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世界目光都會聚焦聯合國。中國邀請聯合國193個成員國出席主題為「捍衛公平貿易,反對單邊霸凌」的非正式會議,共同商討美國對全球加徵高額關稅的爭議政策。作為會議東道主,中國將提出3項核心主張:一是推動世貿組織(WTO)加速改革,限制個別國家濫用關稅武器;二是建立「反霸凌基金」,為受關稅衝擊的國家提供緊急援助;三是啟動全球供應鏈韌性計劃,通過「一帶一路」合作網絡分散風險。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此次會議標誌着國際社會對單邊主義的集體覺醒,中國為維護多邊機制作出了關鍵貢獻。」在現時國際形勢下,中國聯手各國反美霸凌,能夠形成國際統一戰線嗎?在我所看,中國有足夠的底氣,也有足夠的底牌,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觀察分析。
美國政府這一輪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一路飆升,中國針鋒相對,向美國產品加徵關稅進行反制。近日,美國政府又宣布對中國產品徵稅最多達245%,到了極其瘋狂和荒唐的地步。
關稅索命激起各國憤慨
一般而言,當衝突雙方互加關稅達到70%時,企業貿易成本巨增,基本上已沒法做生意。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加徵關稅已成為數字遊戲,沒有任何意義,中國不予理睬。
4月1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特區2025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上發表的視頻致詞中講到:「香港作為自由港,對包括美國商品在內的所有商品實行『零關稅』,但美國依然對香港如此加徵145%的關稅,蠻橫霸道、無恥之極!」「它不是要我們的『稅』,而是要我們的『命』」!夏寶龍所言,一針見血,振聾發聵!
對於香港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戰,是要「命」;對於全球貿易來說,也是要「命」。這是要「掐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掐死」全球貿易。
據WTO統計,自特朗普挑起關稅戰以來,已使全球貨物貿易量下降0.2%,中美貿易量可能銳減81%,北美地區出口降幅更達12.6%。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關稅索命」帶來的危機還沒有完全顯現。
「關稅索命」引發全球憤慨,除了中國反制美國,歐盟宣布向美國產品加徵25%關稅。近期,中歐互動頻繁,將相互降低門檻,共同應對美國關稅霸凌。
作為美國的最忠實盟友,英國近日轉變立場,明確表態拒絕追隨美國對華施壓,強調不會犧牲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法國公開譴責美國關稅政策;俄羅斯與中國在反霸權立場上高度一致;馬來西亞等數十國支持中國倡議;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和美國的軍事盟友,加拿大公開與美國撕破臉,加拿大總理卡尼日前宣布,對美國汽車對等徵收25%關稅,並表示:「我們與美國之間逐步深化融合的舊關係已經結束了。」
全球反美貿易霸凌的氣候已經形成,這是中國聯手各國反霸凌的底氣之一。
特朗普政府認為揮舞關稅大棒,就可以解決別國「佔美國便宜」,促進製造業回流美國;其實,他和他的團隊對國際貿易的認知還停留在十九世紀。全球化發展到今天,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簡單地認為美國與貿易夥伴存在貿易逆差就是「佔美國便宜」,那是弱智。
以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為例,其中有很多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生產的,關稅大棒砸向中國,受傷害的不僅是中國,還有美國在華投資的企業。特朗普政府發起關稅戰,令蘋果手機的成本劇增。以一部256GB版本的iPhone 16 Pro為例,其零部件來自中國台灣、南韓和日本等地,在中國大陸組裝和測試,生產成本約580美元。美國若加徵54%的關稅,增加的稅額將達到296.86美元,到美國的成本升到876.79美元。這至少帶來3個問題:一是成本將轉嫁到美國消費者頭上;二是蘋果的市場競爭力大幅下降;三是給手機的整個產業鏈沉重打擊,包括提供零部件的日本、南韓和中國台灣地區。
那麼,蘋果公司把工廠搬到美國行不行呢?蘋果公司高層近日表示,如果在美國建廠生產手機,成本劇增。其一,蘋果公司從日韓和中國台灣地位進口的零部件必須繳納巨額關稅;其二,美國的用工成本很高,抬高生產成本;其三,若手機賣到中國市場,又要繳納高額關稅。
產業鏈深度融合難撼動
再看看2023年全球製造業平均小時工資的數據:美國29.06美元,歐盟約30美元,日本約15.2美元,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約3.5至5.6美元、中西部地區約2至3.5美元,印度約0.8至1.5美元,越南約1.5至3美元,印尼約1至2.5美元,墨西哥約2.5至4美元,巴西約3至5美元。
由此可見,產業鏈、供應鏈的布局有其內在邏輯,全球產業深度融合難以撼動。特朗普政府在對華加徵關稅的同時,又豁免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正暴露出其「軟肋」。這也是中國聯手各國反美霸凌的底氣。
中國此次召集聯合國非正式會議,可以從「道」和「術」兩個角度去觀察。
從道義上看,聯合國非正式會議雖無強制約束力,但可達到4個目的:其一,在聯合國這個最大的國際舞台上揭露美國霸權本質,提升各國對美認知;其二,為其他國家打氣鼓勁,增強反美霸凌的信心,增加其與美妥協的道德壓力;三是為中國及各國後續反制美國提供法理依據;其四,將「中美雙邊博弈」議題升級至「維護國際規則」議題,打破美國「孤立中國」的企圖。
從策略上看,中國提出的主張都具有很強操作性。既有維護規則的舉措,比如,推動WTO加速改革,限制個別國家濫用關稅武器;也有保護受害者的措施,比如建立「反霸凌基金」,為受關稅衝擊國家提供緊急援助;還有化解風險的措施,比如啟動全球供應鏈韌性計劃,通過「一帶一路」合作網絡分散風險。
擴大朋友圈 化解風險
特朗普政府與全球為敵,令美國信譽掃地,各國都在謀劃擺脫美國控制的計劃。中國與各國攜手,可擴大我們的朋友圈。由中國倡導的共建「一帶一路」建設貫穿亞歐非大陸,特別是連接了當今世界除美國之外的三大經濟體:中國、歐盟、東盟。過往由於美國從中作祟,某些國家三心二意;如今大家聯手,是推進「一帶一路」合作的好機會。此外,中國還可借助金磚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擴大朋友圈,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進程,還可推動中歐合作走實走深。這些都是中國聯手各國反美霸凌的底牌,是形成反美國際統一戰線的機遇。
最近中國暫停部分稀土和磁鐵出口,引發國際輿論普遍關注。美方隔空喊話,希望中方盡快解決稀土問題。中國的這一手令美國措手不及;據媒體報道稱,近日特斯拉柏林工廠因釹鐵硼磁材斷供,產能下降35%。前不久,美國公布了「六代機」F-47計劃,每架F-47都需要8至12公斤的重稀土。中國「斷供」,令其現有庫存材料只能維持5年供應,並使戰機成本飆升。作為世界第一大稀土生產和出口國,中國每年出口的稀土佔全球大約80%。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稀土佔七成左右。稀土斷供後,嚴重影響美國的優勢產業──半導體產業和航空軍工產業發展。
握礦產命脈 與全球南方攜手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發達國家,但它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的強大與各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特朗普政府打關稅戰,將把自己打成孤家寡人。作為不發達的全球南方,並非任人宰割的羔羊,全球南方也有可以打的底牌。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全球南方國家和地區,這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不可或缺。比如,中東地區石油儲量佔全球石油儲量的40%,天然氣儲量佔全球50%以上;非洲關鍵礦產資源儲量佔全球儲量的30%以上;中國和俄羅斯稀土儲量佔全球儲量的60%;拉丁美洲銅產量佔世界銅產量的40%。美國把各國逼迫太甚,特別是任意欺凌窮國、弱國,大家聯手對其資源斷供,是一張很有殺傷力的牌。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4日至18日分別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在單邊主義、強權政治衝擊世界的大背景下,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推向新高度。明天,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積極維護國際規則,以實際行動體現大國擔當。
變局之下,香港自然不能獨善其身,更無法回到從前,不是香港對美國不開放、不友好,而是美國蔑視香港、敵視香港。香港緊緊依靠國家,聯手反霸,才是出路;絕地而後生,才有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