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李小龍

  武打巨星李小龍逝世已經四十九年,而他生前為人熟悉的香港功夫電影有四部半,包括《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和只完成部分武打片段便身故的《死亡遊戲》。雖然是「屈指可數」,但該四部半電影足以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雖然李小龍是「番書仔」,即是在西方國家接受教育的年輕人,但他拍攝的電影卻充滿中國人的武藝精神。他的功夫電影有一個共通點,主要都是對付和懲戒外國的壞蛋。例如他在《猛龍過江》遠赴意大利協助當地被黑幫欺壓的華僑,過程中面對多個敵人都無懼無畏。最後,在古羅馬競技場與外籍高手對決,技術性地將對方擊倒,為眾多被欺侮的同胞吐一口氣。

  數年前參觀《武.藝.人生》展覽,及後香港文化博物館再推出《平凡.不平凡.李小龍》的全新展覽活動。我在第五波疫情前已率先參觀,發現是次展覽除了功夫電影的元素,更多有關李小龍的人生哲理。他精彩的一生,拙作《一代宗師》也曾借助術數,作為其命運之瞳。他的功夫造詣,更於《「寸勁」(one-inch punch)的科學研究》一文表現出來,由此李小龍很明顯文武藝皆備。

  李小龍在鑽研武術的過程當中,加深對自我的認識,亦了解人生的方向。除了服飾、練功器材等展品,展館內設有一個小型的投影劇場,觀眾可以站着觀賞一套長約九分鐘的錄像。高懸半空的投影機在地板投射出如水波浪的影像;環形屏幕播映虛擬的人物形象。序幕標題是「尋找」,只見如萬花筒的影像同時散發千萬個李小龍;次幕是「面對」,李小龍以相同形象作為對手互相搏鬥;最後的標題是「自由」,象徵將自我釋放至無我的境界。末段的字幕總結了李小龍的感思:「我,只是一個抽象的名字,沒有其他意思。」

  展館最後部分有一些模擬藏書,展示李小龍盛年時期不單醉心武學,並且喜愛閱讀,書本種類涵蓋宗教、哲學,以至文學和藝術。世人以往或許只知李小龍是武打巨星,卻原來他也是一位哲學家。

         在數月前有電視演員歐錦棠,在李小龍生辰前後,拍片紀念其偶像:

李小龍生辰特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