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移民需要思考的問題

佔中後很多人話移民,至今成功的人有目共睹,當年有感而寫出《移民》應吓境。今年又發生社運,移民又成為了不少人的熱門話題,又執筆分析移民的優劣。這其中,有三點先決條件必須明白:


第一點,純從個人利益的觀點來看,多一本護照永遠是有利的,我常說的,就算是瓦努阿圖護照,我也照樣要。這其中的例外,只有美國和台灣護照,皆因美國是高稅國家,又沒有「非居民」的免海外稅條款,對高收入人士就吃虧了。至於台灣是華人社會,相對西方國家較易適應,但因中美冷戰,難免成為「戰場」,不小心擦身走火,那就得不償失。
 
第二點,世上沒有免費午餐,也沒有不用成本的外國護照,要得到,必須要付出時間和金錢成本。此外成功移民,必然要幾年入不敷支,儲備必不可少。
第三點,成本在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例如說,外國很缺乏水電工人,但這工種在香港的收入不高,因此移民的機會很低。當年我可申請移民新加坡,理由是理科教師,在新加坡教理科,比香港收入小,且教育制度比較早分流,對有教無類的港式教育不同。 

從往績看,離開香港的人,多半會在財務吃了虧,尤其是回流的,更加大大的輸了樓價。我相信,這一代的香港移民,多半不會把香港的房子賣掉,而是把房子出租,比較穩陣。
有的人認為,移民是為了下一代,外國的教育比較著重啟發,崇尚自由,不用死讀書;我的看法是,只要在中四前把子女送往外國,受到的教育也有得益。他們的適應性也和移民沒有任何分別,如要留在當地生活,也絕對沒有障礙。當然,也是從往績去看,不少移民到了外國,其子女也回港工作,例如謝霆鋒,便是一個例子。另外特區鼓勵移民外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回流,成績似乎不錯。 

我的博友Henryporter,都算是非常本土派的了,日前做節目,他問了一個問題:你寧願做中國的富豪,還是外國的窮人?相信絕大部分人都寧願選擇做前者,不過,如果both是窮人,就寧願窮在外國了。因此,無論如何,還是賺錢為上。


曾移過民的老同學阿容,他有甚麼心得呢?記得當年在温哥華住了3個月,心裏忽然極為驚恐,皆因3個月有如1天,完全佔不了任何的memory bites,恍似是白活了,那時他已決定了,坐滿移民監後,要回流香港……另外原因,當然是回港仍有高薪厚職。所以回流香港,決定落葉歸根,以便一展所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