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和不遇

人生世,總在遇和不遇之間。作為退休理科教師,我們遇到同好者一起寫博文,同一議題,可各抒己見,有時會遇到教過的學生、共事的老師、久違的上司,什麼樣的熟人、朋友,什麼樣的男人、女人,全不由我們做主,卻決定我們的電腦瀏覽器博文和瀏覽的博客以前在學校工作,如果工作順利、生活幸福,某一天早上醒來,我們會感謝命運,讓自己在那些重要的時刻遇到了合適的人,可能是同事的幫助,勤奮的學生如果某日諸事不利,那麼,會遇到倒楣的事情,忘記帶教具,忘記這,忘記那。生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佔據人一生大部分時光的,是他的職業生涯,平時人們常講的遇和不遇,也多指工作和職業中的遭際。退休後遇到的,多是舊同學,興趣相似的羣組,在談天說地之際,偶有佳作,不想輕易忘記,乃存之於小方塊中,給遇和不遇的博客觀賞,如此而已!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辯證思維

 

老子哲學特點之一,是他的思維方式。他可說是中國辯證思維的老祖宗之一(另一個是《易經》作者)。本來所謂「辯證」,這個詞來自西方世界,英文叫dialectic,本來是古希臘文,原來的涵義是「辯論術」,指互相辯論可用什麼方法屈服對方,而「辯證」一詞,是由日語轉譯過來。

日語的「辯證」,是辯論加考證。這種由日語移植的翻譯,在民國初年西學東漸時,曾遭反對。留學前蘇聯的早期共產黨員兼文學家瞿秋白,便捨棄「辯證」而譯為「互辯術」,似乎更合希臘文原意。

另外,已故近代哲學家賀麟,他是黑格爾研究專家,譯為「矛盾法」,另一個已故哲學家及政論家張東蓀則譯為「辯演法」。時至今日,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提出所謂「唯物辯證法」,「辯證法」一詞大行其道,已屬於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

馬克思師承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不同的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的,馬克思則背叛師門,其辯證法是唯物的。唯心辯證法是通過「正、反、合」的歷程,層層向內推敲,達致黑格爾所說的「絕對精神」。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則是通過「正、反、合」歷程的不斷向外擴張,而成就他的進化論式的唯物史觀。而無論是唯心或唯物辯證法,其共同點在於事物本身具有正反兩面的矛盾性質。

辯證思維在老子的哲學,是分析各種現象的骨架,既可以唯心,也可以唯物。不過老子的矛盾觀可不是靜態的,而是在正反兩面的矛盾中相互轉化,並且相互依存,有點類似佛學的「緣起法」。

只是「緣起法」是全方位的,萬事萬物都有相互依存的關係,而老子則是執着於矛盾相反的兩端而立論,較為線性,他雖自稱其學說「玄之又玄」,實則仍未夠圓而玄。或者說,老子學是方以智,佛學才是圓而神。

與科學方法、思維方法

辯證思維和科學方法屬於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辯證思維方法從普遍聯繫、永恆發展的角度提示事物的關係,科學方法則從世界的某些方面、某些領域去考察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如系統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等等。

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方法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一方面,科學方法應以辯證思維方法作為自己的方法論前提;另一方面,辯證思維方法應從科學思維方法中吸取營養,豐富自身。

要防止兩種錯誤傾向:其一,要防止用哲學上的辯證思維方法否認和取代科學方法,即不能用一般思維方法否認和取代特殊思維方法。其二,也要防止用科學方法否認和取代辯證思維方法,即不能用特殊思維方法否認和取代一般思維方法。

把哲學觀點運用到思考和工作中,就轉化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們是哲學思維方法的具體化。在實際工作中,要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以使工作方法更加科學,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要注重四大辯證思維方法在自然科學研究及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考試完全有可能給出相應的材料,讓考生用相應的思維方法去剖析,以檢查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人的大腦思維

思維是高級的心理活動形式,人腦對信息的處理包括分析、抽象、綜合、概括、對比系統的和具體的過程。這些是思維最基本的過程。思維是主體發現客體對自己有所影響後,為了獲得處置客體的意識,做好消除客體影響的準備工作,思維組織在生存意識的主導和思維意識的指揮下,對感知組織獲得的知識進行分析處理的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