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醫護人員罷工的行為應否懲罰?


意猶未盡,再思索部分醫護人員的罷工,為了甚麼?

要全面封關,是封港抑或是限制,他們都說不清楚。封港帶來的眾多問題,他們不知不懂也不理會,他們這麼多年的學習和執業怎會變成這樣的愚蠢和冷酷無情?封關與否,病患者一樣要醫治,罷醫可以帶來治愈嗎?他們罷工是做甚麼?在家休息?打機?閒聊?

其他忠誠的醫護在前線救急扶危,不畏艱苦,而且把罷工醫護的工作擔負上。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在點票後對會員發言:「為了香港的未來,為了香港還有未來,我們今天別無他法,唯有罷工明志……工會呼籲罷工就是跟大家一起抗疫,齊上齊落,對抗這場疫症。」原來罷工者能夠忍心,能夠無動於衷在旁冷冷觀望,就是跟大家一起抗疫,齊上齊落,對抗這場疫症。不談醫者父母心,也不談同理心。醫護上學都有上專業道德操守的課,上崗工作也有這樣的要求。在疫情中罷工,是不可恕。任何藉口都抵不上病患者額外由罷工產生的風險。

罷工而不辭職,顯示他們留戀現有工作,捨不得過萬人工,但還要罷工,便是為私利而求特殊照顧。一是他們不是為了防疫抗疫,不是為了病患者。二是他們不是希望政府政策改善,醫療設施改善,因為在這樣的疫情下,有多少額外資源可作應付疫情呢?知政府不能而強求,是心懷鬼胎。

罷工談判變成不要秋後算帳,要改善工作條件,可能在各方指摘批評下,罷工者要退縮了。但是,過往幾天罷工帶來對病患者(不但是疫病感染者,也包括所有在公營醫療體系接受和準備接受治療者)的傷害,誰去負責呢?急症的延誤救治、專科的不診、手術不做、ICU和初生嬰兒的照顧減少,這中間隱憂有多少?罷工者罷完工便求免責,這是何等的懦弱和虛偽!

假若罷工者復工,加倍努力去作補救還可以,但是對病患者的損害已經造成,他們還需負責!

不罷工了,但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劣行懲罰。一是罷工視作曠工,扣薪記過。二是在急症室、手術室、隔離病房罷工者,對病患者危害極深,應即時革職,甚至永不錄用,以懲處他們罷工的用心狠毒無良。有關當局亦應審視這些醫護之違反專業標準,或予逐出專業,革除專業資格。

至於罷工醫護背後黑手的政治組織,從事非法的示威罷工,也接受外國資助,應屬外國代理人,非本土組織的性質。今次該組織組織醫護罷工,其中夾雜大量非醫護人員和非醫管局員工,罷工的性質已經有所轉變,政治滲透的因素濃厚。特區政府應不允許該組織操縱的所謂工會登記註冊,排除在正當工運以外。

在社會的廣泛反對和憤怒批評下,罷工終止。是他們背後策動者見形勢惡劣而退縮,也顯示出社會的正義始終得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