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其實與生命科學相應。可以說,把好的方法(法門)應用到生命問題的解釋與解決上,就是佛法所說的「相應」。佛法有所謂有相法、無相法與空性。如量子力學講的物質現象,就是有相法,如水、土、木等,物質有密度、由顆粒連結所組成。但物質的連結,則要靠信息與能量,信息與能量的傳達,即是無相法;但所有的有相法及無相法,必須在因緣俱足之下,透過智慧,達於空性。滅,即空性之轉化。上文提及的業果、業滅、阿賴耶識和空義,或許與量子力學相應。
佛法是從空性中產生。在因緣俱足下,由變產生因,由因產生果,再由果成因,循環不已。由此所產生的生命與空間,就是佛法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俗稱的宇宙,若包含宇宙中不可見的暗物質,弦理論所說的多次元空間,佛學所描述的地域,理論上是存在的。宇宙既然是由因果所構成,則人要透過修練,才能到達本性的不生不滅。凡夫大眾即使修到四聖眾,仍要繼續修練,才能到達本性。
從空性到因果,從因果到三千大千世界,在大千世界中有六道凡夫與四聖眾、十法界;這一切法界,有其運行的規律,在不同規律下產生由各不同因緣所構成的生命,這些生命因而有其次第。
佛了解這些規律,也有能力運用這些規律,上文亦有所提及。究竟輪迴轉世的科學根據何在呢?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精神病學、神經行為科學教授塔科(Jim Tucker)認為,唯物主義者不相信人的意識可以脫離身體存在,但量子力學之父普蘭克(Max
Planck)曾提出意識不需要依附於大腦。重生記憶或許就是潛意識,如果屬實,可能就是意識及潛意識的(量子)信息與能量脫離老身體,進入另一個宇宙(俗稱異度空間),在因緣俱足下,透過量子糾纏的方式,可以連接新大腦的例子。他聲稱自己的初衷不是為了證明任何東西,而是正好發現身體死亡後,意識依舊存在的案例。可見,物理現實不能涵蓋宇宙的一切,死後復生不再是純粹幻想。
對事物本身的頓悟能力和直覺思維能力。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認為,富有創造性的科學家必須具有鮮明的直覺想像力。靈感思維往往表現為一種潛意識過程,由於思維過程和概念運動都不是連續的和一致的,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任其自然,人們很難對它進行控制與引導,尋找出思維對象的來龍去脈。但許多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都認為,靈感出現在長期的緊張工作與思索之後的暫時鬆弛狀態。成功人生沒有定式,單靠成文的理論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還得需要悟性,需要靈商的閃現。修煉靈商,關鍵在於不斷學習、觀察、思考,要敢於大膽的假設,敢於突破傳統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