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戒律

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練成佛的重要途徑。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指六種修成功德的要點。 其中持戒是恪守戒律 (如五戒十戒) 等。另外捨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

持戒,可能是修行中最難守的事。卻如此重要。

戒律,與經和論合稱三藏。沒權利問為什麼,只須持守,這條界線,如何守着,也許只有自己最清楚。修行人,必須時刻儆醒自己。在密室,無人的情況下,仍要保持。

怎樣守法?是切切實實遠離可以犯戒的任何情況。戒律不容懷疑也不可試探,不能如玩「一二三、紅綠燈」,測試戒律的「底線」、神靈的「容忍度」。

守戒的態度最起碼是什麼?是儆戒無虞。縱遇命難,生命和戒律在面前二選一,只能選戒律:戒律比生命更重要;這個不是性格的良善溫柔,也不是道德的操守高尚與否。看持戒,有如比生命更看重;很難想像,世間竟然有這樣一條底線。有生之年,不得逾越。

傳統有一種說法,護戒如護眼。戒如此珍貴,要把她懷抱在心,用自己的身軀、用自己的性命去保護。

任何事物,有可能影響持戒的,都應當成有異物飛近眼睛般,斷然拋開。

佛陀在臨涅槃之際,留下「以戒為師」。是的,世上沒有能以此作為生活、思想及行為的規範。就算世事變化,弟子也可以根據當日的戒律去思考自己行為。

不修行階段,都有所謂誓言、應諾守持,才能令傳承完整。

沒有戒律,人心沒有方向。一旦破戒,後果遠超戒律字眼上的負面破壞。

戒律是一種約束?其實戒律是去除我們習氣和執着——從根本最大最難的解脫包袱。透過持守戒律,防非止惡,無犯惡行,棄除惡業,以勝妙法;種善因,得善果。每條戒,能解脫一項毀犯該戒的惡果,解脫造惡所要承受惡報,所以戒又稱「別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