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日產美國職棒之神

追逐自己喜愛做的事,定下目標及方向,循序漸進地提升個人能力,將各項可能結合為成功要素,便有機會達到理想,夢想成真。

効力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洛杉磯道奇隊的日本棒球手大谷翔平,從小立下「世界第一」志願,面對任何困難挫折也不氣餒,一直自律、謙虛地調整訓練、比賽規劃,這份對棒球的狂熱,使他今季猶如開啟「神之領域」,創下前無古人紀錄,同時做出50支全壘打、50次盜壘的成就,如今球迷們每場都熱切期待:大谷翔平會打出多少全壘打、會否幸運地拾到他創紀錄的「金球」發一筆橫財?

深受球迷愛戴的大谷翔平並沒因為破紀錄而沾沾自喜,依然保持着謙虛心態,繼續向冠軍目標邁步!

大谷翔平自2018年登陸MLB以來,已贏得無數獎項,包括年度最佳新人、20212023年均以全票當選最有價值球員(MVP)。

右投左打的大谷翔平厲害之處在於,集投手、指定擊球手的能力於一身,他講過為何要朝此目標進發:「投手創造比賽,擊球手決定比賽。」意思是投手投球的一刻,棒球比賽才正式開始;擊球手肩負決定比賽最後勝負的關鍵。

擁有能投能打的能力,使大谷翔平有着「二刀流」稱號,「二刀流」源出日語,表示雙手持刀發動攻擊的武士劍法,用在棒球上,代表選手同時具有投球與擊球兩項能力。

基因出色

大谷翔平能擁有「二刀流」本領,相信與其出色運動基因有關。他來自運動世家,身高1.82米的父親大谷徹是業餘棒球隊成員,羽毛球手出身的母親大谷加代子身高達1.7米;優良基因使大谷翔平自小已較同齡孩子高大,哥哥大谷龍太身高1.87米,大谷翔平更達1.93米。

除了身形優勢之外,大谷翔平手力驚人,高一投球時速147公里,高三已能投出160公里時速的球,高中3年間合共打出56支全壘打,擊球力度同樣驚人,故早獲青睞;在2012年選擇先在日職棒發展,加盟太平洋聯盟的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向「二刀流」進發。

曾効力日本火腿鬥士隊的藝人杉谷拳士,早前接受富士電視台節目訪問,講述與大谷翔平受訓往事:「二刀流真的非常了不起,雖然當時專家都說他無法同時擔任投手和擊球手,但一看到他揮棒,我的想法立刻改變,他甚至短暫擔任過游擊手,那時便知道,他會成為世界上最頂尖選手。」

其實,大谷翔平的成功,除了先天條件優勝之外,後天努力很重要,堅毅鬥志更是成功關鍵,他曾說:「『撞牆』的話,我就會更努力去嘗試,用盡一切力量去跨越這道牆!」他在2018年入大聯盟初期,表現不似預期,可是他正視問題,嘗試調整擊球時的動作幅度,不斷自我反省就是他能逐步提升的關鍵。即使比賽勝出,他仍會回顧細節,精益求精。

大谷翔平總是向着目標勇往直前,他早有良好規劃,運用了「九宮格目標達成法」,從一個大的核心主題,衍生出8項基礎思考,然後在每個基礎思考,再延伸出8項實踐思考。他高中時立下宏願:「成為8大球團第一指定新人」,要達成願望,鍛煉體格與控球技巧、訓練心志與球速,以及運氣缺一不可,而大谷翔平還具備一個特別條件,就是品格良好。好品格包含有禮貌、體貼、懂得感恩、感性及可信賴等質素。美國傳媒時有報道,大谷翔平在球場「執垃圾」,這種親民形象,使他贏得廣大球迷喜愛,而他臉上總掛着親切笑容。

日睡10小時

大谷翔平在MLB取得成功,訓練、生活日程自然成為焦點;原來他平均每天睡1012小時,即使與日本前籃球員田中真美子結婚後,依然保持這種生活模式。「我一直保持比較充足睡眠,大概睡10小時,我會起床吃飯,然後繼續睡。」由於他平每天肌肉訓練時間長達6小時,充足睡眠可紓緩疲勞和提升訓練效率。

對於睡眠質素及裝備,大谷翔平同樣重視,多年前向日本寢具公司訂製床墊和枕頭,以儀器完整量度他的肌肉量、筋骨結構等,在睡眠時更會穿戴心率監測器,追蹤他的睡眠時數、品質,幫助提升休息質素。

不過,大谷翔平坦言已有失眠情況:「如果作為投手投出一場好球,可能會有一些睡不着的日子。」

經濟效益驚人 

大谷翔平曾入選美國《時代》雜誌的百大風雲人物,今季轉投洛杉磯道奇隊,不斷刷新紀錄,除了成為史上第一人,做出「50支全壘打、50次盜壘」佳績,更成功完成單季56次盜壘,追平日本棒球傳奇人物鈴木一朗在2001年所創紀錄。

如今大谷翔平每打一場比賽都有機會刷新紀錄,而入場球迷隨時有機會發達!

大谷翔平形象健康,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估算,大谷翔平加盟道奇後,帶來的經濟效益約5516萬(美元.下同)。

道奇隊洞悉商機,竟然想到出售大谷翔平踩過的泥土,包括開幕戰的泥土,每款限量50套,更配上大谷翔平照片及雷射防偽標籤,最高售價為149元;有網民驚呼:「原來我現在連泥土都買不起」、「有朝一日連球場空氣都發售也不意外」。

大谷翔平今季第50支全壘打的棒球,因代表MLB史上首個「50支全壘打、50次盜壘」紀錄,極具價值。

雖然ESPN報道,該棒球的擁有權仍在訴訟階段,但法官裁定不影響美國知名體育紀念品拍賣行「高丁」(Goldin Auctions),把該棒球放在網上讓公眾競投(即日至1016日),底價50萬元,109日前,直接購入價為450萬元。

蒸魚論

我喜歡吃海鮮,尤其清蒸海魚,由老鼠斑、芝麻斑、石崇、烏頭到馬友(一定要海馬友),可謂無魚不歡。屯門三聖邨南記、西貢市中心全記、白沙灣金九記、布袋澳海鮮島以至鯉魚門快樂等,累積花了多少錢根本無從估計。當然,因為我喜歡品嘗蒸魚,閒時亦會親自下廚,怎樣辟腥、拿捏蒸八分鐘還是十二分鐘,總算略有心得,所以聽到書友仔陳子政(習慣稱他TC)的蒸魚論,我笑了,會心微笑。
TC是資深銀行家兼東亞銀行高級顧問,認識他時我們仍是中學生,中五畢業後各奔前程;他在一九八零年加入花旗並在二零零七年離開,由見習做起,派駐過日本,亦臨危受命出任過行長,屬於「紅褲仔」由低做起,所以他待人接物特別有技巧,是香港極具份量的銀行家之一。TC與其他銀行家一樣,說話一針見血不轉彎抹角,所以建議大家細閱他最近的訪問,其中蒸魚與涼瓜牛肉的比喻,真是一絕,我在群組中第一個讚他。👍
TC在訪問中以「蒸魚」道出香港的世一:「全世界無一個地方蒸魚夠香港蒸得好,無論深圳、珠海或其他內地城市,東南亞更不用說,無一個地方蒸得叻過香港,中外食客一試難忘。我哋(香港)精神應該要好似『蒸魚』咁,做全世界最叻嘅一瓣,簡簡單單,唔好搞咁多嘢。」的確,菲律賓、泰國及印尼等國家,雖然漁業盛行,偏偏精於蒸魚的人不多,唯獨香港人識食。
不要小看短短十分鐘的蒸魚,由劏魚、去內臟、去魚鰾,以至洗乾淨魚血、辟魚腥,每個步驟不能馬虎。好了,劏好的魚不能放回冰箱,蒸魚時如何加葱,用筷子或匙羹等分隔魚和碟,讓蒸氣熱力走遍魚身,蒸至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熟,再利用滾油補足讓其熟透,通通都是學問。
TC以蒸魚比喻香港優勢,非常同意,亦只有喜歡吃魚、懂得蒸魚者,才明白香港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並非靠任何地方的關照,而是對每項細節、每個步驟的堅持與重視,而這種堅持接近偏執。試想想,蒸一條逾千元的海斑,往往因為蒸煮過程多了一分鐘,魚肉過熟收緊而通通浪費掉。關於蒸魚與涼瓜牛肉,相信大家已明白,看似簡單的石斑蒸煮,其實一環扣一環,每個步驟均不容有失,才成就到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只要略懂廚藝,要參透TC「蒸魚論」的真正含意並不困難,第一次聽到或會臉帶不屑,怎能用蒸魚形容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只有明白中國文化,或與我一樣有一定人生歷練,才會明白TC箇中心思,小弟不才,妄為汝等解讀。
中國民以食為天,是故上古文人賢哲不時利用食物帶出哲理,既有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當然,要數最經典亦是本文章主角,自然是老子《道德經》中的「治大國,若烹小鮮」。訕笑陳子政「蒸魚論」之前,不妨先讀一讀《道德經》。
關於老子的「烹小鮮」,過去有不少解讀,但總的來說就是要當權者避免擾民。我偏好東漢《老子河上公章句》的解讀:「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治身煩則精散。」意思是烹煮體積較小的魚,毋須挖魚腸、去魚鱗或攪動,避免小魚碎爛不堪;換轉成管理國家,意指法令煩苛,則容易生亂,管理自身煩苛,則容易精神散渙。
老子從烹煮小魚,意識到統治者的施政,當以不擾民為最高原則,避免朝令夕改,配合老子主張清靜無為、以簡馭繁的治國之道。TC接受訪問時,還怕大家未讀過《道德經》,甚至直接建議有識之士「不如講少啲,拉少啲人」。他認為,政府積極對外說好香港故事的效果會事倍功半,因為「無論做乜嘢都會畀地緣政治影響冚晒」,與其說好香港故事,不如少干預,以扭轉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形象受損的乾坤。
再以蒸魚為例,如果蒸煮時經常揭蓋,三時五刻干預干擾,蒸氣外洩,又怎能把魚蒸好?TC的建議,相信同樣是不少金融圈人的心底話。至於他最後以涼瓜炒牛肉預測未來,希望他真的估中!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中秋夜的回憶

  菱角堆放在塑膠籃裏,在街市菜檔擺賣,黑殼在朝陽裏微微有光澤,猶帶池塘濡濕水氣。當下一喜,近年來罕見菱角。前行另一檔,見小小的芋頭偎在藤籃子裏,褐色表皮上有幼幼的絲。菱角芋頭相約似的同時出現。

  那年頭那唐樓的天台,中秋夜母親拜月亮,一張木櫈放在當天的地方,那兒舉頭望見月兒。托盤架櫈子上,供奉了小香爐、月餅、生果、菱角和芋頭,拜神時孩子只盯緊美食,任中秋月色於樓外溶溶。一待撤下,主婦都任由孩子抓一把菱角跟一二芋頭,至於月餅實在太矜貴,當然不許動。

  芋頭皮小塊小塊撕開,表皮毫不吸引,甚至有時弄得指頭皮膚微癢,其肉卻白中暈了淡紫,咬之,肉質厚實,澱粉豐富,能飽肚。粗拙的芋頭,不止實而不華,還很有色澤美。芋頭蒸熟後,在沒有冰箱的日子,可以放三四天而不變味,耐得起暑熱,透出堅韌的個性。

  吃菱角可費勁極了,菱角水生,其色黑中帶暗紅,殼極堅硬,左右有對稱的鈎,鈎內彎,非常尖銳,簡直是一件兵器,凌空投擲,厲害得足可傷人。然而孩子嘴饞,不惜攻堅,就從廚房挪來砧板,放地上,用槌子敲碎,當時竟不懂得用報紙包着才動槌。硬殼常常飛起,殼裏有肉,當然不捨得丟棄,忙忙撿起,也不嫌骯髒,再捶幾下。終於硬殼粉碎,爆出有一層褐色薄衣的肉。不親眼看見,很難想像到黑殼裏頭的肉質竟然奇異地細白,白得勝於霜雪,質感則硬中帶粉。堅果中菱角味道實在好吃,所以孩子接力地接過槌子,用力捶去。敲敲打打,費盡功夫,才把菱角粒連碎了的粉末塞進嘴裏。席地而坐,吃完再捶,饒有生活情趣。

  值得一提,現在少有年輕人知道,菱角除了吃之外,其實還能製成「菱角車」,可以成為玩具。製作「菱角車」需菱角、細線、竹棒,輔以螺絲刀、美工刀、鋸子和砂子,再加上耐心和一雙巧手,便能在二十分鐘左右製成一個「菱角車」。首先處理菱角,儘量挑選底部比較對稱和平整的菱角,這樣的菱角做起來結構更加穩固、轉動起來更加暢順。

  為了讓「菱角車」更耐保存,菱角一般要煮熟曬乾,這樣能使這件帶著中秋情味的小玩具可供玩耍半年以上。用螺絲刀插入菱角上方的小孔中,用力將其上下兩個小孔鑽通。曬乾後的菱角肉變得幹硬,因此鑽通的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力氣和耐性。連續處理完兩個菱角後,便可輕鬆將菱角插入圓竹棒固定。之後將菱角從中間鋸開,留下半個菱角,再將這半個菱角裡的肉挑出,取其空殼,將其相對著兩個菱角,串在竹棒最下邊。

  最後一步,取大概1米長的細線對疊,沉下心來將線條穿過中空的半菱角殼,在竹簽上綁結固定,再將另一端線頭綁在另一根細短竹簽上,把繩子調整好,細短竹簽放中間,這樣就能宣告一個「菱角車」成品大功告成。

  我對中秋的回憶,除了燈籠拿在手裏,蠟燭晃晃然散着一焰光芒,還有托盤裏菱角芋頭的美味。《食菱》詩云:「烏菱不值錢」,由於菱角是一年生水生浮葉植物,一株幼苗可結花朵八至十,每朵花又結出八到十二個菱角,池塘菱角處處,隨手就一大把拔出來,產量多則取價廉。

  菱角芋頭好吃,「菱角車」好玩,孩子渡過快樂的中秋夜。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Jon Bon Jovi

 以救人者命名

2021年,田納西州有1219人死於自殺,比率較美國全國平均高出25%,新冠疫情期間,州政府6700次上門處理自殘事件,2200人需要留醫治理;更糟糕的是,1014歲以及2034歲,是自殺的高危人群。

John Seigenthaler行人橋的名字也與自殺事件有關。60年前,一名叫John Seigenthaler的記者,阻止了一名準備跳橋的男子,獲得當地政府嘉許,並把Shelby Avenue行人橋,易名為John Seigenthaler行人橋。

1964John救了一名企跳男,巧合地,2024年輪到Jon拯救了企跳女。由於Jon的低調,當地警方並未嘉許,僅借機會呼籲市民:「救人一命,人人有責。」John Seigenthaler的座右銘很簡單:Give to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the best will come back to you.

正所謂行善積德,福有攸歸。Jon Bon Jovi出道以來甚少行差踏錯,十分重視樂隊形象,最佳拍檔Richie Sambora酗酒失場,他將對方驅逐出隊。希望好人有好報,Jon的聲帶盡快恢復,那樣就能繼續透過音樂,讓人們積極向上。

低調英雄

美國搖滾樂隊Bon Jovi1984年推出首張大碟Runaway一炮而紅,主音Jon Bon JoviRock友好男人形象,成為樂壇長青樹。

40年過去,Jon上周二拍攝新MV The People's House時,挽救在橋上企跳的女士,再次成為樂迷的英雄。

事發地點是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John Seigenthaler行人橋,這道橋的名字與一名記者有關,同樣是救人一命的驚心故事。當時Jon正和助手在橋上走着,攝製隊在旁拍攝;突然間,不遠處一名穿藍衣的女士,站在欄杆外,雙手向後捉着欄河,似乎在掙扎是否一躍而下。

Jon和助手見狀慢慢走近,女助手在前,Jon在後;先停在5米外打招呼,確定對方情緒穩定,再行近幾步。Jon向對方揮手,對方轉頭揚手回應。雙方開始聊起來,過一陣Jon拍其肩膀安撫,最後企跳女爬回欄杆內,兩人擁抱在一起。救人過程,被大橋的閉路電視拍下。

行善做實事

Jon事後對善舉隻字不提,既出於尊重女事主私隱,亦貫徹其低調行善原則。2006年,Jon Bon Jovi Soul Foundation成立,在美國12個州提供逾700個宿位;老家新澤西州則有3JBJ Soul Kitchen,為無家可歸者或年輕人提供膳食,費用「隨意」,Jon也常在店裏幫忙。

2024年,是Jon重新出發的一年,除了串流平台推出樂隊自傳式電影,這位主音雖然聲帶問題未解決,6月仍推出第16張大碟Forever。現年62歲的Jon因聲帶受損,2022年接受過手術,至今仍在康復中,未能再開巡迴演唱會。「世上無奇蹟,我在等待該死的綠燈。我一晚可以唱兩個半小時,但一周表演4晚?不可能!」

如今樂迷只能透過唱片,欣賞Jon的情歌與激勵歌。別人或覺得他是人生贏家,卻不會知道「失聲」歌手有多沮喪。「紀律,就是記得自己的初心!」Jon經常在社交平台發放「正能量」,既想激勵粉絲積極面對生活,亦勉勵自己為復出舞台努力。

回想40年前還是一名無名小卒的自己,Jon坦言當時不敢想像2000年是何模樣。「二十多歲的我,2000年的概念就像科幻小說,不知道屆時還有沒有人類。當時,我想過到了38歲,還有沒有唱片公司願意簽我?自己會不會成家立室?諸如此類……就是沒想過2024年和40周年。其實,誰會去想這些事情呢?」Jon說。

決不裝年輕

或許明天難以預測,但只要把握好今天,就有機會改變明天。Jon很多歌曲都唱出困境,卻鼓勵人們堅強,比如Keep the Faith等,當年他和寂寂無聞的樂隊Bon Jovi,也在苦惱如何把錄音帶送到電台唱片騎師手中,好讓全世界聽到自己的音樂作品。

「未來是光明的,只是沒人知道前面的路會如何而已。1983年,我來到一家新開的電台,幸好剛成立沒有接待員,我直接走到錄音室外,DJ以食指貼住嘴唇要我肅靜,然後走出來問我找誰?我說想讓他聽首新歌。不久,他走出來說:『這一首歌會很紅!』我說:『我知啊!』」Jon回憶說。

Bon Jovi從第一張大碟起,合共賣出1.3億張唱片,成為傳奇搖滾樂隊。很多巨星受不了年華老去,Jon卻不會強調「年年25歲」,「我的人生目標是不斷進步,而不是當自己35歲,還刻意打扮得像25歲。我25歲時會做25歲該做的事;到62歲還裝年輕,大概會倒大家胃口吧?」

在四名子女面前,Jon也不擺老,談到與孩子相處之道時,他說:「我只是他們的伴侶,不會左右他們的前路。其實,你回想自己二十多歲時,會不會聽大人的話?所以,何必浪費口水呢?做好他們的後盾就足夠了!他們在鎂光燈下長大,我希望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

參考 FOX NEWS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九死一生、九牛一毛與九九八十一

清朝學者汪中在《釋三九》中曰:「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三表示多,九表示極多。三、九有時是實數,如《楚辭.九章》有實數九篇;有時是虛數,如「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即俗語所謂「久病成醫」,何須真的斷臂九次?又如《楚辭》中「雖九死其猶未悔」,人不可能死九次,成語「九死一生」意思是極危險,並非真的幾乎死了九次!為惡若超過九次,便罪無可恕,即所謂「十惡不赦」。

《孫子兵法.軍形篇》有云:「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此語的九字亦是虛數,指善守者隱蔽至敵人難以察覺,有如在地底深處;善攻者如從天而降的天兵天將。墨子為了打消公輸般發動戰爭,「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墨子九拒九攻,消弭了一場戰爭,當然是虛數。

《論語.憲問》篇載,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齊桓公曾召集諸侯會盟十多次,但實有多少次,各史家記載都不同,有多於九次,亦有少於九次,故孔子說的「九合」,只言其極多,並非實數。

成語「九牛一毛」出自《史記》:「若九牛之亡(失去)一毛」。司馬遷在《報任安書》寫道:「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形容他被閹後,心靈受之苦痛,恍如肚中的腸每日打結九次,在家若有所失,出外不知往何處去,想到自己受此屈辱,渾身出汗濕了整件上衣。司馬遷回心一想,即堅決不「深藏於岩穴」,反為要挺直腰骨做人!

最後談到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

為什麼是九九八十一難呢?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修成正果?而不是七七四十九難,或是八八六十四難呢?

記得佛教有這樣的說法七七渡劫,八八得道,九九歸一。吳承恩可能是借鑑佛教的說教來寫《西遊記》的。我的理解就像那個三部曲,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層次不一樣罷了。

那麼,九九歸一在佛教中又有何意義呢?

所謂九九歸一,一種說明是「歸根到底」,一種說明是「繞了不少圈子,最後又還了原」。但這些說明只是對成語本身意義的一種狹義的、單純的懂得,並沒有真正詮釋其深入的內涵。

其實,「九九歸一」雖然指的是「周而復始」或「歸根到底」,但不是原地輪迴,而是由起點到終點、由終點再到新的起點......,這樣輪迴去復,以至無限,螺旋式前進和發展的活動歷程。它體現了人類對一切事物發展認識的辨證唯物論的哲學思想。

你說這事也怪了,觀音是親眼看了取經行程記錄,才發現少了一難的,孫悟空又沒看過記錄,他怎麼知道唐僧「九九之數未完」?這只能歸結為他頭腦靈活、加上理解上司心意的水平高了。真是翻雲是如來,覆雨是觀音;經過取經路上十幾年的鍛鍊,悟空已經深通天庭政治之道,認識到即使出現意外,也是安排好了的,就是「定數」。

定數是什麼,就是佛祖的意志,就是組織的意志。要明白,該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順勢而為就行了。

從履卦看俄烏戰爭會否爆發核戰?

  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始於2022224日,當時全世界都認為俄羅斯大概只需3個月時間就可以戰勝,然而戰事持續至今已27個月,並且在可見的未來仍沒有停火跡象。

  這場戰爭,俄烏雙方都在打消耗戰。俄羅斯2020年軍費預算僅617億美元,去年已大幅增加,超過1000億美元。烏克蘭固然在軍事上或財政上都無法抗衡俄羅斯,但戰事開始以來,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已達1600億美元,其中軍事援助達750億美元,以美國的援助最多,達1130億美元,佔了七成。

  所以這場戰爭,與其說是俄烏之戰,不如說是俄美之戰,美國是找了烏克蘭做代理人。隨著近月美國及歐洲多國放寬烏克蘭使用援助武器襲擊俄羅斯,俄烏戰爭會否升級甚至引發核戰,已備受關注。

  據統計,迄今已有13個西方國家允許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襲擊俄羅斯。另一方面,美國已運送ATACMS(Army Tactical Missile System),即陸軍戰術遠程導彈至烏克蘭,但何時批准烏克蘭使用仍在考慮中。

  而最矚目的,則是英國已於去年5月運送了「風暴陰影」導彈至烏克蘭。這款遠程巡航導彈,是從空中軍機發射,可以擊中250公里以外的目標。它由英國、法國及意大利合資製造,在研發和製造過程使用了美國零部件。每枚導彈價值100萬美元,能夠摧毀俄羅斯軍事基礎設施以及武器儲存庫。

  俄羅斯的普京已揚言,若烏克蘭使用遠程導彈,俄羅斯必還以顏色。而今日的核戰,已與昔日不同。在二次大戰期間,在日本廣島造成近15萬人死亡的原子彈,所釋放的能量約等於1.5萬噸TNT烈性炸藥,而現在的核彈頭釋放能量可以超過100萬噸烈性炸藥。可見若爆發核戰,會是生靈塗炭。

  俄烏會否爆發核戰?不妨以「俄烏」觸機起卦一看。以「俄」為上卦,九劃,除八餘一 ,得乾卦;以「烏」為下卦,十劃,除八餘二 ,得兌卦。上乾下兌,得天澤履卦。履卦的卦辭曰:「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卦 (天澤履),禮、履行,禮節和規矩,如履薄冰。引申如果能夠腳踏實地,則理想可以達到。履原為鞋子的意思,引申為履行,踐履。履也解釋作禮,帛書本卦名即作禮。得此卦者要小心「伴君如伴虎」,凡事依禮而行,一切要照規矩來,否則惹到老虎讓它回頭咬人,恐有災難。吉道在於注意上下、尊卑的分際,不得茍且逾越。卦辭以「履虎尾」釋義,雖然情勢險惡,但若能小心翼翼,而能讓老虎不咬人。

  履卦是上乾下兌,兌為虎,所以卦辭說「履虎尾」,即俗語所謂「老虎尾巴摸不得」。由於老虎是兇猛之獸,以老虎象徵核彈,也甚貼切,而只要不去摸虎尾,老虎就會「不咥人」,即不咬人,但也無必然性,要視乎履卦哪個爻是動爻。

  若動爻是六三,爻辭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領導人要做剛愎自用的武人,雖然眼睛看不清楚,腳步不穩,也要去摸老虎尾巴,難免有災禍。如今且看所卜的動爻是哪一爻。上爻乾來自「俄」字九劃,下爻兌來自「烏」字十劃,總數19劃,爻以六除,餘一,即初爻動,成為履之訟。

  「履」字有四種意義。

其一,履就是鞋,所謂衣履就是衣服與鞋子。卦中初九爻提及「素履」,就是無雜色花紋的鞋子。

其二,履就是禮法,所以《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大意是說國家以禮法定長幼尊卑,高下貴賤,以及規範國民的思想,由此可見履就好比一套禮法的標準。

其三,履是踐踏的意思,用作動詞。以卦辭為例:「履虎尾,不咥人。亨」,是假卦之象以喻人事,說明本卦之主六三爻在九二爻之上,是柔履剛之象,有如踏虎尾於腳下,但有危而無險。

其四,由踐踏義引申,履是實踐,執行的意思。履道,就是具體執行的方案。

  履卦初九曰:「素履,往,無咎」,即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沒有災害。《象辭》說: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處世,是說能獨行其志願。素履言穿著樸素的鞋子出門,引喻為樸素的禮儀,沒有官位與名份的人並不需依照官場禮儀,只要依照自己的禮儀,獨善其身即可。素原意為樸素,白色,形容人的德性很單純。素也可指素位之人,也就是沒有任何官位、身份的人,有點像是民間之隱士(國家層次則像中國、非洲或南美諸國)。此爻喻實踐自己的理想,應一本初衷,不隨波逐流。聯合國選出中立國家成為調解角色,這是必需的。想起《中庸》引孔子之言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所以「素履」是安於現狀,「不願乎其外」是不想節外生枝,符合美國大選在即,暫時按兵不動的想法。但這不表示問題已解決,因履卦初九爻動變成訟卦,手尾很長。訟卦的卦象有何解說?

  訟的上卦為天,下卦為水。天代表剛健,水代表危險。意思是在上者自恃強大,希望憑藉實力制服在下者。目前美俄可以說就是那個在上者。另外,我們可從《易經》卦序獲得啟示。訟卦的前一卦為需卦,卦序傳有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也就是資源的爭奪會引致爭訟,必須等待時機,要有足夠耐心,切勿急進,才能解決問題。訟卦卦辭曰:「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窒」是堵塞,「惕」是恐懼,能化解這場糾紛的,是「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會是誰呢?返回上段提及的素履,即屬中立國家作出調解角色。

  訟卦教我們了解爭訟的起因,並掌握化解的方法。其卦辭曰:「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意思是雖然胸懷誠信,但仍遇上阻礙,產生惕懼。因雙方互信已失,故造成爭訟。可是若能持守中道,知所進退,最終還是吉祥。反之堅持爭訟到底,卻會造成凶險。在爭訟期間,最好能有一位評判,解決紛爭。相反若不懂化解,便會陷入深淵。卦辭清楚說明了面對爭訟時應採取的心態和策略。不過俄烏戰爭涉及歐美大國,要達成和平方案不易。

2024年9月26日 星期四

維持香港獨特性才能招財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月廿六日召開會議專門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提及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並首次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是政治局近年來罕有部署經濟工作,分析指國內經濟復蘇進入第三季度出現明顯放緩,中央因應出現的問題表態調整,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

籲冷靜看待形勢 加力推增量政策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月廿六日主持會議,新華社有別以往在傍晚發稿報道政治局會議,約於1時許報道會議內容。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况和問題;要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落實存量(現有)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促增放貸降利率 調整住房限購政策

針對內地樓市,會議首次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具體包括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盤活存量閒置土地;要回應群眾關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回顧近年政治局會議,去年7月起對房地產的表述停提「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改為「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昨明確提到要「止跌回穩」,業內人士認為是釋放極強政策寬鬆信號,表明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措施穩定樓市,防止市場進一步下滑。

早前有消息指內地消費市場低迷,不單應節月餅銷情較過去冷淡,奢侈品的需求也顯疲弱。更有消息指出有歐洲奢侈品牌正考慮收縮在內地大城市的旗艔艦店的規模。總而言之,內地的消費市場可謂大吹淡風,這股淡風勢將波及香港,使香港已呈向下趨勢的經濟環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即使是內地的宏觀經濟數據,也反映出內地居民的消費力正在下降。根據最新統計數字,內地的貨幣供應M1近月不斷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說,內地居民和企業手頭上的現金和活期存款不斷減少。當我們再看貨幣供應M2的數據,會發現該數據近月雖然增長幅度放緩,但仍然呈上升趨勢,表明內地居民和企業的儲蓄仍在增加。結合兩個數據,我們可以推論即使內地居民仍有金錢在手,他們都會將之成為其儲蓄,以備不時之需,而不是將之放在口袋裏,準備隨時進行消費。這個現象反映出內地居民的消費信心明顯較前低落,對經濟前景亦變得悲觀,否則他們不會選擇增加儲蓄,減少潛在的消費力。

內地居民的消費力對香港消費的影響,相信不用解釋太多,社會大眾自必深有體會。自從疫情退卻,不少香港市民每逢假日便會北上消費,居住於邊境附近地區如新界北或新界西北的居民,更是北上消費的頻率比到市區消費還要多。結果不少社區的消費行業便依賴香港境外的旅客,尤其是內地居民。

不過,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訪港的內地旅客的數目創出了疫情後的新高,證明內地居民仍然熱中來港。只要旅客繼續願意來港,他們多多少少也要在香港消費,因此香港消費市場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握內地居民有限的消費力,盡量因應他們的需要和期望提供貨品和服務。

那麼內地居民期望的是什麼呢?有來港度中秋的內地旅客便道出了他們的心聲。中秋期間港島大坑舉辦盛大的舞火龍活動,有內地旅客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不約而同都說被舞火龍這活動吸引,因內地並沒有這樣的活動,故特地要來看看。同樣的情況也促成了大批內地旅客在賽馬日前往兩個馬場入場觀戰,正因為內地並沒有像香港如此有規模的賽馬活動。

因此,要吸引內地旅客,關鍵是讓他們在香港享受在內地不可能獲得的生活體驗,又或者買到他們在內地買不到的產品。最近一個聲稱是香港知名月餅品牌,卻被發現不單生產地不是香港,就連香港市面也完全買不到,充分證明香港產品在內地居民心目中的地位。可惜,香港的傳統產品,上至街頭小食,下至傳統工藝,又或者糅合中西特色的產品,今天已然買少見少,我們實在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幫助這些具特色的事物繼續在香港傳承,不致因青黃不接而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不僅如此,香港作為曾經被英國長期管治的地方,期間百多年的歷史實在需要特別的保護及展現。香港之所以和內地其他城市不一樣,內地居民之所以能夠在香港擁有不同的生活體驗,某程度都是因為這一段特殊且是香港獨有的歷史。因此,政府和民間實在需要花更多工夫去在今天強調國家安全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背景下,繼續展現英治時期對香港特色的關鍵作用。這個方面可以從剛重新規劃的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以及正重新規劃展覽的香港歷史博物館中得以展現。盼望當局能讓旅客了解這段重要的歷史,否則旅客便失去了全面認識香港特色的機會,無形中削弱了香港的吸引力。

中央提出多項經濟目前面對的問題應對方法,即時帶動港股持續走高。港股表現凌厲;承接政治局的思路,內房股猛升,香港經濟有望持續向好。香港的獨特性是過去多年賴以成功的基礎和關鍵,因此不單是為了吸引遊客,任何的公共政策都必須以維護此等獨特性為核心,否則前景難免令人擔憂。

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客機上的風波

  客機機艙中,不同價格的座位壁壘分明,縱然只隔着一道絲絨門簾,已是天淵之別。花得起錢坐頭等和商務艙的,大多非富則貴,無疑以消費數額定階級分野的觀念很不健康、很不理智、很不討好,可是這仍是狹窄機艙上最一目了然的乘客「分類指標」。

  享受貴價座位的人,不代表一定高尚;相反坐經濟艙的社經條件也不一定比別人差。座位只是消費的選擇,豐儉由人,選擇哪種票價的座位,就如購買奢侈品一樣,選擇票價類別悉隨尊便,必須量力而為。然而航空公司要以最低成本獲最大利益,因此將經濟艙座位越弄越窄。短途機還好,吃頓飯、睡一覺已差不多到達目的地;長途機乘客則必須接受與大量陌生人長時間共享狹小空間,互相忍讓,否則「困獸鬥」也沒好處可言,這亦是現實的無奈。近日國泰航空客機上乘客因調後椅背而引起爭執,涉事夫婦認為前排女子躺後令自己不適,因此不斷幼稚地作報復式滋擾,不單出言侮辱,有人拍攝後他們更變本加厲,腳踢前座、用力搖晃前排椅背和做粗口手勢,囂張粗暴,最後連四周乘客也看不過眼,挺身予以斥責。

  這風波主要涉及乘客個人修養及空服員處理紛爭的方式,但無可否認也跟個人空間有關。前排乘客想舒適地躺後,後排乘客受不了自己的所屬空間被減少,許多人認為歸根究底是錢的問題,因為有錢就坐寬敞的貴價座,不想花錢當然就要屈就。一分錢一分貨,表面上合情合理,大眾卻不妨從別的角度想想,航空公司將經濟艙座位愈弄愈窄,是否已到顧客難以承受的程度?現在連經濟艙也劃分了普通和特選兩個區域,所以座位空間不斷縮窄,好使想享受基本服務的乘客,也要多花錢購買特選經濟艙座位。

何處是吾家

據悉涉事夫婦是移英乘客,心情或許不安,始終要考量是否適應。朋友們經常問:你會到哪兒定居?加拿大?英國?台灣?日本?這些地方的確都有朋友定居,但更多人選擇在葡萄牙、泰國、北海道等購置一個小單位,隨時隨意,居住一頭半個月,然後又回港老家,替換行裝。

家的觀念,不再是固定的幾代同堂,隨年紀和家庭長幼作出變遷。房子好價時賣了又買新的,區域也轉換了幾次,這情況在香港常見;問人家住哪,拿出筆或手機,便準備輸入新資料。全球旅遊又早已改變人們的動向,許多人以郵輪為家,去了一程轉接往另一程,貪愛不用經常收拾行裝,一日多餐早有安排,喜歡上岸遊景點亦可,總之一浪接一浪。紀錄片說,有長者喜歡在郵輪結識新朋友,話題不怕重複,這總比在護老院好,毋須跟舊仇家糾纏。

如此家的觀念便變得更為模糊,如果親情淡漠,家對某些人來說,可能便是自己的物產所在地,包括租用的地方、儲物室或個人衣櫃。這跟學生們在校園有個自己的儲物櫃,感覺相似。到學校,第一時間衝到櫃前,打開、放入、關上;好像走了一段人生路程。其後長大了,旅途上,住宿和放行李的地方便又像是自己的一個家。從車站到民宿到客旅到高級酒店都分別不大,行李衣服鞋襪在哪,家便在哪。喝醉了或混夠了陌生的人和事,找車找路回到自己行李的地方,插上耳筒,獨個兒聽熟悉的音樂,那便是家。

當然,到自己有一個親情的家,有了家人,家便是情感。家人在哪,自己的心便在哪,直到現實有了改變。有人問你在哪兒定居?答案便呈現多樣化。有些地方會短暫逗留,有些地方較為喜歡便留多些日子。起行,只在感覺安好,travel light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曲韻詩情悅我心

  在繁囂的城市生活中,音樂可以陶冶性情,改善心境,是一種有效紓緩壓力的方法。作為一位音樂愛好者,我不會輕易錯過欣賞自己喜歡的各類音樂會。日前晚上又有機會到大會堂音樂廳欣賞了一場令我心情愉悅的歌曲演唱會,餘韻裊裊,至今仍繚繞腦際。

  這是歷史悠久的天馬合唱團幾乎每年主辦一次的音樂會,這次演出名為「曲韻詩情」,精選中外各種悅耳動聽的歌曲,既有古典作品,也有現代流行曲;既有中國民歌,也有以原文演唱的西洋歌曲,包括歌劇選段及聖樂等。內容題材廣闊,演唱形式多樣化,令觀眾各有喜歡。

  成立於一九八三年的天馬合唱團,以發揚歌唱藝術為宗旨,提倡「正統音樂普及化,通俗音樂藝術化」,一貫致力於演唱旋律優美、雅俗共賞的歌曲,包括中外藝術歌曲、各地民歌,以及流行金曲等,適應各種不同喜愛的觀眾需求。過去幾十年來,該團不時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中樂團、香港交響樂協會和其他社團機構的邀請,參與各類演出,受到眾多音樂歌唱愛好者的歡迎和讚賞。

  近年我看過幾次這個合唱團的演出,感受到該團的演出不斷有進步,藝術水平有所提高,對一個成員數目達五十人的業餘合唱團來說,要維持四十多年的運作極不容易,它取得的成就彌足珍貴。

  觀諸日前的演出,團員們的造詣都頗高,他們演唱時認真投入,全神注視指揮的手勢,準確掌握歌曲音量的強弱和男女分部合拍等技巧要求,一絲不苟地演繹歌曲的主題,幾乎每首歌曲唱來都悅耳動聽,博得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當中,指揮梁志強、戴俊彬和鋼琴伴奏的鄒秉萱幾位居功最大。

  這次演出,以混聲大合唱拉開序幕,先唱外國作品《苦海孤雛》選曲,繼而唱山東民歌《沂蒙山歌》和《郵遞馬車》。接着男聲合唱《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和哈薩克族民歌《等你到天明》。男聲四重唱演唱俄羅斯民歌《三套車》別饒韻味。

  混聲大合唱繼而唱了香港中文流行曲《我》,卻想不到作曲者原來竟是張國榮。接着唱了兩首由徐志摩的詩改編的歌曲《偶然》和《再別康橋》。這些詩句膾炙人口,聽到歌手們用歌聲唱出,別有感受。

  下半場混聲大合唱和女聲合唱,以原音演唱了舒伯特等的幾首外國作品之後,到女聲小組演唱中國民歌《洪湖水浪打浪》和《春筍》,歌聲優美動聽,許多觀眾包括我在內都能哼唱幾句,所以反應特別強烈,唱畢全場掌聲雷動。

  最後壓軸演出,是混聲大合唱的兩首彝族民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和《阿細跳月》,都是民間極為流行的歌曲。我一邊聽着悅耳又熟悉的歌聲,一邊心湖湧動,憶起上世紀六十年代參加著名音樂家黎草田主持的歌詠班,跟他學唱這兩首歌曲的情景。如今,他和承傳了他的音樂才華的兒子黎小田都先後離世,世事無常,思之不禁黯然。

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

文化多元與多元文化

 法律反映主流價值

自從二戰後全球化加速,經濟發達國家的文化衝突隨之加劇。原因是全球化以自由貿易為基礎,自由貿易有賴資本、科技和勞動力自由流動,哪兒成本較低,資本便外流到哪裏。從好的方面講,發展中國家得益於外來資本和科技的投入,經濟迅速騰飛。壞的方面講,發達國家工業空洞化,加劇貧富不平等,生育率下降,不吸收外來移民便勞動力不足,放寬外來移民,則會加劇主流文化跟移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衝突。

文化多元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均承認,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不同文化須求同存異,不應亦不可以消滅少數族裔的次文化。兩者分別是,文化多元主義主張,以主流文化為體,尊重和保存其他少數文化。多元文化主義則認為,毋須有主流文化。不同地區可以有不同文化,河水不犯井水。

大多數帝國都奉行多元文化主義,如羅馬帝國和一戰後瓦解的奧匈帝國。現今,奉行多元文化主義的國家已少之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家或地區必須有劃一的法律,代表哲學家盧梭說的「人民普遍意志」或管治者的意志,所有公民都必須遵守法律,而法律反映的正正是主流文化的價值。

以美國為例。各個州政府都可以自行立法,但不可以違反聯邦政府的法令。為了尊重不同宗教和不同種族的文化,全國性法律可寬可嚴。許多人都以為,在猶他州,摩門教徒可以合法地一夫娶多妻;事實不然,在十九世紀,摩門教會跟聯邦政府曾爭拗一段日子,終接納了一夫一妻制為合法,一夫多妻不合法。

現今,仍有一些摩門教徒一夫多妻,州政府唯有折衷地輕判犯法者。

文化多元主義 提倡互相尊重

古今中外,幾乎沒一個國家是「萬世一系」,只有單一民族的。除了人口佔大多數的民族外,總有若干少數族裔異於主流。

怎樣令各種族不發生文化衝突,求同存異,有一致的國家認同?此乃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要面對的問題。

文化政策可大概分為三類。一是同化(assimilation),二是融合(integration),三是共存。在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前,大多數流動人口是商人,他們要做買賣,不能不「入鄉隨俗」。被征服和寄人籬下的種族只有臣服或被同化。殖民地時代,有些殖民者行同化之策。現今,多種族、多文化的國家或地區,不是求融合,就是求共存。前者即文化多元主義(cultural pluralism),後者乃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

孔子嘗言:「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韓愈在《原道》中加了諸侯二字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即同化。按孔子的教誨,夷狄不「進於中國」,只是中國的藩屬,或安於在中國邊緣,仍可保存其獨特文化;至今如是,故中國的漢化只限於漢族居住的疆域,不同於二十世紀日本將台灣人民皇民化。

「大熔爐」主義

美國立國後一直是移民國家。1908年,猶太戲劇作家Israel Zangwill創作舞台劇《大熔爐》(The Melting Pot),主角是俄羅斯猶太裔作曲家,在1903年的反猶太人屠殺中,家人全被殺,他隻身逃往美國,跟一名俄羅斯裔的美國女子墮入愛河,準備結婚。豈料作曲家跟未來外父見面,竟認出他就是在俄羅斯屠猶時殺害自己全家的仇人。結局:未來外父向作曲家認錯道歉,作曲家寬恕他,娶了他女兒。

《大熔爐》的道德教訓有二:一、愛可以戰勝仇恨。作曲家是猶太人。猶太傳統主張:以牙還牙。他的未婚妻卻是基督徒,耶穌主張愛及寬恕。作曲家為了愛,寬恕未來外父殺他家人之仇。二、移民美國,成了美國人,美國主流文化以基督教的價值觀念為宗,身為美國人應認同愛及寬恕的主流文化價值,拋掉來美前的國仇家恨。此謂之「大熔爐」。「大熔爐」的說法曾流行一時,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便是其中一名「大熔爐」主義者。他主張美國應該和可以將各種移民文化融為一體,究其實,是將少數族裔的文化融於主流的「基督新教文化」,只採納部分為「次文化」(subculture),如爵士樂、Hip Hop等等。亨廷頓的弟子、《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一人》的作者法蘭西斯福山嘗言,一名美國公民可以被指摘為「不美國」(un-American),並非因為他的種族,而是因為他不信奉美國的主流文化價值和生活方式。福山還表示,一名日本公民,無論他是否認同日本文化,都不會被指控為「不日本」。

近年不少網民質問別人:「你係咪中國人?」背後也是同樣心態,內心主張同化。內地有學者聲稱:「文明是一個生命體,其文化是其靈魂或精神,其物質載體是具體的族群,即創造和傳承這種文明的民族或種族。你不能指望別的民族傳承你的文明。」這個講法將文明與民族掛鈎,指出中西文明衝突的關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現代文明,正正認為「現代性」(modernity)是普世的,各個民族都可以「傳承」某些「現代性」的價值:如自由、平等、公義、愛等等。不認同、不奉行這些價值,就無法真正「現代化」。

事實是:西歐諸國不同民族乃至日本,或多或少都「傳承」了「現代性」的價值。簡要言之,中國文化本身就融合了各個民族的文明而成。儒、道兩家兩教源自先秦,都跟源於印度的原始佛教融合,既產生了中國佛教和禪宗,亦產生了宋明的新儒家——理學。日本輸入了禪宗、朱子學和陽明學,融合於日本主流文化。新中國亦自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怎能說不能「傳承」其他民族的文明呢?

文化多元主義認為,任何社會都有其主流文化,同時有各種少數文化,可以互相尊重和融合,以豐富主流文化,及創造新的文化。現今最能反映文化多元主義的便是飲食。

享受舞台

西遊記》裏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個老掉牙的故事,沒什麼看點吧?但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帶來新劇《三打白骨精》,參與「中華文化節──中國戲曲節2024」演出。票房甫開即告捷,賣個滿堂紅,可見多年來在康文署戲曲節的推動下,婺劇品牌已給香港觀眾留下深刻信心。

地方戲婺劇流行於浙江婺州金華市一帶,表演別樹一格,節奏明快,講究武戲文做、文戲武做,擅長以高亢音樂、激烈武打、強猛氣勢來鼓動全場氣氛。猴戲《三打白骨精》講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白骨精運用法力,變身三次想吞噬唐僧肉,以求長生不老,三次都逃不過齊天大聖的金睛火眼。

傳播推廣

婺劇「三變三打」,妖怪被識破及擊斃題材,過程包羅多種藝術元素。「變臉」、「變衫」順暢得不着痕跡,高難度引體翻高靈活利落,再添上魔術和雜技表演,讓傳統戲曲程式,走進現代新時尚意趣。

跳脫的動作,美妙的視覺效果,誇張外化的造型表情,教人一看就明白,既留住老觀眾,更對戲曲陌生新觀眾具吸引力。這是老少咸宜,觀賞入門的極佳劇目。香港觀眾很熱情,不管哪處地方戲,只要表現生動就拍掌,只要技藝高超就喝采。婺劇創排選戲得宜,功夫實力驕人,說明了他們對外傳播推廣的策略很成功。

保育拔尖

《三打白骨精》由戲曲梅花獎得主樓勝與楊霞雲領軍,兩人正在盛年,身懷聲色藝的文武絕技。這回演出,最難得是派戲選角,把最主力的美猴王孫悟空角色,放手讓90後的周宏偉挑大樑。楊霞雲飾演美艷狡詐的白骨精,樓勝則退居演唐僧。

演沙僧的劉福明,出手凌厲;演豬八戒的董旭陽,詼諧巧演,都是武藝高手。白骨精三化身,演村姑的張瑩,老嫗的高倩,和老丈的應福進,還有金蟾怪、小馬騮和小妖怪,充滿能量與活力。

全台不論男的女的,不分主角配角,踏得上台板,都不是閒角,有任務按劇情發揮。他們都有聲、有功,連環騰空前撲後翻的本領,輕盈敏捷,機靈悅目,突出了婺劇獨特的群體鮮明風格特徵。

這又見證了婺劇正對內積極走向年輕化,有意識地及早栽培當代接班人。先繼承本劇傳統文化,再發展演新戲。嚴格訓練新人基本功是保育,進一步創排新劇是拔尖。《三打》就給優秀新一代在舞台上成長機會。

謝幕時,成群馬騮小妖興致未減。他們在享受舞台,你翻我跳,朝氣激揚,樂在其中。青春力量果真無敵,熱鬧興奮氛圍馬上「傳染」到台下整個劇場。同是地方戲的香港粵劇,也應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從中借鑑,有系統地保育、傳承和發展具本色的「吃飯戲」和「看家戲」。

粵劇並存共生

保舊,探新,粵劇正需要發展兩條腿走路,並存共生。一口氣看了兩齣楊家將,兩個劇團的演繹重心完全不同。新編《忠烈楊門》序幕那氣勢、那排場,展現了演員功底、武術總監韓燕明、藝術總監吳美英、鑼鼓音樂高潤權和彭錦信,以及台前幕後總動員的活力與實力。

粵劇界久違了、有魄力的班政家出現了。新一代班政家彭美施不止於做個出錢班主,還統領策略、組織、製作、推銷等內外大小事情,更需要勇氣接受意見,提高團隊質素。

場面力度

前半部戲金沙灘大戰,基本上是武生與武師開打,陽剛力度的表現。選角甚佳,廖國森(飾楊令公)激昂,七子渾身是勁,他們是宋洪波、詹浩鋒、符樹旺、鄺紫煌、陳景銣、王志良、李秋元(按劇中大郎至七郎排行)。一幕武戲專場,刻畫了戰爭殘酷,以及楊門的忠孝義。

宋朝楊家將系列地方戲曲,把這場戰況「唱」出來的版本有不少,而《忠烈楊門》就把眾郎死難、奸臣當道情狀「演」出來。在強猛的大鑼大鼓訊號下,老令公闖碑,大郎四郎五郎苦戰,二郎五馬分屍,三郎亂馬踏死,六郎抱父屍亡命,七郎百箭穿腸,讓觀眾「目睹」陣亡捐軀的悲壯慘烈,場面特別震撼。楊門兩代鐵血沙場,滿山忠魂烈骨,實在令人浩嘆。後半部馬上跳到幾十年後的楊家,挑戰編劇杜詠心串連四代戲情的能力。編劇沿襲傳統戲結構藍本,寫第三代楊宗保陣亡,老太君重擔一肩扛,率領一門老少,第二第三代寡婦和曾孫文廣,繼承護土抗敵之志。

汪明荃演老旦(老太君楊令婆),唱平喉,聽來舒服。戲曲台步節奏,尚待多練多演,她那痛失親人的憂心哀傷眼神,則最有層次。群戲的黃小鳳(七娘)、梁燕飛(穆桂英)、梁非同(楊文廣),和曉瑜(楊排風)(角色身份排序),武場各有表現。新寫的主僕情沒有驚喜,但鮮明突出了人情味。創意在攀絕嶺、人肉橋兩段設計,可是效果不理想。科技投影可以延伸地勢陡峻,舞台則宜留給藝人,攀山、游繩、越崖等險象,運用戲曲虛擬動作來壓場。

楊宗保殉國,僅借影像交代(梁兆明飾楊宗保/呂超),沒有戲。地方戲《七郎托兆》並不冷門,《忠烈楊門》何不也新編小段父子情?楊宗保(掛黑鬚)托夢小文廣,叮囑兒子奉行家訓,保家衛國,貫徹全劇忠魂不死主題,並塑造第四代楊門少年熱血男兒的成長。至於宗保破敵餘威,就由呂超去成全。巧設虛與實、真與幻的變化,或許更加能夠開拓戲曲的表演藝術境界。

香港地。如此切實打造一台巨型粵劇長劇,太不容易。彭美施作為班政家的擔當與誠意,教人佩服。這個民間大製作,每一位台前幕後工作者的投入付出,已同心為當代粵劇「非物質文化」,寫下一頁可貴的紀錄。

《佘太君掛帥》

羅家英在《佘》劇謝幕時說,最近兩套佘太君戲「各有各好」。這次為紀念班中已故兄弟尤聲普先生,他特別帶領錦華年劇團,重演師兄十多年前的版本,更親自反串佘太君一角。

宋朝楊家將父子傷亡慘重的戲曲傳奇多得很,內容編排各異,都為彰顯忠臣抵抗外敵的故事。《佘》劇略描宋遼金沙灘大戰前,佘太君送別楊家父子,至於戰場實況,也只輕描淡寫,沒見激烈拚搏。編劇葉紹德把焦點放在戰後楊家創傷反應,以及佘太君決定掛帥過程。

楊六郎(王志良飾)殺出重圍,隻身返楊家天波府,向母親哭訴噩耗,向朝廷告發奸臣罪行。劇本後半部演宋帝私心,楊家忠心,佘太君答應掛帥,帶領兒媳,保衛國土,完成殲敵任務。敍事線的起承轉合,結構完整。人物眾多,但不複雜,昏庸與忠烈,邪惡與正氣,都一目了然,觀眾看下去,對情節推展與結局不會有懸念。

戲在人情在

全劇戲份落在佘太君、六郎六娘、七郎七娘身上。戲內戲外,羅家英都是領軍人物。雖然謝幕時嘆了句「力不從心」,但仍見他台上充滿鬥志,功架十足。

老旦八字步出場,一下撫馬、按蹬,都在示範傳統戲曲身段。只是開打時,漸漸忘記了劇中人是老旦不是武生。

王志良的六郎,武場腰腿功表現了扎實的根基力度。向母親描述父兄死難時,唱來動了情,但宜小心保護聲帶,保養嗓門。李沛妍跟她飾演的六娘一樣:謹慎、認真。編劇用心地安排一段對唱戲,讓六娘解開六郎的戰後傷痛心結,重燃保山河,救蒼生的昂揚意志。最後,佘太君掛帥,兒媳披征衣,奮戰殺敵。演到眾將在李陵碑前拜祭楊令公,場面別具肅穆哀榮。意料之外是李沛妍的武場身手,比從前的她進步得多。她為演好戲,悉力以赴,是努力、毅力、誠意的呈現。

劍麟以「武淨」行當開臉演七郎。傳說楊七郎是黑虎星下凡,獨特臉譜在額上勾畫一筆「虎」字。劍麟的花臉譜式講究,動作程式顯出功底。劇中楊門七子中他最年輕,佘太君最疼惜。可惜七郎托兆會母時,劍麟唱做不投情,未能感人,表現不出母子情深。林芯菱的直性子七娘,唱與打都表現平均,角色個性幫了她一把。

羅家英在演後說得對,「各有各好」。戲在人情在,這戲班懷念手足,指導後輩承傳;那劇團嘗試迸發更多可能,為粵劇薪火開拓市場。可見藝術表演百花齊放,正是積極推動健康發展的好現象。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西藏賜予的領悟

  《易經》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道自然,社會人倫,應該是所有生命體的全部,也成為了喜歡行走的我行走內容的全部。

  多年行走各地,總的感覺是幾乎所有地方不論天道自然還是社會人文,方向脈絡大體相似,程度不同而已。無非天有否更藍,水有否更清,草有否更綠,歷史有否更悠久,文化有否更厚重,世風有否更文明……與大多數地方自然人文脈絡方向完全不同的,唯有西藏。

  西藏,沒有地方可與之相比,不能用漂亮好看好玩文明厚重這些普通詞彙詮釋,它得用震撼,對身、心一萬點暴擊的震撼,且肉眼可見。地質學上根據海拔高度不同,把山地劃分成「低山、中山、高山和極高山」四大類。極高山海拔超過五千米,在世界範圍內分布極為罕見。西藏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極高山分布最集中區域。

  也正因這極罕見的極高海拔,讓西藏所有存在都成為極致。

  我們眼裏的雲,通常是藍藍的天空飄着白雲;而西藏則是雲之所起,雲之所歸。

  我們眼裏的水,通常是一條大河波浪寬;而西藏即便一個再小的措,都是那些大江大河最初的源頭。

  我們眼裏的山,是用來經常攀登的;而西藏的山則座座是帝尊,頂禮膜拜供奉着。

  我們眼裏的雪,通常是在冬天才會飄飄灑灑漫山遍野;而西藏的雪,常年不眠不休,不分四季,那裏是雪的故鄉。

  我們眼裏的牲靈,都是搖尾乞憐服帖順從,在槽邊舒服徹底躺平;而西藏的牲靈,俯仰生息於天地間,玩的是荒原倖存者的遊戲,每分每秒都在慷慨赴死,都是劫後餘生。

  我們眼裏人的漂亮,通常是漂亮臉蛋漂亮身材再配以漂亮服飾;在西藏因為高反,眼睛浮腫面皮灰白嘴唇黑紫,又因為高寒必需穿得厚重,無暇顧及身形;但西藏自有它的漂亮,即便嚴重缺氧,依然眼含清澈睛光明媚,即便曬得很黑,依然有兩朵暈開的高原紅澀澀迷人,即便上天饋贈的東西很少,依然心存感激歡歌熱舞。

  西藏的漂亮,更在於大自然塑就的獨特天文自然,以及瀰漫在那片天地間亙古流淌的獨特的宗教信仰。那裏沒什麼綠草森林,滿目空曠蒼涼,那裏很少生機,大多生命都是在寂寥中悄無聲息短暫度過;但那裏有滲入血液的虔誠,正是這份難得的文明傳承,讓山、水、草、木、牲靈不管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都同樣被尊貴地尊重着,順應天意。

  那裏有他們自己的叢林法則,無論你前腳是怎樣的人,落地西藏那刻得重新歸類。

  比如,我們通常概念的健康之路,是游泳打球跑步走,八塊肌十六塊肌,體檢指標沒箭頭;到了西藏,這些可能都是無用功,因為這會讓你需要更多的氧,它沒那麼多;打開那裏唯一健康方式,是心無所慮、身無所欲、平神靜氣、一念慈悲。

  比如,我們通常概念的成功,是位高權重錢很多,到了西藏,這些都是浮雲,因為那裏只崇拜神山聖湖寶寺,你在神像前放一百元和放一角錢並無差別,他們只關心一生完成了多少個五體投地;也沒人在意你是什麼籍貫什麼級別,他們最在意的是你有否到過他們最嚮往的聖地、轉過他們最敬仰的神山、拜謁過他們最靈驗的佛主。

  比如,我們對於生死,是談及畏懼的大事;在西藏,則相信冥冥中安排,信因果,信輪迴。雲起處的輪迴,日出日落的輪迴,天葬水葬的輪迴。既有輪迴,自然就無所謂生死,關心當下的修為和果報就好。

  所以到得西藏只分兩種人,適應和不適應。不適應的人,僅一個高反,就讓他生無可戀,無法去看天道自然,無心感受人文市井,全程都陷在無能為力的挫敗感和一心想逃跑的疏離感中,掙扎擰巴。

  適應的人,首先能堅定做到讓自己在這片土地上自如行走,達到身之適應後才能一步步解碼西藏;才能走進全域數千年篤信佛教的信徒世界,才能理解正因這無與倫比的敬畏和虔誠,才保留了人類最後這片淨土不被僭越的偉大和聖潔,才能逐漸感受到「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生命之禁區」的獨特魔力和無限魅力,才能遇見到那種種不一樣又都剛剛好的只屬於西藏的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