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波動世界

十九世紀後期,原子論逐漸盛行,當年的物理學者認為,大多數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
直到一九〇五年,愛因斯坦對於光電效應用光子的概念來解釋,物理學者開始意識到,光波具有波動和粒子的雙重性質。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本來是量子物理學所研究的課題,如何轉化為身心靈修的思考切入點?心經的「空」與「色」,「意識」與「物質」,或可作出「相應」。
 
首先,與廣東人講「波」,相信不少人會聯想到打波、踢波,「波」屬於球類;但「波粒二象性」的「波」並非球體,英文是wave,正式翻譯為「波浪」。
我們日常生活所見的波浪,主要是海灘上所見海浪,大波為瀾,如孟子所說:「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小波則成一圈圈漣漪,那是水面上細微的波紋;其實豈止海浪,波浪無處不在,只是大家看不見。我們受制於眼耳鼻舌身,僅注意到其中的粒子層面,即有形的物質實體,而忽視了無形的波動世界,即非物質實體。
波動世界多種多樣,比如方波、矩形波、梯形波等複雜形式能量波,最後都可以拆解成正弦波,又稱簡諧波;甚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聲波亦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們肉眼可接受的光波頻段有限,因此我們所見世界根本並非真實世界的樣子,所謂「眼見為實」,不僅自欺,兼且欺人。
實在難以想像,沒有波動的世界會是怎樣,例如沒了電磁波,所有手機、電視、電腦等等都要癱瘓了;一切都是「波粒二象性」,可惜我們總是見粒不見波。這種二重性可以借《金剛經》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來闡釋,裏面提到: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凡夫以肉眼看世界,有粒子無波動,所以看不到世界真貌,倘若具足五眼,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看到的世界自是不同。

1 則留言:

  1.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以古典力學的觀點來看待非相對論量子力學所描述的微觀粒子的話,微觀粒子會同時顯示出古典上的波動性與粒子性。比如說,古典力學把波函數的位置觀測結果必為明確位置視為「粒子性」;一方面又把機率幅具有的線性疊加性視為「波動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