12個星期的時間。

內地這波疫情從202211月開始局部小規模爆發,在127日「新十條」出台後在全國範圍內迅猛傳播。根據媒體今年11日的報道,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先生近日指出,這波Omicron病毒傳播速度超過想像,以北京為例,他估算當時北京市感染人數可能已超過80%,甚至還有可能更高。

由於在「新十條」出台後大規模核酸檢測已經取消,而內地也沒有建立抗原自測上報平台,現時未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但綜合各方面報道的數據來看,可基本確定在2022121日至20日在全國範圍內出現大規模人口感染,而之後的10天是各地感染加速的時間,不少城市在1月初達到峰值,亦即現在大概率來說全國絕大多數城市都已經達峰或即將達峰。

香港20223月的感染數據顯示,在達峰後3個星期內疫情出現明顯回落。因此,大概率內地疫情現在正在從高峰快速回落,並可能在本月底或2月初回落到相對較低的水準,之後可能進入橫行期。

參考港經歷 估未來趨勢

香港第五波疫情在20225月回落至較低水準之後在6月又開始上升,並持續到現在。根據立法會的參考資料,本港疫情從20223月上旬的第五波高峰到20225月出現減退趨勢,但自20226月以來,本地疫情又隨着感染人數的增加而出現惡化的跡象,包括確診個案再度上揚、群組爆發次數增加,以及污水檢測顯示人均病毒量出現上升趨勢均是證明。此外,住院人數和死亡個案均有向上趨勢。以2022824日至30日為例,該周通過核酸檢測和快速抗原測試呈報的個案數目增至59799宗,較前一周44429宗呈報個案顯著增加。在該一周內共錄得61宗死亡個案,而一周前錄得死亡個案是40宗。在2022年末到2023年初香港疫情亦再度抬頭,在20221230日錄得單日27830宗感染個案,之後每日感染個案數都過萬宗,到202316日為止的7日平均每日感染數量為20507宗。

疫情持續的原因,是香港的強勢毒株發生變體,由BA 2.0毒株變種為傳播力很強的BA 5.0毒株,該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很高。香港大學推算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自2022118日起一直處於超過1.0的水平,所以造成本港人口持續感染,並在最近造成了第五波疫情的第二個高峰。但此高峰已經沒有20223月那次高峰的衝擊力,部分因為香港在經歷了第一次高峰之後,全港有較大比例的市民已經中招,因此產生了較高的群體免疫力,再加上經過一年的努力,香港的疫苗接種率繼續提高,很多市民已經接種了第三針,全港市民整體免疫能力有所提高。

類似情況在這波疫情從高峰回落後也有可能在內地出現,相關部門應作好相應的準備。

新「毒王」會出現嗎?

內地人口眾多,疫苗接種率不太高,醫療水平城鄉差異較大,又遇上近期疫情大爆發和春運,內地產生新變種的可能性是明顯的,現在大家最擔心的問題是:會否有新「毒王」出現。

一個變種毒株要成為「毒王」,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高傳播力,即高度免疫逃逸能力。比如現在於美國成為優勢毒株的XBB毒株,突變得比其他毒株更好地與人體細胞受體結合,免疫逃逸能力很高,讓許多接種了疫苗的人或者感染過其他毒株的人都未能幸免。

第二是高致病性,即「毒性」很高,感染後對人體造成較大傷害、引致長新冠症狀,或造成高重症率或高死亡率。但根據過往經驗,包括SARs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以及今次新冠病毒中Delta毒株的數據,毒性過高的毒株較毒性較低的毒株更不易生存,因其感染者往往出現嚴重症狀或死亡,會立刻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這類毒株鮮有「無症狀感染者」,因此較難在社區出現大規模流行。

同時,現在自疫情爆發已經有3年時間,世界各地都已經出現大規模流行和感染,全球大部分人口都透過自癒或打防疫針,對病毒形成了一定免疫力,因此新病毒株的「殺傷力」已經不及疫情初起的時期。

因此總體來說,內地出現新「毒王」的機會較小,惟內地防疫部門和醫療系統需嚴陣以待,做好充足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