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面朝大海

  夏日的陽光撒滿大地,蟬鳴已經成為季節的旋律,暑假悄然來臨。在廣東的東南部,惠州的海邊,正以它獨特的魅力,迎接着每一位渴望逃離都市喧囂,尋找清涼的人們。從羅湖口岸出來,步行不到十分鐘,就有通往惠州海邊的班車,車上多是從香港剛剛過關的客人。

  走近惠州的海邊,是無邊無際的蔚藍,海與天在這裏交匯,彷彿整個世界都被這純淨的藍所包圍。赤腳踏上乾淨細膩的海灘,軟綿綿的觸感讓人彷彿置身雲端之上。沙灘上的貝殼、海螺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吸引孩子們前來探尋。他們或彎腰揀拾,或戲水嬉戲,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沙灘。大人們一把沙灘椅閒坐,或牽手漫步於海邊,享受着這難得的悠閒時光。有些人會去體驗潛水、摩托艇等比較刺激的海上活動。

  綿長的海岸線讓這裏的日出日落顯得非常浪漫,一條美麗的海邊棧道,可以一路欣賞絕美的海濱風光,海灣像一個月牙,綿延五公里,海水清澈。

  當夜幕降臨,海風輕拂臉龐,帶來炎熱夏日難得的絲絲涼意,海邊的餐廳更是燈火輝煌,點上一杯冰鎮啤酒或飲料,與朋友和家人圍坐一桌共享美食之樂,無疑是這個夏天美好的時光。

旅遊銀灘和入住海邊酒店之後,有五星級的推薦:

1.雙人五彩自助早餐

2.雙人「龍蝦大咖」晚餐

3.銀灘吧沁心爽飲2

4.親子活動:親子帽DIY+趣味沙灘遊戲+自製飲品

5.暢玩礁石公園,銀白沙灘撿貝殼

6.異國風情拍照打卡勝地,家庭歡樂留影

7.濱海綠道漫步,悠享生活

            久負盛名的情侶綠道十里銀灘段全長約6.2公里,貫穿十里銀灘境內,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行進入的景觀遊憩線路,是一條久負盛名的情侶綠道,每個角落都充滿浪漫氣息,沿途可見的無敵海景和至美園林,還有用「愛」串聯起來的絕美景點。綠道上有自行車可以租用,不管是陽光初升的清晨,還是夕陽微醺的傍晚,和家人一起迎著海風沿著綠道騎行,這想必是人生最幸福的瞬間了!

            礁石公園遍佈億萬年礁石群,是一處無法複製的天然景觀,婚紗攝影聖地、釣魚者的至愛,觀星看月、日出日落最佳去處。在礁石公園來一場浪漫之約,穿越億萬年的礁石,是海枯石爛、是不渝的愛情見證,在這裏呆的每一秒都覺得很棒呢!

            惠州碧桂園十里銀灘酒店座落在十里鉑金沙灘邊上,整體呈蝶形,中部半圓球形為酒店大堂,左右兩邊兩棟如蝴蝶翅膀般宏偉的建築是酒店客房和臨海酒店公寓。酒店樓高26層,酒店所有客房均為海景客房,可俯瞰整個亞婆角濱海旅遊景區,是碧桂園鳳凰國際旗下的特色海濱酒店。

             全海景高級房,放逐身心品味專屬,客房空間特別大,充滿溫馨舒適的感覺,海景房大陽台直面180度海景,樓下即是沙灘。每間套房均配有超大觀海陽台,足不出戶便可將藍天白雲,碧海沙灘盡收眼底。

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AI幻覺

  不知道你有沒有碰見過這樣的人?當你和他聊天時,不論你說到什麼,他都能接過話頭,聊上幾句。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博學多識、口才出眾,相反,他可能所知不多,只是不願意冷場,更不願意以「這個我不知道」來中止一次聊天。於是只好搜腸刮肚,東拉西扯,敷衍一通。就像餐桌上好客的主人,每一道菜上來都要給全桌的人挾上一塊,全不顧別人是否愛吃,只求將吃飯這一程序行禮如儀地完成任務。若客人正好臉皮薄不懂拒絕不肯浪費的,便只好塞自己一堆「美味」了。聊天也是如此,碰到字典裏沒有「我不知道」的對手,也只好任由口水話鋪天蓋地洶湧而來。

  AI聊天機器人如今已不新鮮了。而AI的字典裏似乎就沒有「我不知道」。你和它聊什麼,它都能回應,絕不冷場。有時它似乎對自己的答案沒多少信心,就使出「我查到這些相關信息」的話術巴拉巴拉,像極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類。AI是徹底的經驗主義者,設定告訴它,當遇到從未遇見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用時,就根據以前的經驗得出的規則蒙一個。此時,它的回應就會模糊、混亂甚至怪異,研究者將此稱為Al幻覺。

  AI有幻覺不可怕,因為它的發展步伐遠未停止,幻覺只是這一過程中的小毛病,終將得到克服。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忘記或忽略了AI有幻覺,對它過於信賴,視之為合格的知識生產者,從而把它的幻覺當成了真相。同樣可怕的是我們忘記了「我不知道」是每個人都應該使用的聊天用語。蘇格拉底曾說真正的智慧並不是自以為知道所有事情,一個真正的智者會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並因此持續尋求知識與真理。現在有了自以為無所不知卻常常陷入幻覺的AI,我們更有了一面認清自己的明鏡,用以保持對所知邊界的識別,不被自己或別人以及AI製造的幻覺所惑。

                以下有7個免費 AI Chatbot 的推介

A. 個人免費 AI Chatbot

POEPOE Quora 一個創新的平台,結合了 ChatGPT Anthropic 技術,透過 AI 聊天機器人與用家進行來回對話。

ChatsonicChatsonic Writesonic 推出的 AI 聊天機器人,使用 GPT-4 模型和 Google 搜尋引擎支援以獲得最新的資訊,且具備語音聽寫和人工智慧圖片生成等功能,可生成高質量的對話內容。

JasperJasper 利用 OpenAI GPT-3.5 語言模型,能提供自然的人類語言回應,並使用豐富的工具幫助生成高質量的文案,包括檢查語法、抄襲問題和提供多種模版,適合用來生成精煉文案。

B. 商用免費 AI Chatbot

BotkitBotkit 是一個 AI 聊天機器人的開發工具,可用來建立和制定聊天機器人,並支援多個通訊平台,包括 Slack、微信和 Facebook Messenger 等。它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函式庫來處理對話流程、自然語言處理和回應生成等功能。

Flow XOFlow XO 是一個自動化的聊天機器人平台,它提供了直觀的使用者介面,讓使用者可以輕鬆設置機器人,並支援多個通訊平台,如 Facebook MessengerSlack Telegram 等,提供自動化工具和分析功能,讓使用者能夠優化聊天機器人的表現。

Facebook MessengerFacebook Messenger 是一個流行的即時通訊平台,透過簡單設置,可以讓客戶與聊天機器人進行對話,獲得即時回應、訂閱通知和享受個性化的服務。

微軟 Bot Framework:微軟 Bot Framework 是一個聊天機器人開發平台,支援多種程式語言和通訊平台,如 Microsoft TeamsFacebookSlack 等。它亦提供了豐富的工具、SDK和模板,使開發者能夠建立使用語音、瞭解自然語言、回答問題等的聊天機器人。

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

喝一杯下午茶

  「當時鐘敲響四下,世間一切為茶而停下。」這是一首被傳唱了數百年的英國民謠《Everything Stops For Tea》。在這裏,生活被融進茶裏。那一刻,唯有片片茶葉,陪伴時針起舞。下午茶,是英國人優雅詩意生活的儀式感,也是他們午後生活的開始。

  茶被英國人稱為,神奇的東方樹葉。多年前到訪倫敦,我特別到溫莎城堡去品嘗了一次「皇室下午茶」。我們去的那天,溫莎城堡沒有掛皇家旗幟,這表明女王不在宮裏,可以買票進堡全面參觀。城堡內部極盡奢華,一進裏面,滿目金光閃閃,各種寶物令人眼花繚亂。每個房間內都有各種華麗的裝飾,從地毯、壁畫、傢具、器皿、燈具、窗簾,直至精美的天花板,無一不是精美絕倫,極具視覺衝擊力。

  到溫莎堡入口處的一間小茶室喝一杯下午茶,是參觀溫莎堡的經典享受。我點了一份「皇家下午茶」。說是「皇家」,其實很簡單,一杯紅茶,一小包糖,一小杯牛奶,一盤小點心包括一塊草莓曲奇、一小塊蛋糕和二塊瑪麗手指餅乾。我喝了口茶,嚇了一跳,這不是福建產的「正山小種」嗎?陪同的愛麗絲小姐笑曰,正是福建的茶。「正山小種」在歐洲被稱為「WUYI BOHEA」,其中「WUYI」正是指武夷山。在十七世紀初,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隨即風靡英國皇室乃至歐洲。

  另外,我們在這裏吃的點心,其中用的麵粉、蜂蜜、草莓、葡萄、牛奶等都是皇家農場自己生產的。糕餅均由皇室御廚精心烘焙,有很高的品質要求。聞之,我心滿意足地端起印有皇家徽章,鑲有金邊的茶杯,享受「皇家下午茶」。

  在香港,請朋友到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是一個不錯的體驗事。坐下之後,侍者就會端來一個多層塔形茶點盤。下午茶的標準茶點從美味的司康開始。原味的司康有股黃油的奶香,搭配的醬是檸檬、莓果、凝脂奶油。然後是三文魚搭配魚子醬與法式麵包。再後是漢堡火腿、烤牛肉三文治。甜點是焦糖南瓜奶凍,甜品是抹茶曲奇,這款曲奇比較有特色的是用朱古力作的火漆印。最後是香草慕斯蛋糕搭配黑醋粒、椰子奶油撻、朱古力慕斯。

  至於喝的茶,說是「英國紅茶」,其實是斯里蘭卡產的紅茶。斯國的錫蘭高地紅茶與安徽祁門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並稱世界三大紅茶。錫蘭的高地茶通常會製成茶磚,茶湯呈赤褐色。其中的烏沃茶湯色橙紅明亮,上品的茶湯會浮現金黃色的光圈,猶如加冕一般,是世界紅茶市場的佼佼者。但是,錫蘭紅茶的口感偏重,而英國皇室選用的「正山小種」,則湯色橙黃,香味清芬,色、香、味都較前者為淡。當然,在選用紅茶品種上,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之一。國人愛茶,「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到了夏天,茶更是解暑消渴的妙品。茶本身有降火清熱的功效,一盞清茶在手,滋味清甘,心中生出悠然怡情。沒事喝喝茶,逍遙度盛夏。「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人們對茶的熱愛,源自於對味道的渴望。酷熱難耐,在翠竹之中什麼都不要說了,一起對飲紅茶,滋味勝過那流霞仙酒。

  茶的那種特殊香味,一直蔓延到心靈深處,讓人有一種舒暢的滿足感。

做好本分:從小六生至政協

上文《狀元.》播出一段在升中派位時的學生訪問,原來已成城中熱話,小六男生答「讀書係我本分」,很多報道將焦點轉向旁邊同學的表情,而演繹出「一臉『你認真』」等反諷意味。我希望不要再有此等貶低「努力認真」的歪理,要肯定及鼓勵「讀書就是學生的本分」,理直氣壯。我四十多年前步上教壇,已感到很多香港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安於「認衰易做人」,部分更有排斥歧視認真向學的同學。近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仍有如斯報道,不禁嘆息。可幸是還遇上不少認真求學上進的學生,修身齊家,更感榮幸的有踏上「治國」的現屆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教授。吳教授深度參與香港與內地科技合作交流,其對教育與科技創新領域的貢獻不容小覷。最近,他在學校領導課程同學會周年大會中,報告他在這兩年全國政協工作中做好本分,已經提交三份深入調研,精心準備的提案:

1. 2023年提案: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香港國際教育中心

2. 2024年提案1:成立香港與中西部大學聯盟、共謀高品質發展

3. 2024年提案2:推動科技創新、建設香港中國綜合性科技館

他也邀請在場的校長主任對提案提出意見及具體建議,我也在此回應較為熟悉的第一及第三條提案。

吳教授建議參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院模式,與位於北京的中國科學技術館合作,在北部都會區建設一所綜合性、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科技館(以下簡稱「中科港館」),展示中國從古到今高水平科技成果和科技攻關事跡,向香港及世界觀眾講好中國科技故事和科學精神,增強公眾家國意識和愛國精神。為保持中科港館的收入及入場人數,我建議觀眾對象應照顧華南地區,更聚焦大灣區的8000多萬人口。既然設在北部都會區,更可考慮加設免出入境的特定通道,尤其方便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教師學生到館作即日來回的研習。現時香港科學館展覽場館只有1.2萬平方米,而作為中科港館參考的北京中國科技館的展覽面積則有4萬平方米,多幾倍的展覽面積不止可以放下更多展品,更可增添配備先進影視效果的特效影院、青少年倍感興趣的ARVR沉浸式遊戲和兒童玩意盎然的科學樂園。當然少不了有關中國科技發展的「華夏之光」,古今四大發明、艱苦時期的「兩彈一星」,人類的第一次的「月背採壤」均是香港市民及學生急需要補充的國情認知。

有關第一題案的「建設香港國際教育中心」,該提案部分建議已被特區政府採納:提升政府資助大專院校的非本地生限額比例(由20%升至40%)等等,但在中小學國際教育方面未見有積極的回應。其實在十多年前,已經有北區資助中學校長提出收納內地寄宿學生,當年不急切的創意當然未有啟動。如今本港中小學生生源不足,倒反大灣區內地城市有大量遷入戶口,再加上「一帶一路」國家中(只算華僑已經有6500萬人)有不少有意願到港留學的中小學生,均是本港基礎教育未來的契機。現有宿舍提供的私校及直接資助學校可作為一個起點及試點,接續可以在官立學校中試辦,優點是政府辦事可以聯絡各部門協調,方便學校宿舍的建立,本人建議地點在北部都會區。相應區域可劃成國際教育村,再邀請香港名校到來設寄宿型分校,教育村內可安排資源共享:如優秀教師及教育設施等(上網學習中心、泳池、運動場、STEAM CENTRE),提升成本效益。

而在吳教授提出的「香港中學生和內地生在6年學習中交換6個月或一年?」這正正對準許博在廿年前的親子成長學習經驗:他的兒子在香港讀中學中二時,到北京景山學校讀了一年,但至今卻未有聽聞再有此例。當然,既有先例,是可以探討的,縱使是每一所學校只有一兩個此類交換生,也會產生漣漪效應,學校師生會更趨向外向型。另一個了解是,香港漢基國際學校的十年級學生必須到杭州的「杭州漢基」校舍體驗長達一年的寄宿學習生活,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方向。做好本分,上有政協提出前瞻性的建議、下有中小學生的努力認真,要闖出香港教育新境界,便要教育當局把握香港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敢於承擔、勇於嘗試。

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與時並進

近兩天傳媒主角是江旻憓,她以世界第一身分出戰巴黎奧運女子個人重劍比賽,準決賽以15-11比分擊敗愛沙尼亞選手迪菲特,進入決賽與法國選手瑪露比頓競爭。期間江旻憓一度處於劣勢,達至1比7的分差,後於第三局追平至12比12,於加時賽一分決勝負,以13比12贏得個人首面奧運金牌,亦為港隊歷來第三面奧運金牌,同時打破重劍一姐未能奪冠的魔咒,成為完美結局。
那邊箱,前港隊代表方力申與泳總之間出現風波,哪怕結局是「不完美、可接受、要改善」。本港各個總會務必借鑑,盡快完善體制,否則將來又重蹈覆轍。
常言道,不進則退。日本國技相撲一直鬧人才荒,近年亦願意打破傳統框框,與時並進。相撲運動在日本文化中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12年的神話故事,當時是作為預測農作物豐收的儀式,後來演變為宮廷活動和戰鬥訓練。
江戶時代,相撲已開始職業化,旨在替修建寺院籌款,造就這項運動在多個大城市巡迴商演,並接受贊助,可說是現代職業體壇的參考模式。相撲部屋制度誕生於江戶中期,師父所住的房子,便成為培育後起之秀的少林寺。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中國可能已失傳,但在日本相撲界,師徒關係依舊密切,皆因徒弟與師父家人住在同一屋簷下,朝夕相對,分分鐘比自己屋企人更加親密。
當相撲手曾經是日本男性的榮譽,而受訓人數近年持續下跌;去年,全國相撲部屋僅收到53人,創下1958年以來新低,情況嚴峻。2001年,日本相撲協會放寬合格標準,身高和體重規定更在去年全面取消,卻無法阻止跌勢,新一代唔捱得、階級觀念太重等問題,難以一時三刻改變。
更甚的是,今日橫綱級別相撲手,月薪約300萬日圓,每年6次的「幕內相撲」,冠軍獎金僅1000萬日圓,實在無法與其他流行運動的頂級選手相提並論。再說,低於「幕下」級別的選手,連個人房間都沒有,齊食齊瞓,試問年輕人如何受得了?日本人不相信相撲部屋「執10間、開16間」;故此一直想盡辦法搶人才,全面取消「外援」規定,恐怕不遠矣。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狀元.紅

近期,狀元最紅。

今屆中學文憑試的10名狀元來自8間學校,其中,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喇沙書院各有兩名狀元誕生,其他6名狀元分別就讀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英皇書院、聖若瑟書院、英華女學校、拔萃男書院等學校。其中,西灣河的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首次誕生狀元。

DSE放榜202410位狀元學校分布:

英皇書院

超級狀元葉劭源

拔萃男書院

超級狀元陳耀生

喇沙書院

超級狀元鍾柏綸、狀元陳澤鋒

聖保羅男女中學

超級狀元黃澍僖、超級狀元歐陽張維

聖若瑟書院

超級狀元廖俊翔

培正中學

超級狀元鄺弘哲

英華女學校

唯一女超級狀元劉翯悠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該校首誕狀元姚臻怡

以前,中五會考叫狀元,預科較少談論;現在DSEIB一開二,更奇怪,連升中派位也當狀元式追訪,雪球愈滾愈大,說好的「求學不是求分數」呢?

油天三子,有惹笑,有抽水;我看到的是:學額過剩下,一間舊區老校三個學生考上著名中學,什麼稀奇?瘋傳變成當事人或其他失意學子壓力,何必?下次玩埋小一派位幼稚園狀元?

採訪狀元,大概算最易做的新聞,校方無任歡迎。為表客觀,亦會報道另一端,但眼前零分者不可能被捕獲,難道學校主動報料嗎?遂拿當年零分今貴為成功人士的舊聞來翻炒,那些成功人士愈吹愈神,構建兩極化假象——似乎公開試不是狀元就寧願包尾,而必皆大歡喜!可惜真相絕非這樣,更大多數是成績中游、徘徊於選擇困難的一群,缺乏關注。

古代狀元考文才,惟稱得頂級文學家高中狀元的,歷來只有一位:唐代詩人王維,李白和杜甫沒中,蘇東坡中的是進士(即狀元榜眼探花之後)。其實可以理解,真正天才未盡完全吻合考試規範,幸通常達標以上,如此而已,風物長宜放眼量。

自古生女釀女兒紅待出嫁飲,生男釀狀元紅待高中飲,女總能嫁,男則很難如願,何故狀元紅仍這麼多?可見愛吹牛。偶像年輕化,聲夢小花恰逢應屆,鬥無可鬥,歌姬竟鬥讀書;早前鍾柔美被捧成學霸,轉頭放榜改口「結果可接受」,窘態畢現,何苦?

小明星好勝便算了,「星爸」也趕科場。張崇德網名標榜DR(教牧學博士),這天貼出兒子成績單,遮遮掩掩的,科目不詳,唯見一5*,誇讚兒子「真的不用溫書」。相當於會考一科B值得炫耀嗎?炫耀又怎麼遮遮掩掩?張博士幾年前自揭兒女同患失語症,大上大落,考慮過小朋友感受嗎?張博士還經常開講座大談兒童心理學,其回應惹來外界關注, 有人不同意他的做法,只表示少部份是「有道理」。

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

活出「真的我」

 有些名詞,使用時意思好像很明確,不過慎思便發覺意義很含糊,例子之一是自我。在現今社會,人人都要扮演不同角色,但心底總覺得這些角色並非真正的我,至少不是全部的我。在種種角色後面,還有一個自我

 黃霑填詞的《問我》,便有「面對世界一切,哪怕會如何,全心保存真的我」,真的我便是所謂自我。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提出,人最高層次的需要乃「自我實現」。

 何謂自我?自我和我有什麼分別?古漢語裏面沒自我一詞,只有我一字,既是主詞,也是受詞。自我是翻譯外文的。在德文裏,我是小寫的ich,自我是大寫的,還要加上冠詞Das Ich,即The I,兩字意思甚有分別。英文主詞的我是I,受詞是me。然而,說到自我,則用myself。可是,self既可指人,如herself;亦可指物,如itself。英文的自我不如德文般意思明確。

 中文自我一詞,自的一個意思是我。自稱,即我稱;自以為是,即我以為是。《說文解字》云,自是象形字:「自,鼻也,象鼻形。」人用手勢指自己時,通常指着鼻子。自我意思是我自己。古人毋須分辨真的我和扮演不同角色的我,故只須說我或自。 

莊周夢蝶

 西方哲學家最早提出自我問題的是笛卡兒。他說,我們怎麼肯定我無可置疑的存在呢?莊子比他早千多年在《齊物論》中提出同樣問題:「不知周(莊子名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莊子認定必有分別,卻沒說如何區別。笛卡兒的答案:我思故我在。我可以懷疑我的身體是否真實存在,我可以不肯定自己在發夢還是在真實的世界裏,但我能夠思想和懷疑,邏輯上,我必然存在,否則,誰在思想呢?誰在懷疑呢?笛卡兒由「我思」推論出,我和外在世界都是真實存在。

 繼後,不少西方哲學家──如康德──都指出笛卡兒的推論有問題。「我思」只是一個懷疑、思想的我,是個空洞、沒內容的我,而非主宰身體、有意志、有感受的我。一般人認識的自我是主體,無論稱為心、精神或靈魂,都是真實存在的,教徒且相信這個主體死後也存在。

 笛卡兒和莊子的問題,可以有另一個答案。人的確有意識,無可置疑。笛卡兒只是懷疑意識的內容是否真實,而非意識本身。意識有什麼特質呢?創立現象學的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指出,意識必有個主體(subject),亦必有意識的對象,意識的對象是客體(object)。意識的主體就是笛卡兒的「我思」,是沒內容的。我在意識中,即表示主體的我存在,我意識的對象是外在世界,外在世界是物理世界,有客觀規律。人在睡夢中沒有意識的,何以見得?一是人不能主宰夢到什麼,二是夢中世界並非依循物理定律的真實世界,而是天馬行空的虛擬世界。此所以莊子不可能活在蝴蝶的夢裏。

 主體抑或客體

 這個說法亦有一個難題。人是意識的主體,但人可以意識到自己,即以自己為意識的對象,以自己為客體。人怎可以同時是主體也是客體呢?自我究竟是主體抑或客體呢?有哲學家問AI:你是主體還是客體?如果AI答:我是個按照演算法運算的機械人,那AI便是客體,客體不能有意識。若AI答:我是主體。那問題就來了,這等於AI說它並非一副機器,是不是有點弔詭?AI只可能答:cannot compute。哲學家不是電腦科學家,也非工程師,或許有朝一日會製造出有意識和主體性的AI哩!

 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嘗言:人的自我就是他的記憶。

 這符合一般人心目中自我的定義,然而,這等於說自我是客體。人若失去所有記憶,如腦退化症末期病人那樣,只餘一個空洞、沒具體內容的主體,不認得家人和朋友,連自己是誰都說不出來,那還說什麼自我呢?幾個月大的孩子,初會說話時,只懂得講自己的名字──如「寶寶吃奶」──而不會說「我吃奶」,顯示孩子還沒有「我」的意識。

 古人覺得人受命運、出身或神祇主宰,事事身不由己。現代人相信人能掌控自己的成敗、感情,因而自我意識比古人強,畢生奮鬥,要活出「真的我」。

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波動世界

十九世紀後期,原子論逐漸盛行,當年的物理學者認為,大多數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
直到一九〇五年,愛因斯坦對於光電效應用光子的概念來解釋,物理學者開始意識到,光波具有波動和粒子的雙重性質。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本來是量子物理學所研究的課題,如何轉化為身心靈修的思考切入點?心經的「空」與「色」,「意識」與「物質」,或可作出「相應」。
 
首先,與廣東人講「波」,相信不少人會聯想到打波、踢波,「波」屬於球類;但「波粒二象性」的「波」並非球體,英文是wave,正式翻譯為「波浪」。
我們日常生活所見的波浪,主要是海灘上所見海浪,大波為瀾,如孟子所說:「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小波則成一圈圈漣漪,那是水面上細微的波紋;其實豈止海浪,波浪無處不在,只是大家看不見。我們受制於眼耳鼻舌身,僅注意到其中的粒子層面,即有形的物質實體,而忽視了無形的波動世界,即非物質實體。
波動世界多種多樣,比如方波、矩形波、梯形波等複雜形式能量波,最後都可以拆解成正弦波,又稱簡諧波;甚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聲波亦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們肉眼可接受的光波頻段有限,因此我們所見世界根本並非真實世界的樣子,所謂「眼見為實」,不僅自欺,兼且欺人。
實在難以想像,沒有波動的世界會是怎樣,例如沒了電磁波,所有手機、電視、電腦等等都要癱瘓了;一切都是「波粒二象性」,可惜我們總是見粒不見波。這種二重性可以借《金剛經》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來闡釋,裏面提到: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凡夫以肉眼看世界,有粒子無波動,所以看不到世界真貌,倘若具足五眼,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看到的世界自是不同。

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

新版「美猴王」

  去年八月,Netflix播出了新版動畫片《美猴王》,雖然孫悟空的造型和對白等有別於中國傳統審美,但老外們看得津津有味,開播首周便榮登全球英語電影排行榜冠軍,至今在英國的訂戶中仍有着不錯的收視率。

《美猴王》

  透過英國媒體的專家影評,多少能看出老外為何喜歡這部動畫片。以挑剔著稱的《衛報》文化版寫道:影片改編自十六世紀的中國小說《西遊記》,主人公是個從石頭中誕生、有點自戀型人格且極自負的猴王,他偷走了龍王的萬能多用棍──有點像一把神奇的瑞士軍刀,他用它來尋求永生。這一版的《西遊記》取消了孫悟空慣常的夥伴──三藏和尚、海怪沙僧和雙足豬妖豬八戒,而是給他配了一個「神秘博士」(註:已連續播出六十多年的英國科幻劇《Doctor Who》的主角,因擁有重生和穿越等超能力而被家喻戶曉)式的助手。顯而易見,專家認為劇情足夠神奇和熱鬧,整體看法並不差。

  另一個權威雜誌《經濟學人》寫道:就像許多標誌性的虛構英雄──哈利波特、蝙蝠俠、小孤兒安妮一樣,孫悟空有個不快樂的童年。他從一座神秘山上的石頭中誕生,克服了早期的困難,磨練了自己的戰鬥技巧,學會了筋斗雲,並將身上的每一根毛髮都變成了自我的縮影。他既頑皮又威猛,與荷里活萬神殿的許多超級英雄很相似。但孫悟空又有與眾不同之處:他已經四百多歲了,並且來自中國。這段文字將孫悟空與西方人耳熟能詳的奇幻人物相提並論,並特別強調他的中國色彩,無疑是對東西方文化融合和共鳴的難得認可。

  事實上,在眾多中國傳統古典文學名著中,《西遊記》因內容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尤其書中的魔幻色彩和英雄主義,極符合西方受眾的口味,也是最容易跨文化傳播的作品之一。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西遊記》在海外已被改編成六十多部電影、電視劇、童書及電子遊戲等。去年五月,迪士尼製作的熱播喜劇《西遊ABC》,其中吳彥祖扮孫悟空、楊紫瓊演觀世音,便是以華裔作家楊謹倫的漫畫《美生中國人》改編,該作品獲獎無數,曾入選《時代雜誌》年度十大漫畫書排行榜,而作者的創作靈感就來自《西遊記》。另外,日本漫畫家創作的帶有孫悟空形象的《龍珠》《猴王》等動漫風靡全球,也使《西遊記》在海外擁有較高的認受度。

  值得一提的是,《西遊記》歷史上在海外的傳播中,英國人曾發揮重要作用。早在一九一三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便第一次把《西遊記》翻譯成英文。美中不足之處,是他作為基督教信徒,在翻譯時有些私心,對整部小說進行了改寫和包裝,將基督教元素雜糅進去,使《西遊記》更符合西方的價值觀念。例如,他未把書名直譯,而是譯成《出使天國,一部偉大的中國史詩和寓言》,將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西天」比喻為「天國」。他還將如來佛祖大膽譯為上帝;三藏真經譯為一本聖經;取經者譯為朝聖者;唐僧是救苦救難者,孫悟空是懺悔者等。李提摩太在談及譯作時,大量引用了《聖經》的解釋,諸如孫悟空在天庭蟠桃盛會中偷吃桃子,是夏娃偷吃伊甸園禁果的翻版;孫悟空大鬧天宮後被壓在五行山下長達五百年,堪比盜取天火的普羅米修斯被禁錮在高加索山;最後孫悟空一路護送師父去西天取經,則是贖罪的過程等等。但瑕不掩瑜,畢竟他把充滿東方神秘色彩的《西遊記》故事展現在西方人面前。

  在《西遊記》節譯本中影響最大的,則是英國漢學家亞瑟.韋利,他曾擔任大英博物館助理館員,因接觸大量中國古籍和繪畫等文物,便開始學習中文,也為他日後翻譯《西遊記》打下基礎。一九四二年,他翻譯出版了《猴》,但同樣對原著進行了二次創作,在譯本中刪掉了詩詞部分,還特別突出了孫悟空的英雄形象,對其成長過程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可遺憾的是,他只選譯了《西遊記》的三十個章回,不到原本的三分之一,失去了很多精彩內容。不過,他的譯本讓更多的西方人認識了美猴王,也啟發了後來的譯者,即英國學者詹納爾。

  一九八年,詹納爾憑藉曾在中國外文局工作、貫通中西的經驗,出版了《西遊記》全譯本,接近於英漢直譯,是流暢性和可讀性最高的譯本之一。促成他翻譯《西遊記》的正是兒時的兩段記憶:一個是病床上讀過亞瑟.韋利的《猴》,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另一個是他觀看了中國京劇團訪英的演出,被美猴王的武打折子戲徹底迷住。另外,二二一年,英國著名漢學家和翻譯家藍詩玲(Julia Lovell)在前人基礎上,又出版了《西遊記》簡譯本,讓英語世界的更廣大讀者得以領略這部中國古典名著。

  必須承認的是,由於東西方文化之間包括知識背景、習俗審美和價值觀等隔閡,令很多西方人仍無法準確地領會到《西遊記》的精髓。儘管如此,正如《經濟學人》在影評中所強調,《美猴王》這個古老的故事征服了世界,它是中國最成功的文化輸出作品之一,也是中國軟實力的一個成功範例。

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一代俠女

鄭佩佩生於1946年1月6日,是一名美籍華人演員,被認為是香港電影界第一位女性武術演員,有「一代俠女」之稱。命宮日月同宮,太陰化忌;古人所謂:「日月同丑,侯伯之材。」會天梁化權,天機化祿,主機遇,或機遇者眾,但機遇會不會得到好的發展,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會左輔、右弼,機遇可以落實。
父母宮貪狼與桃花諸曜同度,見天刑,主自身為繼室偏房所生。更見煞,主有刑剋。貪狼落陷合天馬,主遠離。有桃花,亦主兩重父母,或為偏房繼室所生。鄭佩佩生於中華民國上海市,父親蔣學成是浙江人,母親是廣東中山人,隨母姓。父親是上海巡捕房的當差,抗戰結束後開了中國第一家墨水廠—A字墨水廠,1952年因反革命下放勞改,父親與鄭佩佩從此沒再相見,1963年,蔣學成在獄中去世,母親曾是父親秘書,之後成為他的外室,受鄭佩佩父親的出身成分影響,母親要劃清界線,讓鄭佩佩等子女跟她改姓鄭,鄭佩佩全家曾住在上海淮海中路的飛龍大樓,新中國成立後搬進淮海中路2018號。後來母親為了生計帶著弟妹遠赴香港,獨留她一人與一位老保母在上海讀中學,1960年,鄭佩佩在市三女中讀初二下半期時移居香港,該年遷移宮七殺祿權科會。
事業宮天梁化權令本身已經很重原則的天梁傾向於固執。不過,有時候固執可能是必要的,尤其是當天機化祿的機緣需要執行並落實的時候。某些需要監察性很強、原則性很強的行業如監察一類,便需要天梁化祿的執緊。
天機、天梁、太陰同屬「機月同梁」一族,所以成為天機化祿、天梁化權和太陰化忌同見,太陰化忌主損失,也主計劃的勞神、拖延,而且未必得見成效。所以,乙干的天機化祿,提供的機緣是否實在便很重要。尤其是流年見天機化祿,很多時只是機會紛呈,但偶一不慎,便亦因此而損失,則天機化祿的機會,原來只是一場誘惑。遇著這些盤格,參與投資者更應特別小心。
紫微化科與機、梁、陰的祿、權、忌不相會,如太陰是命宮,紫微便落在田宅宮位,也必然落在天機的上頭宮位(父母宮),所以要特別注意。紫微本已有相當剛強、霸氣的性格,會不會對天機構成牽引、誤導作用,成為負面情緒發生的因果關係。
太陰主積存、主思慮,太陰化忌,便容易出現積存上的損耗,誘因很多時便由福德宮天機化祿而來。太陰化忌也主思慮,可因計劃一再拖延而令人思慮得形神損耗。
夫妻宮天同獨坐,天同主白手興家,即去盡現成事業而後自行興創。將此層意義移入夫妻宮,即為兩度姻緣。凡天同在夫妻宮,皆主配年長之夫,以年齡相差八年為準,然後始可成結髪。命主若再嫁事業優勝於夫,宜長配的意義更加明顯。鄭佩佩1970年嫁給台灣富商原文通後息影,移居美國。先後為原文通繼後香燈,誕下三女一子,不過她於1987年與丈夫離婚,更曾為對方多次流產。原文通比妻子年長數年,1970年,25歲的鄭佩佩結婚,破軍獨守命宮,夫妻宮廉貞,會貪狼運權,疊權疊科,多主生離而非死別。夫妻不和而未能偕老。1987年離婚,夫妻宮太陰化忌,與疊祿同宮,更會天機化祿,應收到可觀贍養費。
子女宮破軍獨坐,第一胎生子必有事端,或破相、或難產、或不足月生、或流產;鈴星同度,主父子分離,亦主兩代分離。見昌曲吉曜主三人。見煞,僅得一子,見吉者得力,見煞者不得力。辰戌破軍見化科,即使煞少,雖薄有名氣,但往往主長子長女體弱,先天不足。
1962年,鄭佩佩在香港被邵氏兄弟南國實驗劇團訓練班第一期錄取為學生。畢業後進入邵氏當演員。該年貪狼運祿守命宮,其主體為進取、為積極、為交際手腕、為爭取機會,為踏入演藝行業第一步。
1966年由胡金銓執導的武俠電影《大醉俠》中的飾演金燕子,成功踏進大銀幕。該年命宮七殺,會貪狼運祿,文昌年科;事業宮破軍與文昌年科同宮,會對宮紫微化科,命主初露頭角。
1970年,鄭佩佩退出影壇,並赴美國與原文通結婚;婚後進入美國大學進修,攻讀舞蹈藝術。1973年,鄭佩佩曾為嘉禾電影復出拍攝《鐵娃》及《虎辮子》兩齣電影,拍完後便回美國繼續定居。該年太陰化忌變成年科,會事業宮天梁化權變運科,拍兩齣電影算是出國進修一個交代。
離婚後鄭佩佩在1992年重返香港復出,演出膾炙人口的諸多電影。1993年由李力持執導的香港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飾演華夫人一角的演出亦深入民心。《唐伯虎點秋香》「捧紅」鄭佩佩;任何一位拍周星馳的笑片,像混然天成。鄭佩佩卻相反,本身是個一臉正氣的女中豪傑,搖身一變要推銷「一日冚包散」或「含笑半步釘」?總好像有點虎落平陽。尤其戲份主要是用來取代死不肯配合搞笑的鞏俐,就更加為鄭佩佩感到委屈。鄭佩佩反而認為是天大的幸運,終於成就出事業上另一項經典,也直接改善了生活環境。該年借對宮機巨,巨門運祿變成年權,祿權科會,算是多年當演員的代表作。
這段時間,她就是演繹一位中年女仕的勵志故事。人類總有種惰性:年輕時大可以任勞任怨,為出人頭地不惜作出任何嘗試,一旦成功了,便或多或少也會有身段問題,未必再有勇氣向前踏出一步尋求改變。即是,初出茅廬,還未知自己的定位,一時拍笑片一時拍打片一時拍文藝片,沒有所謂,但當你在某一個範疇已經爭取到一定成就,你多數會選擇死守,美其名叫珍惜羽毛。
無奈,客觀環境只會變得超乎想像。尤其活在這幾年,無論是基於疫情,還是基於科技進步,或者基於社會氣候變化,不少成功過的中年人也需要被逼轉型。親眼見過有人無法適應,日日怨天怨地,懷緬永遠不可能重返得到的過去;也親眼見過有人積極面對,明明是個大老闆或大議員,搖身一變成為巴士司機之類的基層打工仔。我常覺得,如果覺得時不我予,不妨向鄭佩佩學習一下。《大醉俠》或《金燕子》上畫的年代,我讀小學,對於鄭佩佩的第一個印象,也來自《唐伯虎點秋香》。尤其不少觀眾每年至少翻看《唐伯虎點秋香》一次,影響力實在太驚人,驚人到一個地步,直接把鄭佩佩其他作品遮蓋,很容易理解。肯定會有人覺得這叫無可奈何本末倒置,也總有人能夠像鄭佩佩欣然接受,為自己在一定年紀之後還有勇氣離開安全區闖出新天地而自豪。
2000年李安執導的武俠電影《臥虎藏龍》中飾演碧眼狐狸而聞名;她在電影中能夠充分演繹出碧眼狐狸的陰險、毒辣與堅毅不拔的性格,撐起了電影中江湖的恩怨情仇,也成為鄭佩佩再度成功並走向國際的代表作,因而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該年紫相守命,紫微化科變成運權,三重科曜,一時無兩。
2018年鄭佩佩獲第24屆華鼎獎終身成就獎。該年命宮破軍運祿,田宅宮疊齊祿權科,成就一代俠女,給她的成就一個肯定。
2024年7月19日,香港傳媒報導鄭佩佩於7月17日在美國病逝,隨後獲其經紀公司發文證實。命宮三重化科,原命宮及流年子女宮卻三重化忌,時也命也。
多才多藝的鄭佩佩入行數十年屢獲殊榮,一代俠女更是深入人心,她的影視生涯跨越光輝六十載,除了在事業上努力不懈,她亦是個平易近人、善良、熱心且有耐性的好媽媽,受不少影迷擁戴。

肯煮就是廚神

想當年住在湯宿,被迫第一次煮飯,第一次煲蘿蔔湯,餐蛋公仔麵,更是非常好味。許多人都說,讀大學一定要入住宿舍,或許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移居外地也可能令您變成廚神。

不單日常煮食,日日三餸一湯,把全家照料得妥妥貼貼,連菠蘿包、雞尾包,以至糕點都頻頻出爐,照片拍出來簡直可以媲美鼎爺、JackyRicky;人類適應能力之強,點到你唔服。

坦白說,入廚其實從來不難,香港人昔日未有機會發揮才華,大概只因工作太忙、街上食肆太多、廚房太細,以及工人姐姐太能幹。

工作太忙真是主要原因,自七十年代引入海外家庭傭工,釋放本地女性生產力,香港雙職家庭成了常態。但一入職場深似海,過去數十年,身邊多少女性憑雙手殺出一條血路,頂住半邊天,愈做愈投入,愈做愈夜放工,晚上10點前能回到家中,已屬萬幸,這種情況,你還要求她煮飯?

到了人在海外,首先沒了工人姐姐可依賴,自己又未必即時有工作,除了捲起衫袖,親自下廚,還有什麼辦法?而且下廚真的並非那麼神奇,有點common sense,肯聽兩句,沒難度。

煮一般港式家常菜,基本上所有肉類醃法大致一樣,豉油、鹽、糖,胡椒粉、生粉,喜歡可以加幾滴麻油,要香一點,還可以加少少料酒;新手甚至可用蠔油代替豉油、鹽、糖;當然,通識是醃牛肉不下鹽,鹹味靠豉油就好。這些十多歲在家看母親煮飯就看懂了。

西式方法處理肉類一樣簡單,醃肉永恒三寶是鹽、黑椒和甜椒粉(Paprika);喜歡有點香草味,又未完全掌握香草特性,不妨買瓶雜錦香草(Mixed herbs),隨便灑一點就可以;廚房還會常備一瓶蒜顆粒(Garlic granules),懶得切蒜,或簡單醃隻雞髀氣炸,三寶加點蒜粒,得咗!

2024年7月22日 星期一

人生職責是尋找自我

  人是有情緒的動物,不可能永保陽光心態,內心陰霾充斥階段,周身不舒服,有不安、焦躁、痛苦等多種表現,若負面情緒長期得不到緩解,或會患上憂鬱症。
  遇事有能力自我開解,維持住較平和的心態,是為人者需終身修煉的功課。曾經的一位同事,因未能在職稱評選中勝出,氣結難消,坐在家中日夜吸煙,不思茶飯輾轉難眠,如此一個月便毀了健康,很快去世。儘管大家公認他學術水準高,不記名投票結果對他來說不公平,但世上事公平與否誰來做公正裁判官?
  「留得青山在,不怕冇柴燒」,此言極具鼓勵意義。因氣而病,因氣丟命,都是不值當的。人在年輕時,火氣大些可以原諒,人到中老年,若仍是動不動就火冒三丈,傷人敗事,就屬毫無心胸毫無修養了。
  曾獲諾貝爾獎的德國作家黑塞說:「幸福是一種方法,不是一樣東西。是一種才能,不是一個目標。」他說作為人,真正的職責和歸宿只有一個,即是找到自我。
 
  自我是什麼?是個人深厚而沉重的責任感?如果以一己之力代替一國一家,會不會有點太自我了?我曾經是個非常自我又爭強好勝的人。遇到什麼事情,都喜歡大包大攬,還必須要以我認為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那時每天的生活,真像個鬥志滿懷的戰士,每天都架着膀子,擼起袖子,戰天鬥地。當然會有如願以償的勝利,卻也常常鎩羽而歸,黯然獨自在角落療傷。勝利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個英雄;失敗的時候,覺得整個世界都辜負了自己。
          直到某天收到了從清邁旅行歸來的朋友送來的一張手繪卡片,才幡然醒悟。卡片上不過寥寥數筆,勾勒出一幅日照佛塔的景象,並赫赫然寫着:No Ego No Cry 。聯想到佛家常說的「無我」,或許可以翻譯成:無我則剛。這句話帶給我的啟發良多。在困局之中,被異見包圍之時,這句話就會在我腦海裏自動循環,讓我自省,是不是應該鬆手丟棄執念。
        誠然,自我意識是重要且十分必要的,它體現着我們作為社會個體的獨立性。我理解的「無我」,並不是要完全忽略和拋棄自我,而是不能囿於自我,要打開心扉,去感知周圍的人和事,然後去修正那些僅僅基於自我意識的判斷和認知。過於強大的自我意識,會無限放大自我情緒,而限制了對其他社會個體和社會環境的感知能力,進而容易產生對峙和矛盾。自我的意志不能得到滿足時,往往還會陷入到一種自怨自艾和自我悲憫的失望之中。過於自我的內心在同時面對外部矛盾和內在失望時,很容易變得脆弱而不堪一擊,好像一顆玻璃心;玻璃心碎了,滿地的玻璃渣既會扎到別人,也會傷到自己。

美國當代 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  編曲/詞:羅大佑
知之為知之 在乎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孔老夫子也
知之為不知 在在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寒山子是也
不知為知之 不在乎在乎
此人何其者 齊人是

過去一周,美國政治風起雲湧,峰迴路轉。

一名20歲的槍手於特朗普的競選活動上向其開槍,子彈擦耳邊而過,令其受到輕傷。一名出席活動的特朗普支持者中槍身亡。大熱總統候選人在一群特工掩護下高舉手臂,向民眾表示自身無恙。該舉動被普立茲得獎者攝影師拍下,成為是次選戰新聞報道的「代表作」。特朗普所呈現出來的「強悍勇氣」被包括馬斯克與朱克伯格等科技巨頭領袖公開稱讚。

同時,極左進步與極右民粹圈子中皆掀起陣陣的陰謀風。前者表示特朗普乃「自編自導」,後者則指控民主黨建制派及所謂的「深層政府」,故意埋下安全漏洞,讓行刺者有機可乘,試圖把形勢大好的對手消除。陰謀盛行所反映的實際現實,正是這些處於政治邊緣民眾對主流媒體根深柢固的排斥與質疑。與陰謀相映成趣的,則是一群民主黨高層政客在槍擊案後的紛紛表態。他們說:美國這般「文明」的社會對任何形式的暴力,皆必定是零容忍。

大難不死的特朗普,翌日即宣布其競選夥伴為俄亥俄州參議員萬斯(James David "J.D." Vance)。在剛結束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這位氣勢如虹的前總統如沐春風,接受其所有曾經對手的「祝福」與「祝賀」。看來對不少搖擺州內的搖擺選民來說,相比起在辯論上垂垂老矣的拜登,這位民粹富豪更能投射出一種所謂的堅毅,讓他們感到久違的「安全感」。大眾形象上,其也旋即從「罪名成立的犯人」變成面對恐怖分子皆「面不改容」的英雄,在主要民調中與拜登的距離持續拉開。

當然,主觀與客觀是兩碼事。現任總統拜登已宣布退選。然而槍擊案令共和黨空前地團結一致,正是我所提及的「突發情況」。拜登「讓賢」於賀錦麗,由這位曾擔任4年加州參議員的副手接棒上陣。她不會自動獲得提名資格,而是要等到8月由近4000名黨代表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投票決定後,才決定由誰披掛上陣

我很喜歡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專輯,其中四曲歌詞套用在美國今天,有相當應景性。「之乎者也」能言簡意賅地譏諷着只懂得文字遊戲、賣弄口舌的「紙上談兵」者。能讀書、會理論,卻不會解決問題。

一、「什麼都可以拋棄,什麼也不能忘記」

現年39歲的萬斯於2022年勝出參議員選舉,在位不到兩年。

萬斯出生在一個破碎家庭中,父母在其孩童時期離婚、母親濫毒,其主要是由外祖父母所扶養成人。缺乏安穩的家庭背景讓其自少便具備極強的生存及自保意識。萬斯中學畢業後便參軍,並被派至伊拉克服文職兵役,退役後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修畢政治及哲學本科學位,並獲獎學金至耶魯法律學院進修。期間其得到人稱「虎媽媽」並頗具爭議性的著名學者蔡美兒(Amy Chua)指導,並受其積極鼓勵而撰寫自傳──也即是現已家喻戶曉,於2016年出版的《鄉下人的悲歌》(內地翻譯,而台灣翻譯則選擇譯成《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

在全球化及機械化的雙重衝擊下,美國不少內陸省份的藍領勞工於過去30年遭受結構性失業、社會向下流、因而衍生出工業衰退的「銹帶」中酒毒泛濫、罪惡率高企等問題。然而通過訴說其個人家庭經歷,萬斯道出其心目中悲歌的確實根源──並非單純的宏觀經濟改動,而是美國「鄉巴佬」文化所導致的禮崩樂壞,以及當代美國鼓勵自私自利、物質與消費主義泛濫的整體氛圍。其認為問題真正癥結在於鼓吹懶惰的卸責主義,透過福利側重、平權執着以及其他受所謂「自由主義者」所推崇的價值觀所滲透在每個階層與經濟社群之中。這本書面世後獲得包括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在內的民主黨菁英高度評價,正因其以感性卻不陳腔濫調、細膩而不矯揉造作的手法點出了美國「沉默的一眾」想法與心路歷程。

2013年修畢法律博士後,萬斯先後涉獵政壇及法律界,最終於2016年加入PayPal共同創辦人蒂爾(Peter Thiel)的創投公司中,成為這金融科技梟雄麾下一員。3年後,他與蒂爾及谷歌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共同成立了Narya Capital,於2021年宣布競逐2022年的俄亥俄州參議員選舉,及後成功當選。他任內在監管傳統華爾街及大企業(除了科技巨頭以外)方面與民主黨員立場較為相似,並在這些方面推動多項跨政黨議案。在外交政策上,萬斯認為「中國透過犧牲美國利益以致富」,堅持着鮮明反中立場,同時強調必須跟俄羅斯緩和關係去「親俄抗中」,削減向烏克蘭提供的援助。一般而言,美國的副總統並沒有直接支配或制定外交政策的實際權力,但正如小布殊「副手」錢尼(Dick Cheney)所彰顯,副總統權力範圍乃由當事人能力與權謀所定奪。特朗普當選後相信將把外交政策制定交託於包括萬斯在內的超核心領導團隊,把自身注意力放在針對政治對手進行報復,以及「美國優先」的工業與勞工政策。

萬斯故事當然有其勵志成份。然而其是一位可以拋棄一切原則並讓任何與其接觸者皆難以忘記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代表着共和黨新生代的標誌性人物。曾幾何時高度評價奧巴馬並私下批判特朗普為「一個自私自利者,如尼克遜,又或是像希特拉一般」的萬斯,在特朗普當選後逐漸改變對其公開評價。若其在是次選舉中順利當選,萬斯大有可能於2028年競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甚至屆時在民主黨內部四分五裂的情況下,當選為美國第48任總統。

二、 「眼睛睜一隻,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歡喜也」

萬斯深知在美國政界這大醬缸中,「上位」便是唯一須堅持的政治原則。確實,在觀看共和黨大會上的眾生百態時,不難看到黨內所謂「菁英」皆是極度精明,政治觸覺及求生欲皆十分強盛。往上爬是定律。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是常態。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振振有詞,「我們不能辜負特朗普,我們不能辜負美國!只有共和黨,才能秉承美國的立國價值!」曾代表共和黨僅存的「體制派」與特朗普惡鬥的黑利(Nikki Haley)也表示,她認為「特朗普值得我最強而有力的支持」,並呼籲共和黨員放下分歧,團結一心地投給特朗普,因為他們兩者間「共同點遠大於分歧」。最誇張的是七情上面的克魯茲(Ted Cruz),他激昂地大叫,「天佑特朗普!」在一片揮動橫額與旗幟者面前,儼然牧師向信徒傳教般,把現場氣氛推到炙熱。過去一周的大會是共和黨各大小派系名副其實的一次「大和解」,也是特朗普的「黃袍加身」。相對於2016年及2020年,共和黨在過去數個月所趨向的一致性是高度密集,與民主黨如今的撕裂猜疑有所鮮明對比。

為何共和黨大台上乃如斯的「皆大歡喜」?我分析認為原因有三。一、共和黨政客對特朗普「吸票」及「贈票」能力之肯定,遠高於民主黨政客對拜登的相應信心。特朗普的「個人魅力」被視為是年參眾兩院選舉的關鍵保證,其是否願意為某位候選人背書,則十分取決於該候選人能否博取其歡心。二、對於包括黑利與德桑蒂斯在內的資深對手來說,民主黨的乏善足陳揭示了特朗普很大概率可成功重回白宮。此前提下,他們必須紛紛歸邊並參與在特朗普的「神化」過程中,甚至愈高調愈好,方能確保「神」會考慮在第二任內委任他們出任不同的重要位置──已有傳聞指特朗普有可能挑選立場同樣強硬地反華的黑利出任國家安全顧問。三、各路人馬正就着2028年選舉摩拳擦掌地進行熱身,望能透過吸納及鞏固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的形象,為自身將來競選鋪墊出相當可觀的基本盤。

大會第四天,特朗普正式接受提名。大會場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他在演講中提到「上帝站在我這邊」,彷彿是把印度莫迪的虔誠宗教說詞照辦煮碗地搬來,並把各種各樣的陰謀、對自由派主義的否定、對美國民眾的「承諾」、對自身的嘉許等炒作一塊。對受過基本政治現實訓練的聽眾來說,他的胡言亂語缺乏公正與邏輯連貫性。然而純粹從流暢度及表述手法來說,他表現絕對相當扎實,讓其目標受眾非常受落。這個時代,正是一個情感壓倒理智、感觀定奪認知的時代。

三、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過去一周,其因拜登確診新冠肺炎,因而自我隔離。他宣布其「隔離靜思」所得出的結論,就是退選。過去數周相信乃拜登從政生涯裏面最嚴峻的時刻。一邊廂,以其妻子為首的一群家人、相識數十年幕僚與親信,正嘗試把苛刻的批評聲音過濾,盡量把要求拜登退選的黨內進諫壓下去,試圖讓拜登堅持到八九月,令民主黨主流意見不得不接受以他為候選人的既定結局,從而促成「米已成炊」局面。另一邊廂,包括不少忠實民主黨金主、部分州長及參眾議員等民主黨高層在內,皆紛紛私下表示對拜登失去信心,認為其必須退出選舉。當然,如上周所述,這些「倒拜」者間就着替代方案有沒有共識,似乎仍是未知之數。最有可能發生的便是賀錦麗獲主要派系代表一致通過為拜登「Plan B」,然後再透過公開但迅速進行的初選,挑選出其副手。

歲月決不饒人。從反應速度、內容探討、思路清晰,以及詞鋒敏銳等層面來看,固然四年前的拜登與其今日的表現必然有其鮮明差異。然而實際上這些衡量標準之所以為我們所採納及重視,乃因拜登是一名稱職的「傳統政客」。相比之下,我們早已習慣了特朗普說法的語無倫次、自言自語、自吹自擂,更傾向於不自覺地「原諒」或「容忍」這位非「傳統政客」的一舉一動。拜登的忠實支持者也許會認為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然而在任何一個選舉民主國家的政治論述與輿論鬥爭中,參與者的雙標乃理所當然的。

最諷刺的是,拜登曾幾何時乃民主黨體制內的「金主」及「財主」所共同推崇的候選人。他們動員龐大資源與人力,把拜登包括華倫(Elizabeth Warren)及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內的進步派勁敵淘汰在黨內初選過程中,保送拜登於2020年成為能團結方方面面的「得體」候選人,奪得總統寶座。而根據多方消息,卻也正是這班「自由派」財閥與政界權貴,在過去一個月不留餘力地嘗試把拜登轟下來──無論是透過游說個別議員,還是發動網上輿論攻勢。在他們眼中,拜登留下來,只會為民主黨招來一次慘不忍睹的滑鐵盧。只有換帥,方能讓他們重新往總統候選人輸送更多的資金。

假設賀錦麗成為是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其副手很有可能是賓州州長夏皮羅(Josh Shapiro)又或是伊利諾州州長普立茨克(J. B. Pritzker)。這兩人,尤其是前者,普遍受黨內相對文化保守及經濟右傾的「右派」支持。同時,作為猶太人男性及相對幸免於過去數年黨內鬥爭的「生力軍」政客,這兩位都能彌補賀錦麗在黨內聲譽及部分選民群中的負面形象。也有民調顯示,賀錦麗與任何副手對撼特朗普及萬斯的勝算,比拜登賀錦麗配搭不會來得更高或低,相比起其他任何總統候選人,可謂是整體風險最低的改動。

四、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萬斯在《鄉下人的悲歌》中的「家鄉」,正受到各種現代化下所帶來的價值觀失衡與挑戰。社區變得更為碎片化,卻並沒有為個人賦予相應的社會責任感。「鄉下」的大眾倫理觀變得更模糊,令城鄉差別不減反增。在這種絕望感蔓延的政治氛圍中,2016年的特朗普成為了當時美國藍領勞工、白人保守主義者,甚至部分少數族裔低下階層的「救世主」,獲他們全力背書,進入白宮。

今日,特朗普與萬斯即將捲土重來,共和黨的基層「得到他們想要的」。然而他們又失去了什麼?這兩者是否真正能為美國的普羅大眾帶來經濟、文化、精神上的救贖?又或是只會淪為他們背後的科技初創資本家及傳統宗教力量的傀儡,在本土政策上推動翻天覆地的「變革」,令國家持續邁向撕裂與兩極化?

須知道,文化戰爭(cultural war)從來都不是一個純粹由民眾所主導或驅動的現象。三四十年前,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員對氣候變化問題分歧甚少,甚至有不少立場堅定的民主黨員對全球暖化的證據徹底地否定。然而經過數十年的政治操作與「政黨渲染化」後,時至今日,對「氣候變化是否存在?」的答案已變成辨別共和黨與民主黨支持者的最佳試金石(Shibboleth)之一。事實證明,若政治立場可以一個交易市場作比喻的話,供應往往能左右,甚至控制需求。

有人說,特朗普在槍擊案後所展示出來的領導風範,證明其乃是「天賜」之君,具備拜登絕對沒有的魄力、領導力、意志力,是一名強人。然而強人政治是否必然是美國所需的答案?強人政治是否當代世界所需的模式?知之為不知,在在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