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星期,除非不接觸社交媒體,否則,根本避不過Netflix的Adolescence(官方譯為《混沌少年時》,但多麼畫蛇添足,叫《少年》或《青春期》就好),兩周下來創下全球高逾6600萬的收看次數以外,更誇張的是網上網外熱切迴響,直如鋪天蓋地。
《混沌少年時》是一部關於網上「男性圈」(manosphere,一種網路次文化,其中男性為了反對女性主義而推崇厭女理論)惡劣影響的短篇犯罪劇,長四集的故事講述13歲少年占美(Jamie Miller)因涉嫌殺害同校女學生凱蒂(Katie)而被逮捕的事件,逐步揭開青春期少年男女的內心世界,以及探討這宗令人震驚的犯罪背後的深層動機。
其中,占美長期遭受校園霸凌,更被貼上「非自願單身者」(involuntary celibate,簡稱Incel,指時下社會基於經濟條件或其他非自願的原因而無法找到伴侶的人,通常是男性、異性戀者和白人)標籤,其社交賬號充斥着極右翼網紅的厭女言論。他的父母承認,他會將自己關在房間內長時間玩電腦。他們以為他是安全的,但兒子卻暗中受到激進主義思想的薰陶。這個故事凸顯了社交媒體對易受影響的年輕人思想上的負面影響,因而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Netflix最新迷你影集《混沌少年時》早前於三月中啟播,第一季四集劇情均以「一鏡到底」形式拍攝,盡顯劇組製作功架實力,旋即於出品地英國及全球觀眾之間引起話題。
該劇採取「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每集60分鐘,全無剪接,拍攝鏡頭全程跟隨角色移動,營造出強烈的臨場感和真實感,讓觀眾仿佛一同置身於案件之中,與劇中的人物角色共同經歷每刻的掙扎與煎熬。
《衛報》評論家Lucy Mangan稱這部劇集為「數十年來最接近完美的電視劇」,而英國電影學院獎得主編劇Sarah Phelps則稱讚其為「神級劇本」。
隨着劇集的熱播,工黨議員米奇利(Anneliese Midgley)呼籲,在議會和學校放映該電視劇,認為這有助於抵制針對婦女和女孩的厭女症和暴力行為;安全大臣傑斯(Jess Phillips)則指:「它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劇,還讓我們看到了成千上萬年輕男孩的內心,他們被每天在網上目睹的暴力和虐待所扭曲。」
「希望劇集成為國家的一個分水嶺」
本月中,去年轟動一時的北倫敦三屍命案,以十字弓殺害英國廣播公司(BBC)電台賽馬評述員亨特(John Hunt)的妻子及兩名女兒的兇手克利福德(Kyle Clifford),被判終身監禁。最新消息顯示,在犯案前數個小時,兇手曾在網上搜索過一個名叫泰特(Andrew Tate)的播客。這或許增加了當地社會對這部差不多同期推出的劇集的關注。
上週,前英格蘭足球隊主帥修夫基(Gareth Southgate)在電視演講中警告,「年輕男性花更多時間在網上尋找方向,並陷入遊戲、賭博和色情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認為需要採取更多行動來支持年輕人掌握身分、文化和韌性。女性主義作家Caitlin Moran認同修夫基,表示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非常無趣且令人沮喪」,她希望修夫基的演講和《混》劇能成為該國的一個「分水嶺」。
《混》劇編劇Jack Thorne更希望,劇集能為社會帶來真正的改變,因情況只會變得更糟。他呼籲引入「數碼同意時代」(digital age of consent),禁止 16 歲以下兒童使用智能手機。有專家還建議,社交媒體巨頭應加強對演算法驅動的極端內容的監管力度,尤其是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逾半年輕女性害怕她們的男性同儕。
早已風聞此劇以一鏡到底方式拍攝,未看前頗不以為然,咁又點啫?重點是要好看嘛!但看過就明白,此拍攝手法果然大大增加了劇集的真實感和震撼力,觀眾徹底投入,和角色一起穿梭各場景,猶如親身經歷他們的痛楚,感受到他們的無助,末了,不重重嘆一口氣,難以釋懷。
演員真是神級,尤其演主角占美的超級新人奧雲谷巴,好戲到癲,乖乖的樣貌,瘦小的個子,卻在一顰一笑間,流露出震懾大人的邪惡和刁鑽,簡直是天使和魔鬼化身,高難度之極,正如演他爸爸、同時也是此劇創作人之一的史提芬格林所言,遇上奧雲,由他演出這角色,是此劇「最大成就」。同樣難得是其餘每位主角都演得厲害,爸爸、媽媽、探員、探員兒子……好戲到你根本不覺得他們在做戲。
而令此劇爆紅,引起各界激烈討論的原因,自然是劇集所暴露的少年人暗黑宇宙,以及向為人父母者投下的道德震撼彈。很明顯,這種赤裸而殘酷的現實,為父母們帶來極大的震驚與恐懼,至此,他們方知自己對年輕人的世界一無所知,你以為自己已竭盡所能,甚至以為做得很不錯;但此劇告訴你,你甚至看不懂他們的網上留言,百分百會錯意,那些暗語和emoji的含義,超越你想像。父母崩潰了,原來早已無從進入他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