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放過中小學生吧!


開學第一天,中學生反修訂《逃犯條例》組織搞罷課,小部份同學參加,跟著有手牽手圍校圍,高歌叫口號,不亦樂乎!其實中學生反修訂《逃犯條例》平台,表面上是由個別中學生組織。可是,平台成立之後,中學生分組討論,卻有中學教師輔導,也有社工作心理輔導。平台的組織以及涉及的物資,很難令人相信是個別中學生籌辦的。教師、社工是自發合作,抑或他們便是這個平台實際的主辦者,或另有人和組織來安排他們為這個平台服務?

教師的輔導是甚麼?是把反修例的文宣工作向中學生解釋,進一步深化他們的迷信?抑或是把反修例的事端、演變平實、客觀地向中學生解說,提出各種問題和可能性,引導他們去分析政府與示威暴民的行為合理與否,分析暴亂對香港法治、社會發展的可能影響等等?

教師不是像宗教人士單方面的傳道,不過,觀乎中學不少通識科老師的教學,中學生這個平台以反修例為名,很難相信這些參與的老師會平實、中肯地引導輔導學生。以他們成年人的能力,背後組織的勢力,少不更事和閱歷未深的中學生,即使怎樣聰明,也不易對今次事件的演變、影響,在老師的「輔導」下可以有獨立的思考。

老師輔導下的中學生平台,結果又是另一個政治宣傳的機制,更何況,在老師輔導之下,還有同樣政治取向的社工輔導,以及表面同情,實則屬同路人的媒體探訪、監督。天羅地網下,中學生怎樣可以逃脫呢?要說「網開一面」,對中學生實應網開一面,讓他們自由自主地學習和認識實際的、不受政治宣傳污染的現實。

反修訂《逃犯條例》作為政治主張,反對政府有關政策是市民的自由。但是,反修例的言行有法例的規範,不能任意妄為,毫不負責。

此外,反修例的游說宣傳工作還有一個道德規範:

一是不能弄虛作假,要實事求是,不能製造謠言。

二是要保護未成年的青少年,不能故意借用各種方法誤導他們走上某些政治方向。

三是教師、社工等專業人士要有專業道德與操守,不能藉着在體制之內與學生及青少年的信任關係,利用他們來作政治宣傳和招募。

民主政治不但有選舉爭奪政權的目標,更應該有道德原則,不能不擇手段,更不能為短期的政治利益而犧牲社會大眾長遠和整體利益。否則的話,這便是反民主、反自由的錯誤傾向和做法。

政治運動一走上誘導和拉攏青少年參加,便是歪路,至於像今次反修例事件那樣,把青少年推上暴亂的破壞前線,更是沒有道德、公義的邪惡行為。極權式的法西斯主義、恐怖主義,多由此而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