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 星期五

讀書有用嗎?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自幼受父母薰陶,「唔讀好D書聽乞食!」最終因怕做乞兒,入到大學讀書,冇令父母擔心;做教師要教學生讀書,有錢養妻活兒,不用乞食。但究竟讀書真的是有甚麼用?當年沒有深思。

       好像每個人或許問過自己同樣問題:讀書有甚麼用?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關鍵在於你如何定義「有用」。
  對這一代的「怪獸家長」而言,他們要求短期內達到看得見的效果。看得見,最直接就是成績、證書或獎項。不管是學音樂學美術,練游水練田徑,都是為了在比賽上超越對手,然後憑這些成績考入名校,就算考不上,起碼是寫得出來的履歷,這才叫「有用」。
  但當怪獸家長愈來愈多,都把孩子送去「增值」,這些「有用」的活動就失去了價值。就像五十年前大學畢業生很吃香,因為市場上沒幾個人讀過大學,現在大學畢業或鋼琴八級滿街都是,根本「拿不出手」。從前的精英,如今只是「無用」的陪跑者
  你以為有用的履歷,一張看得見的證書或獎狀,遠遠比不上看不見的智慧和領悟,這些量度不到的東西,才讓你的孩子更突出,更能活出自己的價值。
  學琴不是為了考級,而是陶冶性情和培養審美;練田徑不是為了獎牌,而是強身健體和鍛煉意志。
  回到原來的問題:讀書有用嗎?
  如果讀書之用只在書本上的知識,成績好的學生應該更「有用」,不及格的同學注定一生都失敗,但我們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讀書學的應該是課文以外的東西,數理化是邏輯推理,文史哲是辨是非審美醜,這些東西才能區分開拿着同一張畢業證書的每個人。
  曾經,政府宣傳片有名言:「求學不是求分數」,卻沒告訴我們求甚麼。今天假如有記者問楊局長,你猜他會怎樣回應?

 早前寫過片言隻語,《一命、二連、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和《讀書》,其實都是有異曲同工之處。引述如下:

 …為善須得窮理,那便關乎讀書。古人談讀書,並非強調學歷,而是說要讀聖賢書。五讀書,便關乎通達明理。書是文字的盛器, 文字記錄發生了的事,或者是記載作者發見了的思想和言語,所以, 讀書其中一項重要的思想活動,便是以史為鑑。歷史上, 各行各業都有一些精英之士,能將他們的智慧, 出口成文,留給後世盈千累萬的金句箴言,讓我們不時咀嚼回味,仍覺齒頰留香。... 

 …讀書之可以增加我們思想之深度,這可以讀者與著者之心靈之鏡之光明,互相滲透,則光之強度增加,來作比喻。但最好是以不同凹凸之度的鏡子互相反映,則可看見我們原看不見之事物作比喻。我們都知道,顯微鏡與望遠鏡之所以能使人看見更細微更深遠之事物,乃由於利用凹凸鏡之互相重疊,乃能使光線深入事物內部,將事物內部之情形,清楚的反映出來,為我們所見。但是我們常不知讀書正是使我們心靈自身化為重疊凹凸鏡之一,而使我們之聰明智慧的光輝,能照察到更細微更深遠的自然宇宙人生社會之事物與真理者,由此才培養出我們思想之深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