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校褸

大地牌校褸 叱咤校園半世紀

豐昌順自三、四十年代起從染布廠轉營校服,當年主理家族生意的方業光在早幾年已經仙逝,他曾在訪問中透露大地牌的起始,「五十年代香港比現在冷得多,學生都在國貨公司買棉襖,但學校覺得不夠歸一,第四代太子仔Henry便以西裝作藍本,畫好紙樣交上上海做,該公司就是『大地』。」據知當年豐昌順曾向意大利訂購各種顏色的呢絨製作,但由於懂得車製校褸的工人不多,後來還是與上海專營國產服裝的萬新公司合作,再運銷香港。
大地牌校褸通用度高,每年貨運抵港後都可從報紙中閱得相關資訊,連顏色、款式及碼數都可知悉。Henry尋找有關大地牌的舊物時,也見當年使用的絨料色板,「大地褸的顏色好齊全,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都數唔晒。單單是藍色都有分G色彩藍、中藍、A色寶藍,然後又有分銹紅、玫瑰紅、鮮大紅,另有灰、啡、綠⋯⋯」琳琅滿目,一時之間都數不盡。Henry所說的英文字母,是大地牌色號通用的代碼,連同男女款式,有無開衩、反領或杏領(V領),組成三位代碼,可見於袖口那小紙牌上看到,「最常用的是OAX,代表男裝寶藍色反領有衩」。
 
校「嬲」校「群」
某名校計劃下學年「復興校褸」,要求學生至少常備一件;不止它,許多學校的校褸名存實亡,被類似棒球外套所取代。
於吾輩,校褸乃冬季校服中不可或缺,稍涼披冷衫,嚴寒靠棉衲,但更主要穿校褸。岔開一筆,現今學子(尤其女生)夏季也例披冷衫,青少年微妙心理,遮掩過胖過瘦或發育期身形。我試過大熱天擔任課外活動,班房瀰漫汗臭……
且說克勤克儉社會,校褸加校呔,模仿正式西裝的代替品,預演着辦公室上班服,希望將來晉身白領階層便好;母親目睹我升中學第一次學打呔,流下眼淚。殊不知後來潮流,大老闆也T恤牛仔褲,我自離開校園,再沒穿過西裝返工。
校褸那份樸素與莊重,久違了,取而代之的棒球外套,勝在乍看不似校服,自由風氣,換你青春期都識得揀啦,亦彷彿告別往昔兢兢業業年代。平心而論,校褸的確缺點多多:厚重,小息打籃球不方便,隨處放很邋遢;質地惹塵,藏污納垢,難清洗,大力一拍如出土文物;絨料凍時不保暖,暖時又焗,半天吊;最攞命在「薯」,孭着大書包更「薯」。
校褸校褸,小時候我以為嬲怒的嬲,又聯想衣衫襤褸的褸。好處是便宜,顏色離不開藍、黑、綠,皆方便逛國貨公司買到OEM,印象裏,鸚鵡牌比大地牌剪裁較佳,慈母手中線,縫上校章即成。根本,校服這東西,原意正正讓孩子們共同在清新、整齊的氛圍過群體生活;廢除校服縱百般理由,試想想淪為任性炫富就煩。世界不公平,起碼人之初應該公平。
校裙校群,合群的象徵。曾訪問鮑起靜,憶述羨慕人家校裙漂亮,她讀左派學校,男女生一律長褲,真無癮。早前流行同胞穿港式校服打卡,事關內地校服等於運動衫,欠缺儀式感和歷史感。
珍惜本土文化,別嫌棄校嬲,要欣賞校群。

1 則留言:

  1. 校「嬲」也者,因為件褸很土氣很惹厭,欲改衣成本又高;校褲不同,沒啥識認,容易買到OEM代替品,剪裁任君選擇,是校服中最體現民主自由之一環。
    我中小學階段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躬逢其盛,褲款經歷窄身、吊腳、打摺、瀨屎、蘿蔔等變遷,吾輩反正年年長高,恰恰年年換新趕潮流,與訓導主任玩貓捉老鼠遊戲,熱鬧鬼馬。起初,訓導主任停留於七十年代大喇叭印象,專罰闊腳者;後來察覺怎麼班馬騮都窄腳的?於是他知道要捉窄腳了;再後來興蘿蔔褲,矯枉過正,緊身倒屬乖學生標準;到瀨屎褲當道,每逢遇見訓導主任要暗暗抽高褲頭──總之互相成為對方「明燈」,我們興什麼他就捉什麼,他捉什麼我們偏穿什麼,反其道而行。
    這種鬥氣沒意思。記得某次我被捉吊腳(當時已興完),其實只因家貧,褲腳放盡仍嫌短,無錢買新褲冤枉呀!訓導主任不理,照罰,有殺錯無放過。校服校服,我心目中叫校「伏」,一不小心便中伏,動輒得咎;校規校規,我心目中叫校「盔」,戴定頭盔,龍門任搬。校方還有一絕招,我中小學夏季校褲皆藍白間條,夠特別,旨在使學生難以購得街外潮物嘛;但冬季校褲畢竟離不開大路灰色,街貨又平又靚,即大海放生魚啦。
    驀然回顧,怎麼八九十年代後的褲款似再沒如此形象鮮明多變?一來我告別青春,較少留意;二來匱乏社會,學生哥沒錢追逐名牌靚質料,唯追逐最表面化的款式,成本低效果大,愈誇張愈威。過來人了解,買條女人街灰色潮褲,比光顧國貨公司或校服公司的正統直腳更便宜。我想講跟訓導主任說,我輩誤觸校規紅線也為慳錢啊!
    而當你認定褲腳鬆緊高低腰毫無意義時,只代表你老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