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專校友,對於一些年輕的大專生,多少有點痛心;他們把「六四」說成是「鄰國歷史」,不認同這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又說「關注本土抗爭比o依家睇『六四』更重要」。本土主義抬頭,就連愛國民主運動的悼念活動也要靠邊站,皆因本土主義已經在某些年輕人的群體中,取代了家國觀念,沒有家國,只有本土,這是甚麼思維?
把中國歷史的一部份,說成是鄰國歷史,是徹底否定自己是中國人的血緣事實,是將自己說成是自成「一國」的群體。在他們眼中,本土歷史便是「六七暴動」、「香港保衞戰」,以及「佔領運動」,這些事件便賦予了香港的身份、背景和發展。但縱使要不切實際地切除中國與香港的血緣和歷史關係,香港的歷史最重要的一章,難道不包括一百五十多年的英殖民地統治的始與終?這些學生口講歷史,但心中不見歷史,只見鬥爭,只見權力的搶奪,而不見成就今天本土香港的種種情況、事實和背景。這些同學大講立身本土,本土從何而來,他們有認真思考過嗎?
反悼念的學生們,對支聯會的「六四」悼念活動,有不留情面的批評「建設民主中國」綱領依舊,「平反六四」訴求遙不可及,支聯會不思進取,行禮如儀的悼念,意於消費「六四」,利用民眾之道德感情,換取政治本錢。這些批評,有值得支聯會反省的地方,但不等於同學們說的全部都理直氣壯。
同學們說,支聯會利用民眾之道德感情,但事實是參與燭光晚會者,是珍惜有這一年一度的晚會去表達他們的心情,不管支聯會內不同人的動機是甚麼,有很多人仍然覺得應該有這種集體式的悼念,同學們憑甚麼說參與者被人利用?
同學們說「建設民主中國」綱領依舊,即是他們不同意這個綱領。有學生會領袖說欣賞「六四」死難者的付出,但沒有當年他們為我們犧牲過的感覺,這些同學沒有歷史感,沒有見證「六四」如何發生,當然也不知道如果不是「六四」,香港民主進程絕對是另一個模樣。當年《基本法》最後定案,讓香港在一九九一年開始,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立法會議員可以在港英治下透過地區直選產生,是全因為「六四」帶來的震盪。當年港英政府夠膽向中國政府提出,加速香港民主化步伐,北京因深感「六四」帶來的震撼性的後遺症,最終妥協接受。沒有「六四」這一段歷史,《基本法》會是一份在政治上更保守的憲法。大言不慚的同學們,毫無歷史觀,為反叛而反叛,除了反映他們的膚淺之外,還有甚麼?
上不知本土歷史,下不識本土情懷,這些人還妄言要為本土搞一番大事業,除了不自量力,更是一群井底之蛙!
把中國歷史的一部份,說成是鄰國歷史,是徹底否定自己是中國人的血緣事實,是將自己說成是自成「一國」的群體。在他們眼中,本土歷史便是「六七暴動」、「香港保衞戰」,以及「佔領運動」,這些事件便賦予了香港的身份、背景和發展。但縱使要不切實際地切除中國與香港的血緣和歷史關係,香港的歷史最重要的一章,難道不包括一百五十多年的英殖民地統治的始與終?這些學生口講歷史,但心中不見歷史,只見鬥爭,只見權力的搶奪,而不見成就今天本土香港的種種情況、事實和背景。這些同學大講立身本土,本土從何而來,他們有認真思考過嗎?
反悼念的學生們,對支聯會的「六四」悼念活動,有不留情面的批評「建設民主中國」綱領依舊,「平反六四」訴求遙不可及,支聯會不思進取,行禮如儀的悼念,意於消費「六四」,利用民眾之道德感情,換取政治本錢。這些批評,有值得支聯會反省的地方,但不等於同學們說的全部都理直氣壯。
同學們說,支聯會利用民眾之道德感情,但事實是參與燭光晚會者,是珍惜有這一年一度的晚會去表達他們的心情,不管支聯會內不同人的動機是甚麼,有很多人仍然覺得應該有這種集體式的悼念,同學們憑甚麼說參與者被人利用?
同學們說「建設民主中國」綱領依舊,即是他們不同意這個綱領。有學生會領袖說欣賞「六四」死難者的付出,但沒有當年他們為我們犧牲過的感覺,這些同學沒有歷史感,沒有見證「六四」如何發生,當然也不知道如果不是「六四」,香港民主進程絕對是另一個模樣。當年《基本法》最後定案,讓香港在一九九一年開始,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立法會議員可以在港英治下透過地區直選產生,是全因為「六四」帶來的震盪。當年港英政府夠膽向中國政府提出,加速香港民主化步伐,北京因深感「六四」帶來的震撼性的後遺症,最終妥協接受。沒有「六四」這一段歷史,《基本法》會是一份在政治上更保守的憲法。大言不慚的同學們,毫無歷史觀,為反叛而反叛,除了反映他們的膚淺之外,還有甚麼?
上不知本土歷史,下不識本土情懷,這些人還妄言要為本土搞一番大事業,除了不自量力,更是一群井底之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