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哲學家 愛獨身

傳統儒家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歷代儒家學者甚少獨身,亦不會講及沒有子女的好處。

西方大哲學家卻相反。此處說的大哲學家,指歷史上影響深廣、哲學概論書必列出的哲學家。許多不是獨身,就是沒子女。

有些無良的哲學家有了私生子女,竟將他們送走,不履行父親的職責,例如笛卡兒。他終身不娶,有個私生女卻不承認。女兒5歲死了,與笛卡兒很少看望她有沒有關係?難以判斷。

另一個「講一套、做一套」的大哲學家是盧梭。他的名著《愛彌兒》(Emile),長篇大論兒童教育之重要、什麼是最理想的兒童教育……但他和愛人杜麗莎(Thérèse Levasseur)生下了私生子,仍拒絕跟她結婚,並說「為了保護她的名譽」,將孩子送去棄嬰養育院,結果,孩子鬱鬱早死。之後,盧梭再有四名私生子女,都全當棄嬰送去養育院。他一點悔意都沒有,還在《懺悔錄》中自圓其說:「我想到將孩子送給他人撫養,不健康的長大,接受劣質教育,便深感怖慄。送去棄嬰養育院,風險即大大減低。」盧梭總算在老年肯和杜麗莎結婚,可惜,他的五個子女卻成了犧牲品。

知而不行

跟盧梭相比,黑格爾算較有良心。他在1807年跟房東太太誕下私生子,但拒絕承認。兒子只好跟母姓,取名Ludwig Fischer。當時黑格爾正在埋頭苦幹,寫他的巨著《精神現象學》(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無暇照顧兒女。他對這個兒子倒有點情義,負擔養育費,並經常探望他。1811年,黑格爾41歲,娶22歲的名門望族Marie von Tucker。黑格爾在1816年獲得大學教席後,接9歲的兒子到家中同住。可惜,兒子24歲時前往印尼,不幸染病,客死他鄉。時人取笑黑格爾,說他有個「精神的私生子」(the bastard son of Spirit)。

古希臘蘇格拉底哲學家早已反對生兒子,皆因男哲學家大多並非好父親,他們沒有耐性和心機去養教孩子。犬儒主義的Epictetus年輕時說過:智者不應生兒育女。和許多西方哲學家一樣,他知而不行,不過,他的知而不行卻是好事,他老年時受知交所託,收養了對方的孩子。

提出「萬物皆由原子構成」論的Democritus說過:「育兒要經過終生戰鬥和擔憂,才得到成功。」這跟國人說的「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可謂異曲同工。不過,國人只認為:孩子會令父母長擔憂。無論親子關係如何惡劣,孩子如何不長進,都不至於淪落到像Democritus說的須要戰鬥吧!

生兒育女最好當然是成龍成鳳,其次才是健康快樂,父母最不想見到兒女不成才。可是,無論如何用心良苦,子女能否成大器,絕無保證。若如Democritus所說的「得到成功」,那要「終生戰鬥和擔憂」,還是值得的,都可接受。若然子女早逝,或最終得到的是失敗,父母豈不心如刀割?

無利可言

蘇格拉底便是個好例子。他年老才結婚,妻子為他生了三個兒子,死時還只是童子,幼子還要手抱。蘇格拉底服毒而死時,不許妻兒來見最後一面,反而跟眾門人侃侃而談哲學,連好友Crito也批評他不近人情,明明可以選擇放逐,卻選擇服毒;禁止妻兒在場,父子夫婦情薄。後來,根據亞里士多德所言,蘇格拉底三個兒子都是「蠢才和笨蛋」。蘇格拉底應該慶幸選對了服毒吧!設想若蘇格拉底沒死,諸子會否得到父親良好的教育,不致淪為「蠢才和笨蛋」呢? 

相比之下,提倡黃金中道的亞里士多德,中年結婚,育有一女。十年後,妻子逝世,亞里士多德沒再娶,卻有一名私生子,以其父Nicomachus命名。亞里士多德的The Nicomachean Ethics一書,究竟是為紀念他的兒子呢?還是紀念於他10歲時逝世的父親呢?未有定論。

悲觀的哲學家雖然不拒絕風流,但大多不肯結婚,生兒育女更加免問。叔本華終生獨身,不反對一般人結婚生子,卻認為這「無利可言,只會破壞『不存在』(non-existence)的福樂安靜」,智者不為。短命、獨身的齊克果最悲觀。他在《非此則彼》(Either/Or)寫道:「當父親,你只有兩個結局:不是孩子就是你先死。無論哪一個結局,你都抱憾。」

馳騁抽象世界

蘇格拉底等到老年才結婚,但依然天天和朋友、弟子在一起,討論各種哲學問題,生活和單身漢沒有分別。不過,他鼓勵人結婚,說:「娶到好老婆,可得到幸福。娶了悍妻,可以成為哲學家。」換句話說,哲學和幸福,只能擇其一。西方哲學重知,哲學家全副心神放在思考哲學問題,建構宏大精深的理論系統,整天沉浸在抽象世界,哪有時間、精力去經營幸福家庭?

他的弟子柏拉圖則獨身,可能是同性戀者。霍布斯、洛克、休謨、亞當史密、史賓諾沙、萊布尼茲、康德、邊沁……等等都沒有結婚。貝克萊主教(Bishop Berkeley)和蘇格拉底、盧梭一樣,老年需要伴侶才結婚,卻沒有子女。J.S.米爾(J.S. Mill)亦到老年,哲學系統已完成才結婚,也沒有子女。尼采不是不想結婚,而是沒有女人垂青他。維根斯坦和柏拉圖同樣獨身,且可能是同性戀者。那個時代同性戀婚姻未合法化,沒可能結婚。

不結婚不等於沒情人,二十世紀不少哲學家均如是。沙特年輕時已決定畢生不娶,他和狄寶娃廝守至老死,兩人都不專一,有不少情人。狄寶娃還可能是唯一女哲學家,遭攝影師情人拍了幾張黑白全身裸照,在她死後公諸於世,引起極大爭議。

兒子感受

羅素活到97歲。17歲初戀,22歲娶首任妻子,7年後他就不愛她,但拖了十多年後才能離婚。他第二任妻子是婦解分子,夫妻都有婚外情,14年後離婚。那時羅素63歲,和女弟子結婚,到80歲離婚娶第四任妻子。雖然有四任妻子和數不清的婚外情,羅素只得四名子女。

父親是哲學家,兒子有何感受?牛津哲學家A. J. Ayer的兒子Nick,亦是羅素的乾兒子,對哲學家的品性有深切的親身經驗。他說得最中肯:「父親很愛我。但任何人想要一個哲學家父親的話,我仍然要告訴他:don't do it!。」

1 則留言:

  1. 哲學家不結婚不等於沒情人,講一套,不一定做另一套,要視乎不同人不同的操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