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

中美矛盾與戰略

  上文《中美經貿》談及兩國經濟與貿易的關係,今日論及其矛盾與中國的戰略。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矛盾是甚麼?中美的矛盾應排在第一位,用辯證法或矛盾論的術語,中美矛盾是世界的「主要矛盾」,其他矛盾都受此影響,為何兩國有矛盾? 

  從美國的觀點看,她做慣了一哥,亦自封為世界警察或武林盟主,要事事領先,人人都聽她號令行事。在科技上、軍事上、經濟上、外交上,她都不能容忍有國家能超越她,若有,她會深度感到不安,必欲把潛在的挑戰者打倒而後快。從前對日本是這樣,對蘇聯也是這樣。   從中國的角度看,情況卻不一樣。中國歷史上只有稱霸中原,並沒有爭霸世界的紀錄,鄭和的船隊這麼超越時代,中國也未有想過要征服並霸佔別人的土地。不過,中國的經濟、科技及軍事上近四十年的進步又是勢不可擋,但中國只是想當富國,而且是有足夠實力保護自己利益的富國。貿易是達此目的的途徑,與外國打生打死則不符中國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並非普通的宣傳口號,它如實地反映中國國策及利益之所在。


  雖然中國並無爭霸之心,只是按照自己的步伐不斷進步,但這樣自然而然會使美國在愈來愈多的領域感到一哥地位不保或快將不保。那麼,美國可否又乾脆又欺又哄,把西方的盟友拉在一起,與中國脫鈎或視中國為敵?這樣做有兩個不良惡果:
  第一,全球的經濟利益,尤其是美國的經濟利益立時受到嚴重損害。美國整個國家基本上入不敷支(所以出現貿易赤字),要靠印鈔來勉強撑着場面,若中美分成兩大敵對陣營,全球對美元的需求立時下跌,美元霸權帶來的利益亦會減損。更何況,美國印了這麼多鈔票而未有極為嚴重的通脹,相當大程度地倚靠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到美國的商場百貨公司一看便知美國一旦失去中國商品,人民是否能生活下去?
  第二,中美兩國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據說若世界不大幅減少碳排放,到了本世紀末,地球已不宜居住,到時死掉多少人,不得而知,但有人估計會死得七七八八。要防止如此惡劣局面,世界各國,尤其是碳排放大國,必須互相合作,限制碳排放。但這裏涉及一個「二囚困局」式的難題,中美若是敵國,雙方都會這樣想:我要減慢經濟發展才能減少碳排放,為何要我減少?最好是你去減碳,使到地球環境能維持,我則不減碳,繼續發展。兩國都這樣想則大家都不會減碳,解決之道只能是互相合作。
  由此可見,中美本來有對立的原因,但她們又不得不合作,否則全國人民亡無日矣!她們脫不了鈎,矛盾便更形尖銳,怎辦?
  美國方面似乎沒有靈丹妙藥,她用的方法是蠻幹,貿易戰、科技戰、宣傳戰等等一招接一招,但細看中國的發展,根本沒有被動到分毫,經濟、科技與軍事力量繼續增長。美國並非是處理矛盾的優等生,也沒有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所說的智慧。

  中共的治國思想脫胎自中國古代的智慧及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古已有之的《孫子》與《老子》都是充滿對矛盾認知極深的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的著作都是辯證法的經典。讀讀毛的《矛盾論》及抗日戰略的一系列文章對分析當今國策大有用處。
  毛根據他矛盾論的方法推導出,在戰略上要藐視日本侵略者,但戰術上卻要重視他們,亦即明白他們為何在大局上是要走下坡,只是紙老虎,但要加快他們的滅亡,卻要小心應戰。我估計這可能是當今中國應對美國的基本態度。
  在具體戰略上,中國的方法可能來自毛的《論持久戰》。美國強中國弱,但美在走下坡,中國在冒升,時間在中國一方,所以美國有如當年的日本,急於要挑目中國怒火,以便決戰(不一定是軍事上的),但中國卻可好整以暇,不攖鋒芒,集中優勢力量打游擊戰。聯合國大多數國家不支持美國,中國可用鄉村包圍城市的方法把美國弄得面目無法。西方傳媒在西方國家有基礙建設,有話語權,正如當年日本佔領了城市,公路與鐵路,中國也有人才可與美國針鋒相對,但這不是中國選擇的主戰場。
  毛的戰略也包括發展根據地。中國經濟上搞雙循環,又大力發展科技與教育,資金積累也快,便是在強化自己的根據地,有利打持久戰。但同時,中國也在減碳,不以威脅世界,因中國相信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美爭鬥,不得已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