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人在「易」中過一生

《周易》成書於三千餘年前,被列為「五經」之首。它在中國文化史上一直綻放著智慧的光芒,在東方各國和西方世界有其影響及日益受到重視。今日社會,許多人為了生計,為了賺得更多成就,終日勞碌拚搏,卻被許多的高低起跌阻梗,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人們遇到困難,要作出重要決擇時,可以藉著《周易》的啟示,帶領他們走出苦悶、無助、委屈、焦慮的陰霾。
《周易》最有名的哲學命題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的「易」字,主要是變化的意思,它是一部講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變易法則的書,它把陰陽這一對範疇作為它的哲學體系的中心範疇,「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天地與人無不包含一陰一陽的矛盾雙方,「陰陽接而變化起」,「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一切事物無不處在不斷運動變化過程中,整個宇宙是奔流不息,生生無窮地變化著,沒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萬物的無窮變化的根源,不單是來自世界的外部,同時亦在事物的內部,在其固有的一陰一陽的矛盾性,這就是事物變化的內外動因。
依陰陽並存現象,當我們存在於大宇宙的這一邊,則可能有大宇宙的另一邊同時存在,相對共存,又或是宇宙的黑洞就是兩邊的通道,在道家的哲學而言,黑洞就是宇宙的玄關。同樣,我們生存在現有空間,也同時相對存有另一空間,兩者存在方式只是肉身與靈體的分別,現存肉身空間統稱為陽界,非肉身的靈體空間統稱為陰界,以肉身為旣知者屬陽,靈體為未知者屬陰,陰陽兩界往來相通之處,道家哲學專稱為玄關,此處有仙凡之別,生死一線之玄機。仙者,即具有超智慧、能解脫世俗煩腦;凡者,乃指愚昧衆生、終日苦海浮沉。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道路滿布荊棘,難免令人傷痕纍纍,氣餒的人只是不斷的為傷痕增加苦痛,其中有心善者則借文章詩賦以表胸臆,即產生所謂傷痕文學;如遇有精神偏差者則遷怒他人,甚致枉殺無辜,愚昧加殺孽,眾生惶惶不可終日。與此相反的,卻有人以傷痕為人生路上標記,回顧的不是傷痕的苦痛,而是體會過程中傷痛所遺留下的痕跡, 把痕跡作為事象,事象化為卦象,參悟箇中玄機,從而獲得另外啓發,不會因倒下而從此倒下,卻從中了悟玄關竅門,最後作出成功抉擇。俗語說何處倒下,便從何處翻身。禪門之道,若是從傷痛之處而來,便從傷痛之處而往,以無懼精進慧劍,披荊斬棘,一心不亂,自當豁然開朗,回復清靜,道家昔日以此為不傳之秘,因為「認識玄關非等閒,千教不敢亂傳宣」。禪機藏易,易帶禪音。
《周易》之博大精微處,不單在於占卜風水,同時在於其義理,能點化世道人心,孔夫子開啓儒家思想,反對怪力亂神,實在是宏揚易學宗旨。《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兩卦始,以「未濟」卦終,再以「亁卦」復始,生生不息,指出世事循環不絕,柳暗花明,一切玄關法門,盡在一念之間。研易之道,旨在破釋陰陽生死之妙,處變不驚。「行到水盡處,坐看雲起時」。
上文解說一個人在「易」中過的一生,用卦象來說人生:由坤卦變為乾卦,再回歸變為坤卦。世事循環不絕,柳暗花明,現簡說其義理:
坤,六爻全為陰爻;即為母,為一切能包容、忍讓的物質屬性。受精卵子在母體渡過十個月,由單細胞變成胎兒;中國人對自然法則中的柔順原則就予以高度的重視,認為事物發展的剛與柔是相輔相承的。
滿一歲至三歲,復,地內有雷,意味著雷聲一震,大地鬆動,萬物萌生。復,有復興和回歸之意,是事物新生的轉折點。
四歲到五歲,臨,澤上有地, 《象辭》曰:「甘臨...咎不長也。」意即居高臨下,靠甜言蜜語去督導。小孩語言、認知能力開始發展 
,懂得運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應以輕鬆、隨便的甜言蜜語去取悅、討好小孩。
六歲到八歲,泰,乾下坤上,地氣上升,乾氣下降,互相交合,順暢通達,天地化生萬物之機宜。兒童心智上開始獨立,身心已逐步發展完善,是泰卦的現象。
九歲到十歲,大壯,上震下乾,外柔內剛,能夠節制,不使其過當。壯大也應當量力,不可以妄動。壯大,同樣的不可能恆久持續,當顯露衰退的跡象時,應有自知之明,是冷靜的時期。
十一歲到十三歲,夬,乾下兌上,為大地江湖河水因陽剛氣盛而蒸發上升於天,隨即化為大雨傾注而下之表像。兒童期完結,青春期開始,是一個非常動態、變化很大的時期,已開始自己的是非判決。
十四歲到十六歲,乾,六爻全為陽爻。此時純陽既備,微陰未萌,精氣充實,已積蓄了強大的力量,力量之強大或可隨心所欲。
十七到二十四歲,垢,乾上巽下。這一卦,與夬卦是形象相反的「綜卦」;夬卦是切離,姤卦是相遇。「序卦傳」說:「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意思是決去之後一定會有遇合,所以夬卦之後接著是姤卦,姤是相遇的意思,是成敗的關鍵。應有防人之心,但不可有害人之心。
二十五到三十二歲,遁,艮下乾上,為天下有山之表像,象徵著適當時要忍讓退避。人的一生面對現實生活中,如果時運不濟或情勢逆轉時,整個大環境已不利己時,就應退避沈潛待復。
三十三到四十歲,否,坤下乾上,為天在地上之表像。天在極高之處,地在極低之處,天地陰陽之間因而不能互相交合,所以身體健康開始出現倒退,各種疾病將接踵而來。
四十一到四十八歲,觀,坤下巽上,為風吹拂於地上而遍及萬物之表像,象徵瞻仰。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已有正確認識,能夠提出有關人生策略和政治道德的精闢見解,懂得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四十九到五十六歲,剝,坤下艮上,好比高山受侵蝕而風化,逐漸接近於地面之表像,因而象徵剝落;地位已居在上的人,應當加強基礎,使它更加厚實,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其地位,使其免於衰敗。
五十七到六十四歲,坤,六爻全為陰爻。完成一個循環,回歸大地。
從上述解說人在「易」中過的一生,可理解到《周易》思想同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周易》本身並不是專講自然科學的著作,可是它的確為古代科學家提供了研究自然、認識自然的思想法門。

1 則留言:

  1. 周易「觀象玩辭」、「觀變玩占」。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