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2025 DSE撞期啟示

中學文憑試(DSE)進行了九成,核心科(中、英、數、公社)考完,現正考選修科,422號這天出現「撞期」──同日同鐘數開考兩科以上不同科目。4年前談過這情況,4年過去,科目有所整合,惟情況依然。大家可能不察覺,箇中大有竅妙,折射社會心態。

首先,撞期是有須要的,否則DSE勢將比目前為期約一個月延長。理論上,考生可報考任何科目,原該不容撞期以保障其權利。但實際許多報考了某些選修科目便不會報考某些科目,只要數以萬計考生(今屆共55781人)中竟沒一人同時報考某兩科,那兩科考試就可於同日同鐘數舉行,節省時間。考評局也戴定頭盔的,待全體報名結束才落實考期。聽落很難,實際仍會發生,今屆就三天共六科如此。

「文人」與科技的界限

以英國文學和設計與應用科技同於417號的為例,兩科考生皆少,英國文學221人,設計與應用科技544人,遠低於4大核心科的平均4萬餘,「相撞」機會率降低。再說得白些,你懂的,選修英國文學的幾乎都是名校番書女,選修設計與應用科技的升學則取向IVE之類,兩者根本二元世界,難怪竟無一個同報兩科。制度本身無限制你自由,惟人會自然物以類聚。

同理,422號這天同日考中國文學和科技與生活,亦因行情偏軟,中國文學1493人;科技與生活239人,更重要是,會報中國文學的,大概像我當年會考年代那種「文人」,文人毋須懂科技,乃社會共識。香港教育當局曾經推廣「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打破分科界限。可惜,家長及考生依然用腳投票,反映於撞期即知。然而,我有位師弟在大學教中文,閒時以改裝Hi-Fi為業餘收入,又懂全屋裝修,我家維修都由他搞,生活充滿樂趣。明朝大哲學家王守仁(14721529)研究種竹樹道理,格物致知。誰說書生不愛science呢?只不過放諸考試和分科就變異類了。

更蹺蹊是423號同日考體育和音樂。這兩科屬於技藝吧,都是當局近年致力推廣的,展示動靜皆宜,做靚portfolio,家長和莘莘學子趨之若鶩,必修習傍身啦,卻到時來發揮在DSE皆少,體育科1385人;音樂科187人,一同報考的更千中無一、百中無一。甄子丹那種打功夫又叻、彈鋼琴又叻,畢竟表演性質,落實到考試升學即卻步。

必須強調,DSE本沒限制,撞期只代表客觀現實。尤其音樂和體育同時作為興趣沒問題,但作為考試組合,不免予人「不務正業」之感,恐較難躋身大學吃香科系啊。

順帶一提,應酬「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政策,惟帶旺了生物和經濟──文科生愛兼修生物,因為傳統認為生物可靠背誦似文科;理科生愛兼修經濟,因為多數計似理科。生物15691人報考,拋離本應相近的物理,物理12654人;經濟13894人報考,拋離本應相近的地理,地理8535人。骨子裏,根深柢固。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