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盧氏世系圖

 
先父留下手寫盧氏世系圖,上網尋根究源,找出盧傒公之前的歷史。
炎帝,號神農氏,大约生於公元前3216年,是傳說中中國上古時代的天下共主,亦是我國人民共同的祖先。炎帝相傳其為姜姓。《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帝王世紀》說:「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游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炎帝的傳說與五德始說及圖讖相關。包括苗族、羌族等百越諸族皆以炎帝為先祖。學者許倬雲認為,炎帝和黃帝兩大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據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神農氏存在了五百年。神農氏是一個氏族,並非一個人,為中國傳説歷史中的第一個部落聯盟,由神農開創。其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在炎黃兩大部落融合之前,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已有數千年以上的歷史。《史記》云:『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在黃帝時代,神農氏部落已經衰落)。神農和神農氏最後一代炎帝為兩人,炎帝為神農後裔,但大部份的文獻對此並不細分,比較傾向視為同一人,或同為南方部族的代表性領袖。
炎帝第十五世為伯夷,約在公元前2300年前後,是堯舜時期,任四岳之職;因輔大禹治水有功,復赐姜姓,更被封邑於吕城,為呂氏及羌氏始祖。
炎帝第五十一世為姜子牙,约生於前公元1156年至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他辅佐了西周王,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當時纣王無道,眾諸侯不服,群起而反之,其中盧國為侯伯之國。羌子牙輔佐了西周王滅纣,武王平定商紂後,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羌子牙,封他為尚父,成為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盧國為其中造王者之姓盧侯伯國君,周朝時位於今濟南市長清區境內,與其後范陽盧氏盧邑相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