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中學生可以休學嗎?

曾經從事教育,喜歡接觸青少年。今時今日12年免費教育,大部分都能讀到中六乃至專上院校,卻並非必然,但情形跟往昔因貧困失學不盡相同,斷斷續續,暫停開始過,姑且稱之為「休學」吧,甚具啟發性,值得與諸君分享。

我曾替一間天主教中學撰寫學生成長故事,今年吸引我的是Jacky。訪談剛開始,Jacky叫我猜他歲數,資料顯示中五,但既特別提起,剛才又聊及朋友們念大學……我答:「二十吧。」他笑了。Jacky中三退學,轉往進修兩年多汽車科技,甚至做過車房,鳥倦知還,沒返原校,去年獲母校取錄入讀中四,現以廿歲之齡念中五,積極準備DSE

現行政策,615歲兒童必須入學,而根據教育局網頁,15歲以上輟學生希望重返校園者,可查詢缺課個案專責小組。天主教中學教務主任坦言:「例子在現今香港很少,大多數直落12年教育,倘若中途離開,便很少回到文法學校,以前則流行夜校。」校方基於有教無類精神,Jacky則典型試過工作方知讀書好,珍惜機會,而且顯然,他羨慕進了大學的同齡朋友,見賢思齊。

工作假期

我也曾經加入青少年體育記者訓練計劃(JSR)做顧問導師,對象以大專生為主,惟每屆包含少數在職人士。我沒管收生的,照計不清楚學員背景,但相處下來頗容易分辨,非關外表,而是他們往往較勇於發問,抵得諗,落手落腳爭取實習……某日落堂,我遇見一位男生攜着大包細包沉重工具和支架趕搭升降機,寒暄之下,原來這天他任職的公司有拍攝職務。他提及,計劃赴台灣讀大學——又一回頭是岸。草蜢名曲唱得好,《暫停,開始過》,有何不可?

我不反對主流模式,主流一氣貫通,由幼稚園開始搏殺,升得班就升,升不到留級也得升,優點在批量生產,方便資源分配,況且吸收過程是連續的好;卻遺忘了總有消化不良情況,尤其公開考試講究專注背誦,偏偏青春期浮躁驛動,尤其男孩子,坐都坐不定,急急憑此決定終生志向,未免強人所難。對於上述例子,我認為,他們投身工作,代表絕非因懶惰而逃學,只不過一時不適應建制教育,而士別三日,加倍勤奮,成熟世故,善莫大焉。倘若有些青少年果真要試過工作方知讀書好,怎不順勢「苦肉計」讓他們讀好書呢?正如上文,香港某程度容許休學後再來,但可否發展成一套更開明的體制呢?舉例15歲以上學生有權申請放一至兩年「工作假期」,期滿原校須繼續履行其學籍。為職場為學界,提供另類選擇;也使師生不必陷於強迫與反抗之間的死胡同。

著名作家李敖(19352018)中學時自行休學一年,原因複雜,主要則為「養浩然之氣」,後來以優異資格取錄入台大歷史系。他曾告訴我,國學根柢,全靠那一年打穩。社會應該啟發不同的學習軌跡。

百戰歸來再讀書

以往遇過幾位經歷「休學」的青少年,重返校園後加倍努力讀書,勵志可嘉。忽發奇想發展成制度嗎?看似天馬行空,卻愈細思愈覺得具可行性和意義,在此試深入闡釋。

先交代背景:香港現行政策,615歲兒童必須入學,謂之強迫教育;而12年免費教育自小一至中六,所以理論上學生滿15歲(約相當於中三中四)可選擇輟學,惟想回頭的話,要向教育局缺課專責小組查詢,實際例子極少,一旦離校便猶如不歸路。與昔日勤工儉學、流行夜校的舊香港不同,今時今日輟學只會被標籤為壞分子、自暴自棄廢青,使人卻步,但果然如此嗎?

我建議開放制度乃指:15歲以上學生經家長和校方同意,有權申請正式休學一至兩年,期滿或中途改變主意,原校負責恢復該生學籍,完成其免費教育義務。學生須呈交計劃書及僱主資料,校方定期查訪工作情況,確保避免誤入歧途。制度化之下,各界不再戴着顏色眼鏡,是真正有得選擇。為何選擇休學呢?主流趕鴨仔式,夾硬總要升班,殊不知某批學生(尤其男孩)天賦遲熟,累積挫敗感,與其逢二進一,自我形象低每況愈下,不如稍稍轉換心情,走開一會回來,也許柳暗花明。

激發機遇

我並非鼓勵童工,現今亦絕少被迫失學養家;反之,金叵羅身嬌肉貴,直至廿幾卅歲碩士畢業仍未經磨練──你說優質教育提供許多實習項目?你懂啦,那種家家酒把學生當客仔般湊,幾乎倒過來由父母支薪酬給主辦單位,豈稱得上實習?有汗出有糧出,打工明買明賣,方體驗搵食艱難。舉例,有些學生一早清楚興趣是機械工程,有些學生可能要做過車房才發現自己興趣,立志考入相關科系。消極地,即使他們唯覺工作辛勞,迂迴知返,提早復課,奮發圖強,不失為美事,也不失為「苦肉計」。香港沒兵役,生於憂患,且讓青少年吃吃苦吧,講到尾自由揀嘛。

或曰,防避「殺校」,全港中學皆在搶學生,哪敢容許休學?但按上述建議,根本員額並沒減少,純粹靈活調配,卻一定程度釋放勞動力,紓緩職場人手短缺。

世間不應該僅容納單一類人才。怎單一類?依照目前向上游法則,所謂叻仔叻女,近乎只屬蛀書蟲、規行矩步、拒絕大膽思維甚至自理能力欠奉的「乖仔乖女」,投身成專業精英,另方面巨嬰不通人情世故,恐非福祉。多元社會,才激發機遇。

學無前後,清朝曾國藩(18111872)第一流人才,他寫詩勸曾國荃「百戰歸來再讀書」,這兩兄弟聯手殲滅太平天國,再讀書當更深領悟和體會。我的提案只不過有限度延伸終身學習精神,安全機制,休學生實際沒多佔用公帑資源,童叟無欺,比起飲紅酒班都獲政府補貼,何樂而不為?

2 則留言:

  1. 休學可以增加人生經驗, 再重返學校,得益更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