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在島嶼讀書

  得知著名作家蘇童將在今年香港書展舉辦講座,最近便找來《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重溫。這是一齣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每季相約一眾作家、詩人、評論家到訪一座島嶼,分享寫作、閱讀以及生活的體悟。第一季在海南分界洲島,第二季來到大灣區,在珠海東澳島落腳。

  兩年前,《我在島嶼讀書》第一季開播不久,便在網上走紅。平時只能在書本上遇見的大作家如余華、蘇童、莫言等,竟紛紛現身綜藝節目,且不是端着架子故作高深,而是親切、生動地閒話家常,甚至互開玩笑,立時便拉近了文學與日常的距離。作家和文學雜誌主編以及文學評論家們聚在一起,談寫作、談閱讀、談童年,也談旅行的經歷,話題看似鬆散,卻不會讓觀者覺得漫無邊際。最近線上線下不是流行「鬆弛感」嘛,這些尋常的、樸素的對話,吹吹海風發發呆的慢節奏度假,正正是鬆弛與慢活的絕佳詮釋。如今,分界洲島和東澳島已然成了網紅打卡地,可見文學的魅力,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互聯網+文學」的魅力。

  第二季基本延續第一季的拍攝與剪輯風格,輕鬆愜意;除了植入廣告過於生硬尷尬之外,其他尚好。余華和蘇童這對好拍檔,儼然成為這節目的常駐嘉賓,《收穫》主編程永新也常出現,分享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主持人換為作家葉兆言之女葉子,從文學研究者角度串聯起不同作家的寫作故事,加上幾位青年作家擔任飛行嘉賓,亦增添代際對話和互動。看得出節目立意盡量避免說教與浮泛的評論,而是希望從不同年齡、不同地域寫作者的個人經驗中,找尋共通或是相異的妙趣。

  據說節目第三季已在拍攝中,真希望攝製團隊能來到香港取景。香港的春夏,避開喧鬧都市,一轉身便能在山海之間尋一片清涼與安靜,是絕佳的閱讀和寫作地。香港不乏作家、詩人和創作者,東西交匯的地緣文化背景,令在地文學自有一種多元包容且蓬勃長養的原生力量。若能在香港找一座島,島上建一座書屋,屋內有天南海北、經歷各異的作者與讀者,相遇相伴進而相知,甚至留在島上筆耕,對於香港發掘新的文旅資源,又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