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言說或書寫,都離不開隱喻。許多時候,用了隱喻還不知道。記得小學一年級課本有這樣的句子:「天亮了,太陽出來了。」
在太陽系裏,地球環繞太陽而轉,太陽本身不動,那太陽怎會「出來」呢?說太陽「出來了」,不過是隱喻。現時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被稱為人工智能,也是隱喻。AI就算能通過圖靈測試,也只是個軟件,怎會有智能呢?科技公司谷歌和OpenAI的ChatBot(由對話或文字進行交談的電腦程式)都通過了圖靈測試,但在不少專家和學者看來,這只顯示了1950年英國電腦科學家艾倫圖靈設計的測試已經過時,不能作準。ChatGPT程式被稱為聊天機器人,也是隱喻,而且是令人誤解的隱喻。首先,ChatGPT只是個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既不是能生產實物的機器,也不是會思考和行走的人。隱藏含意
按一般人理解,聊天是一種交談,是在空閒時與別人交談,交談是你來我往的雙向溝通。跟ChatGPT聊天只有單向溝通,人問它答,張三李四問它,它都回答。它不會理會或試圖了解是張三抑或李四問,人卻會。同一個問題,老闆問你和同事問你,你回答都不同。ChatGPT呢?誰問它,它都是同一答案。這怎能說得上是交談呢?怎算得上是聊天呢?也許,時人恐懼AI終有一天擁有人類「意識」,可能由於將ChatGPT名為聊天機器人,誤以為它有人類智能!這豈非孔子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嗎?會不會有一天AI可以跟人類交談呢?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交談是什麼。已故英國語言哲學家保羅格萊斯(Herbert Paul Grice, 1913-1988),在1957年發表的文章〈意義〉(Meaning)中將意義分成兩大類:一是自然意義(natural meaning),科學和數學語言屬此類,只有字面意義,沒有任何「額外」意義。另一類是非自然意義(non-natural meaning),所有非科學語言(文學、詩詞歌賦、口號、宣傳等等)及聊天都屬此類,除了字面意義,還有隱藏的含意。格萊斯發表的經典文章Logic and Conversation中,將隱藏的含意名為「含義」(implicature)。此字源自英文imply,來自拉丁文plicare,意思是fold,imply就是fold something into something else(將字面意義摺成另一含意)。人類日常交談和聊天,都是採用非自然意義的言說,有人估計超過九成。舉例:媽媽晨早喚醒7歲兒子時大聲說:「天亮了!」便是用非自然意義的言說,她的「含義」是叫他立即起床,準備上學。同一句話「天亮了」,既可以是自然意義的,也可以是非自然意義的言說,視乎說的人和聽的人是什麼身份和關係,以及在什麼境況下說。「天亮了」本來只是自然意義的句子,格萊斯稱之為what is said。「含義」卻是它的對立,媽媽不是為了告訴兒子黑夜過去了,天光亮了,而是要叫他起床。媽媽不只是saying,而是implicating。格萊斯指出,凡是implicating都不純是「講述事實」,而是有實用(pragmatic)目的,或催促、或暗示、或指斥、或冷嘲熱諷、或安慰、或讚美等等。意思曖昧
人與人交談,或多或少總會涉及實用目的。格萊斯舉了一個例子。甲問乙:「新來的同事表現如何?」乙答:「他很好,他喜歡同事們,而且他從沒有坐過牢。」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呢?博友一定想到:乙對這個新同事沒有好感,而且認為此人心術不正,不老實,甚至有犯罪傾向。ChatGPT會明白這些「含義」嗎?人類交談往往意思曖昧,一句話可以有一個以上的「含義」。有時候,說者刻意曖昧,皆因有些話直說會令聽者傷心,只好曖昧言之,讓對方心領神會。比如導師說某學生的論文妙筆生輝、文采飛揚,其「含義」是:論文內容乏善足陳。有些曖昧卻是刻意奚落,如說:某歌星所發出的一連串聲音,跟足某首歌曲的樂譜。文學、詩詞都是高技巧的曖昧書寫。格萊斯舉了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兩句詩為例:Never seek to tell thy love;Love that never told can be。
第二句意思相當曖昧,是指「愛永不能明言」抑或「一旦說了,愛就不能持續永久」?又或者,這6個字的句子兼有兩個意思呢?上乘的詩必是曖昧的,為了留給您們想像空間呀!人類交談無可避免充滿「含義」,才堪玩味。AI能否理解種種曖昧的「含義」呢?
講得對,ChatGPT千篇一律的答案代替不了人類!
回覆刪除