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三分天下


香港政策研究所名譽行政總裁形容現時社會由激進派、建制派及溫和派「三分天下」。細觀近期發展,溫和派可能已取得一定優勢。由於此消彼長的原因,激進派因捐款事件,而建制派的簽名運動又沒有太大的贏面;反而「政改民意關注組」和39名跨界別及黨派人士,聯署呼籲各界尋求共識方案,政府更加強媒體宣傳,呼籲通過實行一人一票普選特首,希望市民「袋住先」。所以似乎牌面上來看,比較有利溫和派。
「政改民意關注組」已做了兩次民意調查,引起了社會不少討論,令社會上原先未有充分反映的民意有機會展現出來,有助政制改革的討論可以進一步深化。這樣,社會在做出重大決策前,才不會忽略了一批平時較少發聲的人的取態。這樣做法應該可以緩和香港社會進一步走向撕裂,令「三分天下」的溫和派壯大起來。
39
名跨界別及黨派人士的聯署,促各界營造平心靜氣商談的社會氣氛,達成政改共識,否則政府管治必定更難,而普選則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轉機。今時社會對峙情緒如果不斷升溫,確會令社會更兩極化,回歸理性討論有利協商,探討具體而可行的特首普選方案。
39
名跨越不同政治光譜和學術背景的聯署人士中,不乏以前較少參與類似活動者,故今次可被視為「沉默的大多數」的聲音,即「三分天下」的溫和派。「佔中」、「反佔中」,無論是「全民投票」抑或「簽名運動」,無論聲稱有80萬抑或100萬支持者,都可算是「勢均力敵」的兩股力量。須知道民主過程不同於商場競爭:贏家贏盡,也不是搞併購,勢大就要吞併了對手。政改在目前的政治形勢及條件下,「袋住先」可能真是一個出路。
香港研究協會最近用電話,隨機訪問了逾千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以了解港人對行政長官普選制度設計(方案)的意見。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非常期望2017年有一人一票普選特首,支持「622民間全民投票」三個方案的受訪者佔29%,不支持的有43%;61%受訪者認為,即使政改方案存在「篩選」,也接受2017年先實行普選特首,26%則表示不接受。
上一輩有句俗語:「熱飯不可熱食」,人有時要順應現實情況的發展一步步實踐,有些事情欲速則不達。奢言「人定勝天」是人自大到不了解客觀事物的發展定律,今時政改的「天」是某些政制法規的規劃,有其局限性,港人講求法治,便要守法,宜逐步據理爭取。有人說,回歸20年,要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實在等得太久了,「循序漸進」只是拖延的藉口。不要忘記,有些偉大理想或制度是要經過幾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努力才能達致,而且即使實現了,其效果或結果亦未必是我們最初所能預見或承擔得起的。馬克思主義當年被視為進步的思想,令多少有識之士和智者傾心,其結果有目共睹,愈有權的人,擁有的利益愈多;資本主義在人類這場歷史的實驗中算是「勝出」了,但富者愈富,擁有的利益也愈多。一場金融海嘯,更暴露了資本主義構建的並非人類的烏托邦而是醜惡的貪婪。
人類的所有理想及制度都是旨在社會持續發展、人類延綿繁衍,為了一些未可預知後果的「理想」,這一代人是否就可不負責任地拋開眼前的「麵包」,寧願餓死?「一鳥在手,遠勝百鳥在林」,只要我們這一代在既定的條件下,做好我們應做的;下一代,有他們的環境和條件,也有他們的下一代的取捨、好惡,不一定要我們這一代人代言,孫中山也想三民主義為中國帶來民主,但百年後的今日又如何?民主如熱飯未可急吃,一步一腳印,理想的民主香港終可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