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宇宙由意識創造

《華嚴經》

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愛因斯坦說過:沒人看月亮它就會不在那?根據量子理論的嚴格詮釋,月亮在被觀測前實際上並不存在於我們所知的狀態中。 事實上月亮可能處在無窮多個狀態中的任何一個,包括它在天空中,或者正在出現,或者根本不在天空中。 正是盯著月亮看的測量過程確定了月亮實際上在圍繞著地球轉動。


萬法唯心造,我們認知的世界,究竟是怎樣存在?

二十世紀中,一項劃時代的電子雙縫實驗:用電子槍,向帶有兩條狹縫的擋板,發射電子,射向熒幕。當一個個電子陸續發射,熒幕顯示電子只是以隨機方式出現。

當發射無數電子,熒幕上竟然出現跟光波一模一樣的干涉條紋:電子這個有形物質的粒子,卻以無形能量的波動形態在移動。

電子在本質上是觀察不到且沒實體,中子、原子,甚至分子,都可以表現出這奇異的量子行為。

原子的最小單位稱為夸克,原子組成可以看到一個像龍捲風的漩渦,以及一些更小的能量漩渦。

再進一步觀察原子結構,根本看不到東西,只會看到虛無的物理空間,看不到實體物理結構。原子並非由有形的物質,而是由無形的能量組成。

雙縫實驗更讓人震驚嚇人的是,發射時間與抵達探測屏時間以外,這兩個時間之間的任何其他時間,光子的位置都無法被確定,即量子態存在波動函數(概率在0與1之間);一旦觀察者探測到光子的位置在屏幕時,其波動函數會坍縮,就會看到干涉條紋在屏幕上。

宇宙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有在觀察到的一瞬間,物質世界才會出現。

電子,不觀察它時,是無形的能量;當觀察它時,才會變成看得到的有形物質。

哪為什麼物質摸起來卻十分實在且固若金湯呢?那是因為,原子空間裏充滿了力量非常強大的電磁力。

沒有意識,就沒有物質;沒有意識,宇宙只是一團無形的能量;是人類的意識,創造了宇宙的物質世界。

1 則留言:

  1. 唯心論,認為世界是以觀念(意識、精神、思維)為根源所衍生的,世界的演變是依靠外在的觀念而推動進行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