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業識如何多世貯存而不滅

博友在《宇宙大爆炸、玄學、業力和命運》中,希望得到解釋業力如何藏在第八識中,經輪迴而不滅?要深入了解原因,我嘗試首先分開引述佛學和科學的基礎知識。
. 佛學篇:
1. 如來藏  如來藏大乘佛教術語。 最貼切之註解:「如來藏乃法身在纏。」,即此義,故知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大乘佛教三大派別(中觀、唯識、如來藏)之一。如來藏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地,遍一切界,遍一切法。遍一切處,就是十二處六根六塵處,眼根觸色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耳根觸聲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鼻….….,意….。六根六塵都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都有如來藏的執持作用,眾生所接觸的每一個境界都是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
如來藏遍一切時,從出生到死亡,到中陰身,到胚胎,到再一次出生,如來藏就從來沒有斷滅過,每一剎那都在執持著眾生色身的生命活動,眾生的生老病死都由於祂的運作而出現,當然包括業力。只要是世間存在的法,不管眾生有沒有努力認知到,都是由如來藏所生所顯現,需要理解“存在與顯現”的問題。如果行者修如來藏就是修存在與顯現,因為觀修如來藏修法的時候就是用存在與顯現來修。
2. 唯識學  唯識學是研究心識變化和作用的一門精神科學,它以「唯識無境」為一貫之道來說明宇宙人生的現象和本質都不離心識而有。我們主體是由五藴和合而成,即色、受、想、行和識;唯識學包含‘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第八識阿賴耶識,第七識生起自我,帶有我執作用;而第八識含藏著淨染萬法種子,世世代代因作業而生,能夠牽引主體克應相關業報。由此看到笛卡兒所提出的“考慮自我”,可被認為基於第七識,第八識之不滅,與量子細胞包含之記錄,能夠理解成心理學所說的潛意識,牽引主體,作出往後各式各樣的行為。緣起現象是講業果唯識的道理,空性本質是明清淨法界的原理。「業」究竟是什麼?造業的時候,一定與「識」有關係,也就是第六識,又稱「分別識」,亦即自己知道有動作,分別、曉得這是善的、惡的,這是好的、不好 的,這是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前五識沒有這種功能,只是覺知,譬如從身體知道有痛、癢,從眼睛看到每一樣東西,但是沒有什麼好壞或討厭不討厭的感受,在 這種狀況下,不會構成業的力量,因此,要構成業的力量,一定是經過第六識。
構成業以後,在這一生之中,可能會得到果報,亦即現世報——造了什麼樣的因,就得到什麼樣的果。所以犯罪的人,往往在這一生便可能會受到司法的審判而 坐牢;做了好事的人,則有可能受到表揚,受到許多人的歌頌、讚歎,這是一生之中的因果。至於來生之後的果報,即是因為我們現在所造的業到了第八識。所以, 現生的果報是第六識製造,第六識接受,但是未來的果報,則是貯存在第八識。第八識又稱「藏識」,貯藏業力。這一生業的力量存在第八識裡,死後就到下一生去 接受另外的果報。
人從這一生到下一生中,只有一樣東西存在第八識,這在人的生命之中、真正活著的時候,當然也是存在的,因此,構成生命的條件有三項:壽、煖、識。壽 是壽命,也就是說,在時間裡,有其生命的意義在;煖則是身體有暖氣存在的時候,這也是生命。死亡的時候,首先是煖離開,然後是壽,最後才是第八識離開。第八識離開,便是要接受之後的果報。然而,這是指凡夫,聖人則沒有第八識,我們修行就是要轉第八識成智慧。
B.
科學篇:
1.
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準確的來說,就是微觀粒子的動量和位置(或能量和時間)不能同時測量到。我們知道,越想測量微觀粒子的位置精確度,就越要用波長短的電磁波去探測,而波長越短,頻率就越大,動量就越大,自然對探測對象的擾動就越大,我們越想更精確的測量粒子的位置,其粒子的動量就越不精確。所以當我們對事物的某一面觀察更細緻時,對另一面的觀察就越不細緻。當我們同時觀察事物的兩面時,對每一面的觀察程度都不如單獨觀察這一面時細緻。
粒子本身就是同時處於兩種疊加狀態,也就是位置與動量(時間與能量),似乎這樣的概念比較抽象,也就是一些關於過去與時間-能量相關與不確定性結連的困難。 然而可以看到盤古初開時,系統和環境與時間無關的量子復合,時間-能量不確定性不僅可以在經典環境的情況下得出與系統的關係,亦提供一個用來監視量子系統的經典時鐘。
  ΔEΔt≥/2
假使一粒粒子它的生命(lifetime Δt)是非常短的,很快就衰變成其他短命粒子,同時因為不確定理論,他的能量ΔE將會分佈成比較寛闊的能量階(連續電磁波譜)。
2.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在量子力學裏,當幾個粒子在彼此交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對於兩個相互糾纏A和B粒子分別測量其物理性質,舉例:位置、動量、自旋、偏振等,則會發現量子關聯現象,即是說A是正自旋,B是負自旋。反之當A變成負自旋,B會是正自旋。
3. “弦論String Theory)  弦論是用一段段「能量弦線」作最基本單位以說明宇宙裡所有微觀粒子如電子、夸克、微中子都由這一維的「能量線」所組成;換而言之,弦論主張「弦」以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到自然界的各種基本粒子。弦論等於機率,即是某段範圍找到粒子的概率。弦論企圖將愛因斯坦統一場論中的問題解決。用相對論的原理建立一個力場,如果把粒子和波都統一起來,E=MC^2,這質量(M)與能量(E)就可以統一起來了,能量=波、質量=粒子。
4. 全息學(Holography)  全息原來是研究人的大腦,我們把大腦分成一片片,每一片都有它的特殊功能,可是全息呢,就說,大腦裡邊的一個細胞都有整個大腦的功能(註1)。現在已經開始有人擴展全息的理論,就是說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周遍法界的空間(註2),甚至整個宇宙。
全息,跟佛家的理論,特別是如來藏思想,完全相同。霍金首先提出一個弦論,一條弦在震動,先出現的是能量,這個能量有可能變成質量,是根據機率來變的,有些能,有些不能(註3)。到底有多少轉換為品質要根據機率。那麼我們首先要研究的是能量變成質量的機率,把這個研究清楚了,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場,把能量場與質量場統一起來。這個能量等於我們講的如來法身功德,他的機率就是我們的相礙了,能夠適應相礙我們就成為質量。(是局限,是條件,一切生命、一切世界都要適應它的局限、適應它的條件才能成為有=1,否則成為無=0。)我們們都是質量,都是物質,因為我們們都能適應那個相礙。如果不能適應就不能成為物質了。所以他的弦論,由弦的震動,根據機率來成立物質世界,這幾乎就是用如來藏思想來思考了。佛家的哲學是到目前為止的所有物理學都沒法子推翻的,沒有矛盾。
(註1)「大腦裡邊的一個細胞都有整個大腦的功能」:大腦裡邊每一個細胞都由量子組成,量子的工作原理與量子電腦一致,它有三種意識資訊,我們稱之為量子比特qubits,量子資訊的基本計量單位,可以以"1 "、"0”和不確定01”的狀態存在)。一位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聲稱意識是神經元細胞微管中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不同的量子比特通過量子糾纏(entanglement)的方式連接起來。
(註2)「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周遍法界的空間」:生命創造宇宙,有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實質上的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接著才有宇宙,宇宙本身並不會創造生命;意識使得世界變得有意義,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
(註3)「能量有可能變成質量,是根據機率來變的,有些能,有些不能」:粒子(量子)可以用多個波函數疊加而成,身體既可視為很多粒子組成,也可視為許多波函數疊加而產生。波函數是用機率描述其存在,量子糾纏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周圍環境中任何一絲輕微的擾動(被觀察或動念)都可能使其消失無蹤:哪怕只有一個光子無意中撞上了一個量子比特,整個量子糾纏就會因為發生坍縮而分崩離析,徹底摧毀整個系統的量子特性。但有些量子資訊以量子比特的形式,可以儲存足夠長的時間,大腦一定需要一些其他的特殊機制———比如多個量子比特間的糾纏機制,以及將這種糾纏體現到神經衝動上的化學機制。此外,在大腦中傳輸以量子比特形式存儲的量子資訊,也需要一定的機制來實現。

C. 解釋篇:
全息(B.4)如果跟霍金的弦論(B.3)配合,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世界裡,整個宇宙起源於一個大爆炸,短時間將不同能量的粒子(弦絲)聚合或分裂而形成最原始的物質,而每一點包含整體的特性,這就是稱為全息宇宙論(Holographic Universe Principle);此外我們其實並不是一個個體,我們的身是周遍法界的,不過顯現出來就是我們們這樣一個身,當然科學家不能解釋這現象。宇宙周遍(A.1),佛周遍,我們也周遍,這才是絕對的大平等。所以我們修道的理論,修止觀的理論,漸漸得到科學上的證明,寧瑪派所傳的教法的的確確是法界的真實。把本尊擴大到整個法界用光明來擴大,可以說光明中每一點都是我們的法身,我們不要以為我們不是佛就沒有法身,只不過我們的法身被障蓋住而已,我們不認識這個法身。因此我們的修道我們的止觀有相無相,其實就是看我們施設不施設。我們施設到什麼程度,我們的自我(A.2)就大到什麼程度。
重提存在與顯現,根據(B.4註3),身體既可視為很多粒子(弦絲B.3)組成,也可視為許多波函數疊加而產生。日常生活中,我們被觀察或動念,顯現成肉身,「業」(Karma(A.1)是一種行為,任何心理動作、生理動作或者是物理動作,只要有動作,就叫作「業」。這些動作與我們的心念、意 識不相應或沒有關係,那就不能構成業,因此「業」與「識」一定是連在一起的(B.2),所以,只要業動,我們的識便會跟著改變,業不動,我們的識也就沒有影響。這與量子糾纏定律有相同的地方。
在現世中,業貯存在第八識(A.2),造成業報,從出生到死亡,到中陰身,到胚胎,到再一次出生,如來藏就從來沒有斷滅過;肉身變成許多波函數疊加一起,在宇宙游離,機緣巧合,游到胚胎,顯現肉身,重複又重複。它能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根據B.1:Δt很大),皆因產生時能量接近固定(ΔE接近0),所以不同業力產生不同業報,如是因造成如是果,世世代代,不斷存在與顯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