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播出一則新聞,見到香港大學掛出「我要真讀書,你不代表我」的橫額,或可讓人感覺到,並非所有港大學生及年輕一代都偏激、暴力。作為港大校友,很高興知道這群「理性守護港大」的師弟妹,願意打破沉默,敢於與一些激進同學分清立場,展現出港大學生應有的獨立思考特質,表示讚賞,也感欣慰:港大同學還是會珍惜學習機會的。
其實有不少港大同學要求「真讀書」,至於讀甚麼書,同為本地很多中學生心儀的學府——香港科技大學未來五大發展範疇,包括公共行政、大數據等內容,可堪港大以至本地其他院校借鑑。不過,大學課程的內容發展方向還不及培育年輕學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重要,正如內地網民拍拖前也會問對方口味和習慣外,還要問對方價值觀甚至政治取向一樣。
大學之道,在於處世做人,看到個「人」字是互相依賴致雙贏的「人」,還是變成英文字母「H」的各自獨立,其中也有智慧。農業水利師尹飛虎了生命中最寶貴的20年,在乾旱的新疆地區研發出節水灌溉的新方法,造福社群,就比一些整天都在空口講白話的人更做到為民請命,以至喬布斯所講的改變世界。
大學之道,在於處世做人,看到個「人」字是互相依賴致雙贏的「人」,還是變成英文字母「H」的各自獨立,其中也有智慧。農業水利師尹飛虎了生命中最寶貴的20年,在乾旱的新疆地區研發出節水灌溉的新方法,造福社群,就比一些整天都在空口講白話的人更做到為民請命,以至喬布斯所講的改變世界。
青少年能夠「真讀書」,不是不可以爭取理想、公義。如果真的合乎港人既有的核心價值,示威遊行也是應該的,但一定要光明正大。因此那些蒙着面、帶面具的示威者,應該禁止。
理論上,蒙面人心底的意圖可以有簡單直接的分析。戴上面罩再以帽遮顏過鬧市自然是不想別人認得自己,就算行為失當或犯法,是令至控方搜證困難而逃避別人的譴責或不致墮入法網,這是典型的道德問題,吃了飯卻不想埋單。
這些蒙面暴徒是些甚麼人?有學者做過統計,在上周檢控的疑犯中,除學生外,41%的都無職業,遠遠高於香港的失業率。這些人不一定都學歷低,因其擁有一定知識,可歸納入就算失業,也不會餓死,可能從父母或有其他人士得到支持。他們原先可能有職業,但因遇到事業不順,在職場中得不到穩定職位而向下流動。他們怨氣十足,但表達力及行動能力比平常人強。他們犯事,不想同儕知道他的「不幸」,就要蒙面行事,我有一位學生就是這樣的。他在外國獲得博士學位,回港找不到心儀職位,又對社會諸般不滿,甚至上司也看不起,結果被解聘而成憤青。
這些蒙面暴徒是些甚麼人?有學者做過統計,在上周檢控的疑犯中,除學生外,41%的都無職業,遠遠高於香港的失業率。這些人不一定都學歷低,因其擁有一定知識,可歸納入就算失業,也不會餓死,可能從父母或有其他人士得到支持。他們原先可能有職業,但因遇到事業不順,在職場中得不到穩定職位而向下流動。他們怨氣十足,但表達力及行動能力比平常人強。他們犯事,不想同儕知道他的「不幸」,就要蒙面行事,我有一位學生就是這樣的。他在外國獲得博士學位,回港找不到心儀職位,又對社會諸般不滿,甚至上司也看不起,結果被解聘而成憤青。
我曾閱讀一篇Sandra Newman所寫有關面具的通俗文章,他對蒙面一事有很深刻的了解。古往今來面具都曾扮演過重要角色,不只是隱藏身份這麼簡單。威尼斯幾百年前的法律已指出戴上面具的人容易出現無政府主義傾向,十六、七世紀時歐洲的女士與他人幽會時,也會用上面具作掩飾。漫畫世界中的蜘蛛俠、蝙蝠俠、女飛俠等,主人翁也要帶上面罩蒙上臉才會變得神通廣大,不戴面罩時,似乎會打回原形,與常人差別不大。原始社會中的巫師在舉行法事時,不戴上五顏六色的面具便仿似神靈不會附體。
香港發生暴力事件,有些人其實可能因為戴上了口罩蒙面,行徑才變得與平日大異其趣。我估計旺角的暴徒未蒙面時,舉止也許會溫文得多,而且較為怯懦。此種幽暗心理曾經有不少實驗驗證。假如他們的面具被人剝下,他們會如何反應?他們會立時變得驚惶失措,四散奔逃。文獻中也顯示,面具被剝下,是極為羞恥之事。
在網上見過片段,美國警察對着戴上面具的示威者,第一個動作便是脫下其面具,這對當事人是極大的心理打擊。立法禁止在示威或相關活動上蒙面,除了使到一旦有人犯法警方容易搜證外,也可能減少對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混淆,值得研究應否立法。
香港發生暴力事件,有些人其實可能因為戴上了口罩蒙面,行徑才變得與平日大異其趣。我估計旺角的暴徒未蒙面時,舉止也許會溫文得多,而且較為怯懦。此種幽暗心理曾經有不少實驗驗證。假如他們的面具被人剝下,他們會如何反應?他們會立時變得驚惶失措,四散奔逃。文獻中也顯示,面具被剝下,是極為羞恥之事。
在網上見過片段,美國警察對着戴上面具的示威者,第一個動作便是脫下其面具,這對當事人是極大的心理打擊。立法禁止在示威或相關活動上蒙面,除了使到一旦有人犯法警方容易搜證外,也可能減少對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混淆,值得研究應否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