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詩經 -- 關雎, 陟岵


   我國第一部好詩的總集,原稱《詩》,又稱《詩三百》,收錄從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共311首詩(其中六首僅存篇目)。《詩》在西漢時候被奉為儒家經典,開始叫做《詩經》。

  《詩經》的內容分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即國風,地方樂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國風,共160首。雅,包括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歌,共105首。頌,包括周頌、魯頌、商頌,共40首,是廟堂祭祀頌德的舞樂。本人最喜歡的《詩經》,要算是《關雎》: 它是《國風.周南》的第一篇,是一首戀曲,表達對女子的愛慕,並渴望永結伴侶。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伴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其次喜歡的,要算是《陟岵》,它是《國風.魏風》七首詩中的第四首。詩前有幾句話,叫《詩序》,交代了詩的主旨和寫作背景:“《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父母兄弟離散,而作是詩也。”意思就是說,一個孝子在行役的時候,想念起父母。由於魏國細小,處於幾個大國之間,經常受到壓迫侵略,又被大國所差遣。詩人被徵召服役,與父母兄弟離散,有感而作這首詩。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全首詩共分三章,每章的結構相同,當中只換了幾個字。這種叫做“重章疊句”式的手法,在《詩經》是常見的。

  詩的首章頭兩句:“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寫征人登上草木繁茂的高山,向老父所在的故鄉眺望。征人的心情是沉重的,離鄉日久,有家歸不得,想起在家時父親的教誨。忽然間,彷彿聽到父親的聲音:“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征人的父親一聲嗟歎,充滿掛念兒子之情,他理解兒子在遠方服役,早晚操勞沒法好好休息;但國家既有需要,也就無話可說,只有寄語兒子保重身體,並盼望早些回家,不要在戰場滯留!詩人沒有寫父親的個性,但父親的愛子之情,在他的說話中已充分表現出來。

  詩的第二章,“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征人攀上草木不生的高山,向母親所在的故鄉眺望。這時,征人的心更加沉重了,想起母親往日對自己的關懷愛惜,忽然間,彷彿聽到母親的聲音:“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母親因記掛小兒子而嗟歎,心疼他在遠方服役,早晚辛勞沒法好好睡覺,希望他小心保重身體,盼望早些回家,不要將娘親棄下!本章寫征人想念的人物,由父親轉到母親,母親的說話,也都是征人自己想像的,但從他想像母親的語調中,作為子女的我,可以感受母子之情是多麼親厚。

  詩的最後一章,“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征人登上高低起伏的山崗,向長兄所在的故鄉眺望。詩人想到兄弟同心,在故鄉互敬互愛的情境。忽然間,彷彿聽到長兄的聲音:“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長兄歎息小弟在遠方服役,勸勉他早晚必定與部伍偕行,不要離隊,小心保重身體,並盼望早些回家,不要戰死沙場!詩中沒有交代長兄為什麼不需服役,也許是由於父母俱年老,兩兄弟只被選一人,也許是長兄服役而歸,小弟又接著出發。長兄瞭解部伍偕行的重要,既是軍紀,也是安全所繫。“猶來無死”四字,感情直率而無所隱,也道盡征人服役在外,客死異鄉的悲哀。

  通篇三章,迴環往復。詩中不直接敘述征人思歸,而專寫家人對己的思念掛牽。這種從對方設筆,以家人思念自己來寫自己思念家人,以不言自己的思念表達出極為思念的手法,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詩中明寫老父、老母以及長兄對征人困頓境遇的同情和焦慮,暗中訴說服役在外、日夜奔波的異常勞苦,字裏行間委婉地流露征人厭戰,極想回家的愁懷怨氣,這可謂欲隱而顯,欲淡而濃,直可撼動我們的心魄。加上章法的複遝迴環,倍增本詩的沉鬱淒切,讀起來,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憂傷難遣的情懷。清代方玉潤(1811-1883)《詩經原始》評本詩:“筆以曲而愈達,情以婉而愈深。”當我們一讀再讀三讀這首詩,便會愈加感受詩人的情致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