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懷念葉惠康博士

香港「兒童合唱團之父」葉惠康博士的追思悼念會,上星期二傍晚於香港浸會大學的大學會堂舉行。大會建議來賓身穿彩色或淺色服裝,而非黑白二色為主──此安排旨在反映葉博士燦爛一生;而作為他的樂迷,亦覺台上台下五彩繽紛,確實能讓人回想起「葉伯伯」那種風趣幽默。

Vincent是葉伯伯的學生,在他廣播生涯剛起步的時候,公司讓他策劃的第一個大項目,是個長達1000集的系列,叫《心心呼吸》,內容主要是不同範疇的香港人分享如何以自身經驗面對未來。這個橫跨2007年至2012年之超長篇系列,首位訪問嘉賓正是葉博士。至於邀請他的原因,除了是他的藝術修為以至人生觀,更重要的是葉博士怎樣啟蒙他去理解「創新」和「時代」這兩個概念:葉惠康博士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已找專家為音樂教育電子及電腦遊戲進行編程,可謂「寓樂理於打機」;那時候,世上仍未有STEAM教育的概念,葉博士的做法可說比時代超前了40年。

葉氏兒童合唱團於八九十年代的海外巡迴表演,基本上是以交流模式進行──意思是香港這邊那五六十位年齡由616歲的團員,會分成24人一組,住在對口單位的另一個兒童合唱團團員的各個家庭當中,而不是住在酒店。這做法既可讓孩子們深入認識當地人日常生活文化,更可訓練小朋友在別人家作客應有的禮貌。

1989年至1990年間,當時Vincent還是中學生,有幸隨團到前蘇聯和其他歐洲國家表演,在莫斯科紅場和柏林圍牆下獻唱,固然記憶猶新。然而讓他產生最大震撼的體驗,是住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時,那裏剛經歷了示威衝突才3個多月,他所住家庭那位團員的哥哥也受傷了。他告訴Vincent,群情洶湧時的心理狀態、其後的反省與無助,由後悔走向極端,然後一家人一同唱歌……轉眼間,那是35年前的事了。

在葉博士的悼念會上,合唱團團友獻唱Let there be peace on earth和《海港之夜》,不單教人充滿懷緬之情,也叫慨嘆當下身處的大時代,特別是第二首歌以下這幾句歌詞,直讓一眾在香港長大的我們陷進反思,同時亦深深感恩──

親愛的朋友們,明天要航行,航行在那夜霧中。

快樂地歌唱吧,親愛的老船長,讓我們一起來歌唱!

再見吧!可愛的城市,我們明天就要遠航。

在黎明時光,在船的甲板上,那藍色的手巾飄揚。

晚風輕輕吹,月色泛銀光,我們快樂縱情歌唱。

為朋友歌唱,為工作歌唱,為幸福的生活歌唱。

音樂,毫無疑問成為了支撐許多人在其人生旅途航行的動力。不論閣下今天身在何地、心情如何,且嘗試深呼吸一下,再找孩童們的歌聲聽聽,相信這樣總可以使你看見曙光、重拾希望──讓世界有和平,由我們自己開始──願傳媒人醒覺,不受流量煽動,努力尋求解困方法。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