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近年被人批評為「唔得掂」,原因很明顯,因為他不是教育內行人,他被委任是為了以商業角度,管理整個教育界,他只要執行上頭命令,睇住盤數,唔好浪費,已經算是做好呢份工。泛民攻擊他,間接令特區政府施政出問題,由反國教開始,以致反TSA,都是同出一轍。近日有一公聽會,討論教育局於去年十一月提交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但出席者認為教育制度是學童自殺原因,我同意它是部份原因,但不是主因,黃大姐有以下分析:
教育制度殺死人?
小學生感到讀書壓力大,教育局被轟漠視教育制度對學童帶來傷害,是殺人的制度。然而,當一些家長大力指摘制度殺死人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仍然一再強調學童自殺成因複雜,跟教育制度沒有直接關係,這種互動導致雙方不歡而散,實在是意料中事。
上周六舉行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公聽會,旨在討論教育局於去年十一月提交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有家長、學童,以及逾六十個團體出席會議,會議上最吸睛的意見是與會人士,尤其是兩位學童的批評和申訴。兩位小學生大吐苦水,功課多,壓力大,休息不足是問題的重心。
小學生做功課要到凌晨十二點,絕對不正常,也不健康。要減低功課壓力的邏輯是學校要減少功課量,減少默書、測驗、考試的次數,那麼學生便可以減少溫書和做功課的時間,壓力自然便可以減少。這個邏輯,看似簡單,也合理,但要減少學生的壓力,真的可以只靠教育局改變教育制度,硬性規定學校要少功課、少測驗、少考試,便可解決了問題?學生便可以展開愉快學習的新一頁?
家長要求亦是壓力
在公聽會上,有一位同學從傳統學校轉讀國際學校。她說在傳統學校時,上課時好像坐牢,課室有嚴格規定,例如不可吃東西、飲水及上洗手間。教書的時間很少,大部份用來「操卷」,功課多至做不完,試過要做到十一點、十二點,沒有時間玩,很不開心。
老師如果把大部份上課時間用作「操卷」,是不合理的,但上課不教書而用作「操卷」,是老師的問題、是學校的問題,還是教育制度問題?功課多至做不完,是老師問題、學校問題,還是教育制度問題?若果是教育制度問題,是考試制度問題,令到學校不得不加強「操卷」力度,以求學校取得好成績?要針對考試制度問題,是否要減少考試?甚至不考試?可行嗎?如果教育局今天宣佈全港小學由小一至小四起不准考試,會否全港家長皆大歡喜,勁讚教育局行德政?
反對考試的家長,似乎把考試壓力完全歸咎於教育制度,但事實是考試有壓力,很大程度因競爭而起。沒有劇烈考試競爭,縱然有考試制度,學生們也不會因此感到壓力大得不能應付,家長們不要以為孩子轉往國際學校求學便不會有壓力。在競爭劇烈的國際學校,學生為求考取好成績,甚至狀元級成績,一樣要做功課,溫書至凌晨之後,一樣有學生因壓力而得出嚴重的情緒病。
競爭心態要改
考試制度不是唯一的壓力來源,要贏,要競爭也是壓力煲。要贏,要競爭這種心態能否紓緩?一定可以,但在這方面能幫助學生的,不僅是學校和老師,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同樣重要。孩子若不是活在一個一定要出類拔萃的氛圍,能夠找時間唞唞氣並非不可能。孩子縱使成績不佳,但有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成績不及他人,未能達標也非世界末日,也有紓緩的作用。
提出上述的觀點,並不代表我認為教育制度沒有問題。今天在香港,教育制度大有改善的空間,但針對孩子的壓力問題,不能只講教育制度。競爭意識高的學生及其家長,縱使沒有考試,也會自行找方法操練自己的孩子,學生一樣會感受到壓力。要孩子愉快學習,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學習的要求,比起改革考試制度可能更重要。
殺人的,不一定是教育制度,而是其他問題,如何正面地去面對壓力,然後找出針對自己壓力來源的貼身和貼心方法,可能才是應付壓力,減低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關鍵。
虎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