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乳豬會」-- Porcellian Club

哈佛大學神秘學生組織 「乳豬會」集合政商猛人

美國最古老、最享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因為與特朗普政府的關係惡化,再度成為全球學術界焦點。

哈佛在世界大學排名一直名列前茅,曾培養出8位美國總統和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被視為培育政治、經濟和學術領袖的搖籃;其接近400年的歷史,常被外界認為充滿鮮為人知的秘密,包括神秘的學生團體「乳豬會」。

1636年,美國獨立戰爭前百多年,馬薩諸塞灣殖民地議會Great and General Court投票決定創辦一所高等教育機構,培養牧師和知識分子,確保殖民地的宗教與文化傳承。這所新學校最初只稱呼為「新學院」(New College),資金主要來自殖民地政府的撥款及私人捐贈。

1638年,一名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的年輕牧師因病去世,他在遺囑中把約400本個人藏書及一半財產捐贈予「新學院」,為紀念他的慷慨捐助,學校於1639年正式命名為「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大大影響了往後美國的學術發展,至1780年改稱大學。

早期哈佛的課程以神學、古典文學和語言為主,學生多為準備進入宗教領域的年輕男子,教學模式深受英國牛津與劍橋兩所大學影響,強調學習拉丁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隨着殖民地發展和受啟蒙運動影響,哈佛逐漸擴展課程範圍,涵蓋數學、自然科學、哲學等領域。獨立戰爭爆發時,哈佛成為革命思想的溫床,反映其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的重要性。

美式足球大戰耶魯

1869年當選哈佛大學校長的查爾斯艾略特(Charles W. Eliot)進一步推動大學改革,引入選修制讓學生在基礎課程外自由選擇科目,對現今全球大學的教學模式造成重大影響,艾略特任內改革法學院、醫學院,設立商學院,使哈佛從一所小型文理學院,成為日後傲視全球的綜合性大學。

雖然哈佛大學不及歐洲的劍橋、牛津、巴黎大學般歷史悠久,但它在美國建國前百多年已出現,是大國崛起的見證,亦擁有許多存在已久的獨特傳統。例如有接近150年歷史,哈佛與耶魯大學每年都會舉行名為「The Game」的美式足球賽,有點類似英國劍橋和牛津大學每年一度的划艇比賽「The Boat Race」,比賽之餘更是兩校重要的社交活動;比賽結果當然重要,賽前在體育館附近舉行的盛大派對更是重中之重。

試前減壓裸跑大叫

哈佛學生每年還有一個非官方的活動「Primal Scream」,這當然不是指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另類搖滾樂隊,而是哈佛學生考試來臨前的減壓「儀式」,在春季和秋季考試前一晚凌晨,幾百人聚集校園,一齊裸跑。

這傳統的來源有一個說法是,1990年代部分學生在考試前集體咆哮大叫來減壓,之後有人開始裸跑,愈來愈多學生參與,去年12月的一次便達400人,場面壯觀(不一定全裸,可穿內衣內褲),在接近零度氣溫下,大家一邊裸跑一邊大叫,釋放壓力,希望考得好成績。

哈佛大學當然有自己的學生會和學生組織,作為頂尖學府,學生隨時是未來領導人或諾貝爾獎得主,而且在講究自由的美國天空下,他們可隨心所欲組織起來,其中最著名的是稱為「Final Clubs」的多個神秘團體;由2040名學生組成,規模雖小但影響力大,候選人必須獲得現有成員青睞,根據其社交能力、家庭背景、個人魅力等取得入會資格,期間涉及多輪神秘面試、參加不同社交活動,具體細節鮮為人知。

Final Clubs一直被指與哈佛大學的精英文化息息相關,當中的Porcellian Club(或稱Pig Club)成立於1791年,被認為是美國最古老的學生團體之一。

事緣當時有學生不滿校園飯堂膳食質素,於是自發舉行「乳豬宴」,慢慢變成定期活動,還組成團隊,以伊比鳩魯享樂主義式哲學「活着就是為了享受生活」(Dum vivimus vivamus)為社團格言,名稱Pocellian則演變自乳豬的拉丁文「Porcellus」。

「乳豬會」由名字到成立原因看似很「小學雞」,二百多年過去,卻成為哈佛大學最神秘的組織,就算家境富裕、家族在政商界具有影響力的學生都未必有資格加入,每年只有幾名學生入選。美國前總統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是「乳豬會」成員,但他表弟、另一前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卻因為未獲准加入而大失所望,可想而知入會「門檻」有多高。

「乳豬會」在哈佛校園有自己的獨立建築且不對外公開,成員名單亦大多保密,不過亦不難估計,因為必屬各個界別尤其政商界的有勢力人士,有傳聞指出,「乳豬會」會員能獲得「特殊」的財務前景,強大的校友網絡甚至能影響華爾街和華盛頓,完全印證「識人好過識字」。

景點處處

哈佛大學作為美國最古老大學,自然適合旅客遊覽,單是導賞團都五花八門,例如由學生帶領的免費導賞、專為有意申請入學者而設的探訪、專為MBA報讀者而設的介紹,還有其他由第三方機構營運的遊覽活動,校方更開發了線上導覽AppVisit Harvard」,讓大家能以虛擬方式暢遊哈佛。

哈佛校園現存不少古老建築都值一遊。例如建於1720年的Massachusetts Hall是該校現存最古老建築物,亦是美國年代最久遠的大學建築之一,最初建成時曾用作學生宿舍,並在獨立戰爭期間作為軍營,喬治華盛頓的部隊便駐紮於此;Widener Library是哈佛圖書館系統的核心,作為全球最大學術圖書館之一,藏書超過350萬冊,捐錢興建的Eleanor Widener是鐵達尼號沉船生還者,為紀念未獲救的兒子,便捐獻給兒子的母校。

哈佛著名的建築還有被稱為「3個謊言雕像」(Statue of Three Lies)的約翰哈佛雕像,每個學生入學後都會聽聞當中三大錯處:一、銘文寫約翰哈佛是「創辦人」,其實他只是捐贈者;二、雕像標記的創校年份1638年只是約翰哈佛的捐獻年份,並非創校年份;三、雕像並非約翰哈佛本人,因為他並無留下任何畫像,雕塑只是以一名學生作為模特兒創作。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