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說:「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茶'字拆開,人在草木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將「茶」字拆開,上面草花頭,下面是木字,中間是人;人在草木間,多麼奇妙的漢字組合呀!禪師的層境界太高了,天人合一,代表著人與自然世界的和諧共處,也就是指人應該回到草木中間去,若沒有真切體驗,是悟不出此番人生道理的。一個人倘只與物質打交道,物慾便沾染周身,蒙蔽內心窗扉。要捅開這層紗窗,必接觸草木,吸納草木的靈氣,才能通悟人生之理。
離開草木的滋潤,燥動、焦慮便附著於肉體,進而精神幹竭,整個人也變得病懨懨,無趣於塵世生活。行走在青山綠水之間,身心為天地靈秀所浸潤,雙眸裡充滿了詩情畫意,彷彿久病得醫,愜意無比。而偏偏這肉體不能時刻與那草木相處,居於水泥築造的城市裡,何以排解內心的徬徨。茶,黑茶、紅茶、花茶……皆可,這可愛的草木精靈,成了我與自然神交的關鍵點,獲得一種禪釋的法門。
好友聚會中談茶。她比較接地地說:「我們不如用一種樸素的方式,讓茶回來。人回草木間,茶歸民生裡,人要回來,茶要回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要回來。」在年輕人中間,冰凍飲品征服了大多數人的口腹之欲,在一般打工仔來看,咖啡,奶茶成了來自西方高貴優雅的象徵。茶,這生於中華的飲品,漸被他們拋棄。好友希望呼喚茶的回歸,更希望呼喚一種精神面貌的回歸。中庸之道歷來是國人為人處世的圭皋,而這個“茶”字之妙,便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間,草木之中,不偏不倚,不驕不躁,做個道德自律的人。茶之樸素,茶之清雅,茶之淡泊,便是人之樸素、清雅、淡泊。
另一友人提到簡單四個字「人走茶涼」,這個包含宣洩負面情緒,關於人走茶涼所蘊含的深意,我們真的知道嗎?
他呷一口茶繼續說:
『自古而言:人走茶涼,卻沒有「寒冬茶易涼」的說法,為什麼呢?這就說明了茶的冷暖其實跟人是有很大關係的。人走茶涼,本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了,可是我們不能改變結果,卻能改變結果到來的時間:天氣再冷,一杯茶若是緊緊握於手裏,那麼變涼的速度也會減慢;天氣再熱,若將茶置於一旁,它也終究是要涼的。
所謂人走茶涼又豈止是說那失了溫度的水?說的不過是人情淡薄罷了。可為什麼不是「人走湯涼、人走酒冷」呢?說到底,古人不過是早就知道酒局飯桌上哪有什麼真感情,不過是逢場作戲、互相奉承罷了,於是自然也不會去說誰不講道義、誰不顧兄弟情義了。但是「品茶之交」就不一樣了,能夠坐在一起靜靜品茶、不言語卻也不尷尬,交談卻也能從生活瑣事談到人生理想的人可謂知己,一生又能遇到幾人?如果這樣的人都能「人走茶涼」,帶你丟了繁華便不顧往昔之情,怎能不讓人哀嘆?於是,人走茶涼,便成了人們對淡薄人情的一種感嘆和無奈了,其中的心酸自然是歷經的人才能夠體會的。
人走茶涼,通常指一個人離開一個地方或者某個崗位,原來的關係也就慢慢淡了。先看前一種情況,不管是由於什麼原因要離開,離開之前不是約約以前的朋友做點別的,而是喝茶,可想而知這喝茶得有多重要?再看後者,大多數情況指的是離開之前比較高的職位,這說明什麼,說明被降職了,降職之前居然還能安心喝茶?要麼是心態好,早已看淡名利,要麼這茶不能不喝,早已成為習慣。
同時,人走茶涼,多營造出一個悲戚的氛圍,可為什麼偏偏是茶涼了才如此淒涼呢,甚至比沒飯吃了更加嚴重,不過是茶重要罷了。人走茶涼,其實也含蓄說明了茶於古人們的重要性,只是不如「柴米油鹽醬醋茶」那樣說的直白而已。
人走茶涼,不論是指自然規律、茶溫的降低,還是指世態炎涼,其實我們都應該學會接受,與其對此耿耿於懷,倒不如尋一杯自己所喜之茶,於悠悠歲月中細細品味,不煩不燥,不為那些不必要的事不必要的人擾了內心的平靜,有一真心朋友相陪更好,即使沒有卻也無妨。』
眾友舉杯,祝友誼永固,身體健康!
Chinese tea! Good for u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