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抹不去的罪證

英國殖民當局在印度犯下纍纍暴行

  一九四七年,印度獨立前夕,德里殖民辦公室的後院傳出熊熊火光,成捆的文件被扔進火堆,濃煙籠罩了這座城市好幾天,一場人類歷史上的罪惡之舉拉開了序幕。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伴隨着全球獨立運動的風起雲湧,這把罪惡之火幾乎燃遍了亞洲、非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區的英國殖民地,其目的只有一個──在英國撤退前銷毀殖民罪證。這些見不得人的舉動,卻被倫敦當局冠以中性的稱呼「遺產行動」(Operation Legacy),而整個行動一直以秘密的方式進行,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接近尾聲。長期以來,該行動始終遮蓋着神秘面紗,在二零零九年,多名肯尼亞人起訴英國政府,指控英國殖民當局在當地犯下纍纍暴行後,事情終於得以曝光。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幾名原告控訴英國殖民者不僅霸佔當地人的土地,還對他們實施了酷刑等折磨,有男子甚至慘遭閹割。然而,英國政府卻對這些指控閃爍其詞,聲稱查不到相關歷史文件,但迫於外界的壓力,最後不得不承認殖民統治時期暴行的證據是確切存在的,只不過大部分文件消失了,因為被英國政府刻意銷毀了。

  英國歷史學家娜塔莎.蒂德在《人類不會停止說謊》一書中(「遺產行動」  227頁),描述了當初英國如何掩蓋殖民罪行。當時在殖民地獨立後,從理論上來說,英國人會將所有文件移交給接任的當地政權,可顯然他們很不情願,因為要做到這一點,就意味着向新獨立的國家交出殖民統治期間英政府犯下的一樁樁、一件件惡行的證據。於是他們開始進行剝離所謂「難堪」紀錄,並將文件偷運回英國。問題是,運回如此大量的文件耗時耗力,而且大多數殖民地政府缺乏專門的人員來秘密行事。於是,他們很快轉而採取了替代方案──能運走就運走,運不走則就地銷毀,借用一位殖民官員的話說:「化為灰燼便不會遺漏」。

  根據二零一三年英國國家檔案館的解密文件顯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擔任殖民大臣的伊恩.麥克勞德,就銷毀文件的方法下達了詳細的官方指令,以便盡可能消除殖民證據:當文件被焚燒時,「廢物應化為灰燼,並將灰燼分解」;如果文件數量太多焚燒不過來時,可選擇投入大海,而任何傾倒在海上的廢物,都必須「裝在加重的板條箱中,並傾倒在非常深且無水流的海中,而且要與海岸保持最大實際距離」。隨着每個殖民地的移交,「遺產行動」如火如荼地展開,在全球各地的英國殖民政府後院都燃起了火光。

  例如一九五六年,英國殖民當局準備從馬來亞撤離時,進行的銷毀工作比在印度德里要更有秩序,銷毀的文件包括對起義組織的鎮壓暴行、華人社區的大規模驅逐和逮捕行動、巴唐卡利村殺光燒光行動等事件相關紀錄。而其他殖民辦公室則提前幾個月便開始燒毀文件,以防煙霧和灰燼揮之不去,比如在亞丁僅焚燒工作就持續了一年。各地殖民辦公室還可以單方面決定什麼「重要到需載入史冊」(也就是偷運回倫敦),其他的都可付之一炬,甚至還動用了英國海軍在新加坡的焚化爐,以避免引起懷疑。一九六一年底,特立尼達殖民當局擔心焚燒的動作太大,選擇了把成箱打包的文件扔進海裏,為掩人耳目,此項工作都在晚上進行。

  與許多殖民地一樣,英國殖民當局只信任歐洲血統的英國軍官。比如烏干達殖民辦公室只有一小部分是歐洲白人,所以如果想要檢查完所有文件,無論如何都需要幾名非洲同事加入,但卻遭到英國安全部門軍情五處的堅決反對,最終出動了英軍來協助。內部備忘錄還顯示,一名非洲同事為某個負責遴選文件的英國官員泡了一杯茶送來後,該官員大驚失色,以擅闖禁地為由處分了對方。在具體操作上,通常由兩名高級行政人員和一名警察特別部門官員組成三人委員會,決定哪些東西將被銷毀,哪些東西將被偷運回倫敦。那些數量龐大的文件被標註成「安全」和「危險」兩類,如果一份文件有一絲絲危險的味道,那麼一把火點燃是最安全的。

  並非所有敏感文件都被銷毀,仍有相當數量被偷運回倫敦。殖民地官員被告知,通過海路送回英國的成箱文件只能委託給「英國船上的英國船長保管」。那些被送回倫敦的文件存放在白金漢郡漢斯洛普公園的鐵絲網後面,那是倫敦北部的一個政府通信研究中心,與軍情六處和軍情五處共同運營。據估計,這些文件約有一百二十萬份之多,佔據的書架連起來長達一英里,其中最早的可溯及一八三五年。據「遺產行動」的多份內部備忘錄顯示,由於銷毀行動是秘密進行,意味着世人永遠不會明確知道究竟損失了多少歷史文件。

  據已知情況,共有四十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英國去殖民化進程期間,見證了重要文件被殖民當局大規模銷毀。英國新聞記者伊恩.科貝恩在《歷史竊賊》一書中曾說,英國實施「遺產行動」,是為了讓人們對殖民的記憶帶有「喜愛和敬意」。但實際恰好相反,當英國的謊言被揭穿,世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即使其可以銷毀殖民文件,卻永遠無法改變罪惡殖民史的事實。

以下是《人類不會停止說謊》的內容簡介

世界史是一片汪洋,與人類相關的一切都可以匯入其中,而說謊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或為保護自己,或為達成目的。人性古今相通,中外無別。
本書以微小的視角切入,從謊言這一奇特角度審視歷史。從公元前6世紀的古波斯帝國,到近現代的切爾諾貝利災難,視野遍及全球,涵蓋兩千多年的時間長河。作者講述的案例中有引發衝突與戰爭的偽造文件,如神秘的《君士坦丁贈禮》和《彼得大帝遺囑》,也有大規模的媒體粉飾,如英國的布爾戰爭時期的集中營,法國的德雷福斯事件。當然,在這些謊言之中也不乏冤案,如西班牙異端裁判所的黑暗傳說和對中國女皇武則天的妖魔化。作者犀利地指出,在一代一代人講述歷史的過程中,不少屬於小說的離奇內容變成歷史事實取代了真相,甚至還有一些謊言,深刻地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作者截取了五個時代,古代世界、中世紀、近代、19世紀與20世紀,分別選取其中神秘且影響廣泛的歷史流言與迷案,將它們一一拆解,揭示謊言如何成為影響歷史進程的有力推手,背後的說謊者又有着怎樣的動機與陰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