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金牌之外的奧運魅力

  巴黎奧運賽事激戰正酣,運動健兒摘金奪銀的同時,也展現了奧林匹克另外一面的魅力。
  上回博文乒乓嫲嫲提到「祖孫對決」的主角倪夏蓮,成為津津樂道的成名場面,在乒乓球賽場上進行的「祖孫對決」。與二十三歲的孫穎莎交手過程中,六十一歲的倪夏蓮始終面帶笑容,她會為自己防守成功開心到揮拳,也會為莎莎精彩的扣球衷心點讚。比賽結果大家都不意外,但輸了球的倪夏蓮看不出任何沮喪,眼神裏的光比滿身「班味」的年輕人都亮。更令人感動的是,中朝混雙決賽之前,與朝鮮選手打法相似的倪夏蓮,還欣然答應給中國隊當陪練。這種無私坦蕩的情懷,正是超越了輸贏勝負的體育精神的最佳註腳。
  像這樣擊中人心的賽場瞬間還有很多──乒乓球混雙頒獎台上,中朝韓三國運動員笑靨如花親密合照,定格了一張意義非凡的「世界名畫」;泳池賽場邊,中國選手張雨霏將熊貓徽章送給抗癌復出的日本名將池江璃花子,表達彼此的惺惺相惜和致敬鼓勁;代表全球一億多流離失所者的難民運動員,在賽場上贏得雷鳴般的掌聲,他們來自戰火紛飛的國家,卻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傳遞和平的呼聲,奮力奔跑在黎明的廢墟上……
  不可否認,金牌是體現競技比賽水平的最高榮譽,但它無法涵蓋奧林匹克精神的全部內涵。為挑戰極限付出的艱辛,為公平競爭堅守的底線,為消除隔閡推進的交流,是在金牌之外更值得珍惜和推崇的奧運元素。
  更重要的是,勝利和失敗交織、喜悅與遺憾同在的奧運賽場,教會我們如何堂堂正正地贏,大氣體面地輸。它讓我們深切體會到,真正的成功不是非此即彼,只要不屈不撓地努力過、齊心協力地拚搏過,就不應被視為失敗者。我們既要為英雄們的榮耀歡呼,也別忘記側耳聆聽失意者的低語。勝固欣然,敗亦從容,這些共同組成了熠熠生輝的奧運精神底色。
  而在聚光燈之外,普通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奧林匹克。即便沒有觀眾,無人喝彩,依然能夠勇敢追夢,超越自我,孜孜以求心中的「金牌」。這便是奧運會這一課,教給我們的人生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