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無為茶

十三歲讀《老子》,如今已過七十歲,不知不覺過了五十多年。當時讀《老子》不敢說懂,只是因為他叫老子,說「無為」,以為什麼都不用做;五十多年後讀《老子》還是不敢說懂。好歹明白些道理,譬如上善若水,禍福相依,柔能制剛,譬如大巧若拙,功成身退,和光同塵,此外還有厚德、不爭、無為……

我是舊派人,「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的少年光景愛之彌深。雖說如今越發滾滾紅塵,奈何心裏嚮往的還是「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的幽情。偶爾也能享受到觥籌交錯、酒酣耳熱的快意,可惜別腸太短,幾十年不離不棄的還是一口清茶,以壺盛之、以杯泡之、以碗載之、以盞分之,器物或大或小,或新或舊,但那一縷芬芳永遠可人。茶道大有深意,深意在厚德、不爭、無為……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更妙在日本京都飲得「無為茶」,無為白茶。

伝統的なo無為白茶を楽しめる

無為的地名,傳說始於三國時。因境內溝渠眾多,不利於騎兵,使得曹操有無為之慨。北宋時,江南設太平府,江北置無為軍,希冀天下安於無事,遂取無為而治之意而冠之。此名深藏大巧若拙的智慧,如同城頭銅壺滴漏的刻度,看似放任光陰流轉,卻將日月更迭的玄機盡收其中。

無為茶屬白茶,如此極好。無為二字出自《老子》,白字《莊子》有錄,是為:「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無為白茶,喝進嘴裏,也有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之感。茶泡在玻璃杯裏,亦如空室灑滿陽光,靈性自然通透剔透。

那日在無為三公山、牛王山,窺見無為意。茶樹在花間自適,採茶人指尖輕旋,嫩莖應聲而斷,脆響似古琴弦動。這般採摘講究三不取:未展旗槍者不取,蟲齧風傷者不取,晨露未乾者不取。只取一芽一葉,只見一顆顆青葱的茗香落入挎籃。

四月春山欣欣向榮,四月茶人也欣欣向榮,雞犬相聞,攤青、殺青、揉捻、乾燥,各自茶意,翻炒聲如春蠶食桑,倒比廟堂高懸「清靜無為」匾額更近道法。

揉捻最見功夫,疑心老茶工暗合太極之勢,將山嵐雲氣揉進肌理。待茶形舒展而蜷曲,恍若目睹莊生化蝶的某個瞬間。

幾個茶客清水泡茶,沒有繁文縟節,坐喝看山,看牛王山,眼前紅肥綠肥,紅花綠茶。注水入杯,茶葉翩然在杯底,嫣然是敦煌壁畫飛天仕女裙帶,那些曾被揉捻的葉脈,漸漸舒展成洛水神女的雲鬢。靜靜看茶煙裊裊化作龍蛇筆意,散作滿天星斗。這般無為,原是天地間最精微的作為。

茶湯第二泡最妙,像褪去華服的魏晉名士。倘或水太熱,初泡濃烈時,幾近周處斬蛟,二泡的甘醇似陶潛醉菊。茶湯落入喉腹,彷彿山雀啄破窗紙,攜入松風與茶香纏作一團雲霧。

離開無為時,車過西河,心裏生出一回文聯,西河春早春河西。正欲對出下聯,大費周章,怕失了無為之旨,索性作罷。一路無話,或睡或飲,茶湯入喉,始覺清苦,俄而回甘,終歸於無味之味。恍見茶山雲霧聚散,方知所謂無為,原是順應四時的從容。

後記:

夜裏飲得無為茶,

心頭起了有為心,

補全拿回文聯──

西河春早春河西,

無為境古境為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