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乒乓嫲嫲——曾志英/倪夏蓮

奧運會是強強對壘的英雄地,兩位華裔「嫲嫲級」乒乓球手,卻贏得全球觀眾肅然起敬;58歲的智利乒乓球女選手曾志英,是巴黎奧運年齡第二大的乒乓球選手,僅次於代表盧森堡61歲的倪夏蓮。相比「倪大姐」六戰奧運,經過半世紀、繞地球半周才圓五環夢的曾志英,其「乒乓故事」更感人。

不像倪夏蓮早已聞名乒壇,曾志英兩年前以塔尼亞(Tania)之名出現。中國人講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然而智利人很難發出「Z」音,名字拼音中有兩個「Z」的曾志英,為了智利丈夫和街坊,只好加個外國名。華文傳媒起初報道時,先後有兩個中文版本,一個是曾之穎,一個是曾志英。

她出生於火紅的19667月,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爆發,媽媽是乒乓球教練,住在政府提供的房屋,怎會不改個類似愛國、志強、振華等「政治正確」的名字?因此叫「志英」較合理,而英文維基百科的資料亦顯示,她的中文名是「志英」,而非洋味較濃的「之穎」。

來自佛山

曾志英在廣東佛山出生,媽媽獲分配的宿舍就在乒乓球館附近,因此她自小跟媽媽去打波。「我脾氣不好,9歲後就不讓媽媽教,她安排我入讀有乒乓教練的學校;11歲成為明日之星,得過全國青少年比賽冠軍;12歲全職打比賽;16歲首次入選國家隊。」她緬懷說。

可是一次乒乓球界改革,摧毀曾志英的奧運夢。1988年乒乓首次成為奧運項目,國際乒聯針對中國隊壟斷獎牌局面,宣布球拍須分成兩種顏色,而非兩面一色。「那次改革顛覆整個運動,我的成績急轉直下,已不能入國家隊。」她說。

原來,當時球拍分為直膠、反膠兩面:直膠旋轉力大;反膠則擊球速度快。中國球手打法變化多端,兩面同色的話外國選手根本看不清球路改變。新制度下對手可從球拍顏色知道曾志英想進攻抑或落旋,儼然紅綠燈轉燈。

1989年,意興闌珊的曾志英收到智利北部城市阿里卡(Arica)的乒乓教練邀約;23歲的她決定到南美洲發展。在那裏,她遇上智利丈夫,生下兩個男孩,年輕時的夢想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

2003年,曾志英重拾球拍參加比賽,初心是鼓勵13歲大兒子打波,不要沉迷電腦遊戲和看電視。結果,兒子沒成乒乓高手,她卻在20042005連續兩年獲得南美國際賽冠軍,然而當兒子年紀夠大能自己參加操練時,她再次放下球拍;對她而言,自己只是「陪太子打波」。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智利試過封城。「那時在家百無聊賴,只好拿起球拍打發時間。後來也中過新冠病毒,於是想重返比賽場,看看所謂後遺症會否影響我的反應。」曾志英一邊經營傢俬生意,一邊代表伊基克(Iquique)省參賽。

她不諱言,2021年看到前隊友倪夏蓮參加東京奧運,激發自己的奧運夢:「我在國內和洲際比賽表現不俗,深信自己還有競爭力。」2022年乒乓球協會舉辦選拔賽,組隊出戰2023年南美洲錦標賽。起初曾志英頗猶豫,後來在親友鼓勵下出賽,順利入選國家隊,還贏得南美洲團體金牌,女單和女雙則獲銀牌。

一別40

2023年的泛美運動會,出色表現讓曾志英走紅,並贏得「Tia Tania(塔尼亞姨姨)」、「乒乓嫲嫲」外號。曾志英起初對此不以為然:「58歲怎麼可能做嫲嫲呢?不過,我突然覺得回到15歲,又嘗到乒乓球帶來的成就感。」她最後獲得巴黎奧運參賽資格,在選手村遇上40年未見的倪夏蓮——一個命運相若的「乒乓嫲嫲」,曾志英在IG分享半世紀合照,用西班牙文寫:「一別40年,太開心了!」

曾志英奧運期間接受訪問,均以流利西班牙語進行,儼然土生土長智利人。她92歲的父親經常往返中國與智利,巴黎奧運期間留在廣州,早上看女兒比賽至凌晨5點。幸好她在首圈出局,否則曾爸爸要繼續熬夜。曾志英的58歲生日在巴黎度過,丈夫和兒子陪她慶祝。

「爸爸終於看到我站在奧運舞台……小時候,他常踩單車背我去訓練……現在我58歲,終於做到了!」曾志英自豪地說。她在奧運官網的座右銘是:「到我這個年紀,應該快樂打波,享受其中。」事實上,奧運乒乓球項目,落敗還能笑容滿面的,除了曾志英,就只有倪夏蓮了。

飲可樂的倪夏蓮

曾志英在首圈不敵黎巴嫩選手,倪夏蓮則次圈04不敵中國球手孫穎莎。這場年紀相差38歲的「嫲孫戰」,倪夏蓮動作明顯較遲緩,力量和速度也難與孫穎莎匹敵,可是她的燦爛笑容和「華麗轉身」均賞心悅目,期間更接過丈夫兼教練遞上的可樂,連喝幾口!

倪夏蓮樂觀開朗,早已抱着及時行樂心態打波。她生於上海,打下牢固的基本功。「我很感謝祖國栽培,沒有中國,我不可能有今天。」倪夏蓮說。她的確愛國,1996年甚至拒絕為盧森堡出戰奧運,皆因不想把球拍對着祖國。

倪夏蓮在中國隊的發展比曾志英好,曾替國家出征雙打賽,甚至出戰過世錦賽。可惜,中國乒乓人才輩出,她1986年退出國家隊。1989年,曾志英遠渡重洋去智利,倪夏蓮則負笈德國,之後接受盧森堡國家隊邀請,以高於中國隊10倍的工資,在當地打波。

倪夏蓮身高僅1.57米,在運動員生涯中屢受「歧視」。「我總希望自己能長高一點,直到40歲,我才死了這條心。不過,這些運動生涯的挫折,讓我變得更強大。」

1 則留言:

  1. 六十一歲奧運乒乓球選手倪夏蓮,運動場上活像小女孩,失分時不忿踏地,得分時來一個「華麗轉身」,只見她動作敏捷,完全沒有婆婆Feel,休息時飲啖可樂再戰,即使大敗零比四,依然笑容滿面地對記者說:「成績不重要,重要是享受比賽。只要打得開心,就沒有理由停下來。我希望探索人類能在乒乓球桌打到幾歲。」做人做事,不就應該抱有這份心態嗎?身邊確有一位舊同學,數年前移民海外,開始接觸乒乓球,技術突飛猛進,近月開始到歐洲不同地方打比賽,與不同年齡組別運動員切磋。她說,經常觀察倪夏蓮的球技,連球拍都跟到足,「一邊用長膠,一邊用粒仔」,雖然身手沒對方靈活,心境相同,「只要身體健康,打得開心,又何必為運動生涯設定限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