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術數推斷的根據

在大概30年前,一股術數風潮,從台灣吹到香港,學術數的人漸多。這個年代的香港,工業發展如火如荼,工廠林立,並逐漸轉向商業發展。回首看來,這種環境其實與術數這門學問,並不是那麼協調。因為不管推算方法靈驗與否,方法背後到底有什麼理據,其實極少人知道,即使是算得準確的大師,大多是「師父教落」,方法從何而來,為什麼公式如此,多是不甚了了。
為了提升術數的形象,有命理師入大學成為學者論術數,也有命理師收集不少的大論據,替各種不同的術數加上「科學」原理;又有風水師利用科學證明存在的「氣場」、「磁場」,又或者引用光學、量子力學去解釋它們如何影響地球,以至個人吉凶之類。
我略懂統計學和量子力學,它們對術數的推有否關連?
統計學是十八世紀開始的學問, 故「算命統計學有否關連」,只是一種譬喻式的問題。
就我看來,這個問題會衍生出二種看法:
 
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首先講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向一位紫微斗數師傅學習斗數,他所傳承的就是長久以來的經驗。
這就利用統計學,經由收集、整理、歸納、分析出來的數據,作出常態分佈圖,再計算出各種重要情況的機率分佈,最後得出推斷的機率是多少。
用斗數為例,破軍、羊等星坐夫妻宮主離異;用子平為例,女性的八字中,出現「子卯刑」,就易有流產事情發生。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實在是無從分析出來,只知其應驗度非常高。
什麼神煞和什麼的組合,會有什麼結果?諸如這類條列式的結論,可達上百條之多。
如果你硬要問為什麼的話,通常答案是:我不知道,這是老祖師傳下來的經驗。
所以當有人說算命是統計學時,我不能說對方講錯。
當然有人會說:誰有這能力統計啊?古時算命師四處雲遊,與同好交流,集眾徒子徒孫之力來統計,有用者留之,最重要有記錄和結論
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算命講的是一種規律,一種常態性會發生的規律,故能論準人一生的高低起伏。
就好像人的一生當中,必然是經過「生、老、病、死」的過程,
而算命只是用「符號」及「彼此之間的作用」來具體描述此過程。
以八字來看,五行符號:金、木、水、火、土。
此五行之間的互相作用:我生、我克、生我、克我、同我。
這種算命模式,就是以最基本的元素來判斷、類比人類的社會情況。
「知其所以然」的算命模式,就是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具體描述出來。
也因為如此,在判斷與分析上,很費心力與時間,因為要不斷地辨證彼此之間的關係。
所以這種算命,是以一種「推理」的模式來闡釋人一生的高低起伏。
當然光是推理是沒意義的,算命還要具體描述出人物出來,這又叫「類象」。
比如說,以八字來看,我者為財,男命,偏財者為父親、情人、生意之類。
就像我向另一位子平八字師傅學習,我的師傅講已逝師公的案例,師公用幾句話就完整描述某命主的一生,從生至死。師公講是沒幾句話,但師傅仔細解釋此案例,整整要花一小時的時間,這就是將案例的結果,在不同的時空,在不同的層次,一層一層地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
至於量子力學,它對於事物發生是用機率來描述,一粒電子出現於某一地方有不同的機率,但當被量度時,會出現一是百分之一百,或是一定不會出現!換句話說,電子的出現,有三個狀態:有無和不確定,這正是利用術數推斷某事會否發生的情況。不過術數很多時利用前因或四周有利和不利因素,將推斷的後果收窄,不確定」的可能性可以擴展至發生的機率達至百之八十,這是一般有道行的命理師應有的能力。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