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學討論中華文化,自然提到儒佛道;優質文化與道德是沒有國界,不受時空限制的。中華文化也是東方文化,主要根源在儒佛道,人間佛教又是中華文化主要支柱。
儒佛道主軸在東方。春秋戰國時,孔子與老子肩負儒道重責,而釋迦牟尼佛兩千多年前印度說法,中華文化之優越性在於能兼容並蓄,所有不同時空之文化與宗教,都可在此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儒家較著重世間之倫理與道德;道家較著重出世間之宇宙、自然之形成或現象,以及心性之玄妙與本體之探索;佛家則上求佛道出世間,又下化眾生入世間,契入中道,讓儒佛道得有效融合,既能透徹明瞭宇宙觀、世界觀與生命流轉之真諦,又能廣傳世間利益眾生,共同形成中華文化之結晶。
佛教與其他宗教一樣廣傳人間,釋迦牟尼佛在人間說法,為了利益及度化眾生,自應在人間廣傳;大乘佛法更是呈現佛陀本懷,積極入世廣教眾生,教化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人人得清淨自在,可積極奮鬥、耕耘人生,但不要迷失本心本性。尤不可因著迷財色、名利或權力,失去為人之本份,做出損人害己、相互傷害、相互毀滅,甚至將流轉三途惡道之思維言行。
佛教中以清修為主的禪宗祖師六祖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提醒大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一代宗師太虛大師也大力鼓吹人間佛教。
近代幾位佛教大師的大悲願,從北到南、從西到東,都值得倍加珍惜與讚歎!如法鼓山聖嚴法師廣傳及深植「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中台山惟覺老和尚不斷教化弟子「佛法以人為本、人以心為本、心以覺悟為本」,而且以「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為學佛四箴行,最終成就「人成即佛成」的目標;佛光山星雲大師以「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成立國際佛光會及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平台;慈濟證嚴上人以救災濟苦為職志,普設醫院、為貧苦無依者提供食衣住,大力發揚慈悲濟世的理念。
當然還有很多大道場,如淨宗學會淨空老和尚、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靈巖山寺妙蓮長老、海明寺悟明長老、靈鷲山心道法師、福智教團日常老和尚等等,還有其他很多大大小小道場,都是大修行者在各地所發之悲智願行;也都有共同心願,藉由悲智雙運、自利利他、弘法苦修、廣植福田、廣度眾生,希望讓人間更美好。
佛法的精隨在般若,能破我執及法執,並回歸中道。佛法中有假觀善、真空善、中道實相善;又有俗諦、空諦、中道第一義諦;又有假觀、空觀與中觀,中觀也是所謂的中道實相觀。唯有中道才是實相,也唯有實相才合乎中道,也唯有中道才能讓人間更圓滿。
我們至誠感恩大修行者的大慈悲與大智慧;也殷切期待在末法時代,能本「僧讚僧佛法興」,共同弘揚人間佛教理念。當前經由佛教中青代僧侶及在家賢達居士所組成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期能不分地域、道場、僧信、性別與老少,共同在這個平台心手相連,讓更多高僧大德共同說法,讓更多學佛弟子能志同道合、同心協力,讓人間佛教與中道文化得以深植人間,更廣為流傳、發揚光大。
在大中華經濟振興之際,中華文化再被國際所重視。中華文化是舉世所僅見,唯一綿延流傳五千年;是因它的兼容並蓄無所不包、愛人愛物與悲天憫人、尊重彼此理性包容。中華文化精髓在儒佛道,共同精髓也在中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